文/金小渝 王昕彤
大连理工大学是全国唯一一所能拍出“连理”照的高校,当青春韶华遇见蓬勃向上的大工,这便是最好的“连理”;当纯真爱恋遇见浪漫唯美的大工,这便是最美的“连理”。从学业到事业,从情人路到人生路,从山上礼堂到结婚殿堂,一对对大工伉俪,在学生时代同携手,在人生路上共甘苦,他们用坚定的信仰、奋斗的精神、卓越的能力诠释“连理”,将“海纳百川、自强不息、厚德笃学、知行合一”的大工精神血脉传承。
今年是李文波与王淼的婚后第十八年,十八年婚龄被称为绿松石婚,意指如绿松石般珍贵。
两人在大工相识结缘,终成“连理”。从大连到山东,从山东到上海,从上海到广州,从央企到外企,从外企到创业,在李文波一路向南“不安分的折腾”中,王淼始终是他身后最温和静好的守候。
所谓“连理”,所谓家,不过是二十三年风雨与共的同行,十八载柴米油盐的陪伴,而陪伴,是这世间最长情的告白。
从学习到实践 怦然心动
1993年的一天,大一新生王淼像往常一样来到二馆上自习。进到教室后,向一个同学询问:“同学,这教室下节课没课吧?”闻声抬头的李文波被面前这个清秀温和的小姑娘惊艳了,23年后再回想当时的初见,李文波的声音里依然满是温柔:“我太太是个很特别的女孩子。”
当时正在土木工程系工民建专业读大二的李文波是个不折不扣的学霸,刚刚拿过学校一等奖学金的他课余时间大多用来上自习了。“二馆是我们系楼,但我们没有固定教室,都是找没课的教室来自习。如果有课,我们得随时给人家腾地方。”
没过多久,李文波和王淼就在另一栋楼的另一间自习室重逢了,一样的场景,一样的人,一样的对话,依然是王淼询问李文波这教室一会儿是否有课。“我太太是近视眼,可能没有注意到两次问的是同一个人。但我注意到她了。一个漂亮的女孩子,在不同地方问了我两次同样的问题。”这给李文波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相识之后,李文波经常和王淼一起,一起上自习,去八角楼看录像,参加学院舞会……在日复一日的接触中,两人日渐了解,感情也逐渐升温,“顺其自然地,我们俩就走到了一起。”回忆起两人从相识到相恋的经历,李文波的语气里满满的都是爱意。
1992年,我国确定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目标,随之而来的“商业风”也渐渐吹进了校园。
1994年,正读大三的李文波和王淼联系到丹东的一家文化用品企业,承担该企业车载香水、文件夹等办公用品在大连市区的推广销售工作。“我组织了一个二十多人的学生团队,在市内办公密集区域销售。”这让李文波赚到了第一桶金,“平均一周的营业额就能达到一万块。”而李文波本人的月收入也达到了3000多元,这在大学生月生活费只需两三百元的年代,算得上是一笔“巨款”了。
多年之后再提起这次社会实践,李文波直言,相比于当时略显“土豪”的经济收入,这次实践带给他更大的收获是从商的体验和创业的勇气,这在多年之后促使他完成了一次事业轨迹的改变。
从山东到广东 相依相随
1996年,大学毕业的李文波被分配到齐鲁石化设计院。大连姑娘王淼义无反顾地追随他来到齐鲁大地,进入齐鲁石化下属的二级单位工作。“当年国企对员工的结婚年龄是有严格限制的。直到1998年,我俩才达到结婚年龄,这才领证结婚。”
在李文波看来,爱情更多的是激情使然,而婚姻却是长久生活的磨合与累积,两人间的信任、陪伴和扶持是一路走来最大的欣慰和收获。
“结婚之后,太太对我生活上的照顾和事业发展上的信任是我一生的财富。”2001年,李文波已经获评国家一级注册结构工程师,在齐鲁石化也发展得顺风顺水时,他却对未来的生活做出了另一种选择——跳槽到上海的外企,重新开始。“国企就像一个小社会,生活很舒适,可是,一眼就能望到头。”这不是李文波想要的生活,他渴望挑战,期待能力被认可,“我刚到上海,年薪就从两万多涨到了七万多。”虽然生活成本也随之上升,可他很享受这种价值被认可的感觉。
从2001年到2005年,李文波夫妇凭着自己的努力,在上海买了房子,站稳了脚跟。然而,公司的一纸调令让这个家庭又一次面临全新的选择,留在上海继续当时的生活,奔赴广州开辟全新的事业。李文波义无反顾地选择了后者,王淼同样没有丝毫怨言,收拾行囊,陪伴丈夫来到广州,再一次在一个新的城市重新开始。
每每提到太太这些年对自己的追随和陪伴,李文波都感动不已。事实上,随着李文波事业的攀升和女儿的出生,王淼放弃了自己的职业生涯,退居家庭,从2002年到2016年,她将这个三口之家打造成了李文波名副其实的心灵港湾,“在事业发展最艰难的时候,家是我最温暖的慰藉。”
李文波事业发展最艰难的时候是2012年。那是他辞职创业的第二年。
“2010年,我原来所在的美资公司被一家澳大利亚公司收购了,随之而来的是前所未有的慢节奏企业文化。”这让已是广州分公司总工程师的李文波渐感不适,“但这已经是国内同行业里的顶尖公司了,再跳槽也没有更好的去处。”既然是与企业文化的碰撞,李文波心想,那不如就自己创建一个公司吧!
2011年11月18日,广州联合钢结构有限公司正式注册成立了。“成立初期,公司只有五六个人,除了技术,啥都没有。”每次提及,李文波都感慨广州得天独厚的创业环境,因为有技术优势,公司刚一成立就得到某企业集团的青睐,与之签订了价值两千多万的合同。这给刚刚踏上创业之路的李文波打了一剂强心针。“可没想到,第二年就赶上了该企业集团战略收缩;国内的基础建设行业也萎缩得很厉害,项目很少,半年多没生意……”李文波用“煎熬”来形容这段时间,在事业遇挫的时候,来自妻子的理解和支持是他心底的温暖。“我从不把生意上的压力带回家,她也从没在家事上让我操过心。”这是李文波与王淼这对大工连理独有的默契和信任。
从青春到不惑 母校情深
2013年,随着广州联合钢结构有限公司的建筑施工资质及设计专项资质的相继取得,公司境况日渐好转。
2013年9月,李文波作为投资人,出资成立了广州神农生物技术有限公司,交由妹妹李莹雪,这位英强班出来的,大工生化博士主持工作。“妹妹和妹夫,他俩也是大工人!妹夫是大工化机系毕业的,目前是科丽宝橡胶地板公司的主要股东之一。我们家四位大工人。”李文波自豪的介绍。
2016年,广联合公司相继获得了“广州市小巨人”及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认证。该认定是指在研究、生产、开发、销售和管理过程中,通过技术创新、管理创新、服务创新或模式创新取得核心竞争力,提供高技术产品和服务,具有较高成长性和发展潜力巨大的企业。这是政府对企业创新能力和自主研发能力的一次综合检验。
关于一家四口大工人在事业上的发展,李文波认为:“我们都以自己的专业为依托,发展实业。这既得益于母校的专业教育,也深受踏实严谨校风的影响。”
在李文波专注事业发展的同时,王淼则将更多心思投注在了女儿身上。正在广州市第二中学读高二的女儿,在去年的广州市四校联考中取得了文科综合第一名,文六科总分第三名的好成绩,“这得说全是我太太的功劳!”提到女儿,李文波声音里透出温和的慈爱,“她现在的目标院校也是大工。”虽然老师多次提醒,她可以考入综合实力更强的大学,“大概,这就是传承吧?”
在李文波这一家大工人身上,大工人的开拓进取、求真务实、勤奋不懈被诠释得淋漓尽致,“也得益于共同的连理情怀,让我们在四十多岁的时候就有了堪比白首夫妻的默契和情感,这是我们倍感珍惜的。”
本栏目长期征集新闻线索:
如果您是大工连理,或者您身边有大工连理,而您或TA的故事又恰好可以被分享,那就速速联系我们吧!
您可以拨打电话0411-84706759,将您的新闻线索和新闻人物联系方式提供给我们,线索一经采纳,我们将专访新闻人物,刊登出他们的故事,给更多大工人以温暖和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