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卓越发展】郭旭院士、宋永臣教授荣获何梁何利基金奖
12月3日,何梁何利基金2024年度颁奖大会在北京举行,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丁薛祥出席大会并讲话。中国科学院院士、我校力学与航空航天学院郭旭教授荣获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数学力学奖),我校能源与动力学院宋永臣教授荣获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机械电力技术奖)。郭旭,中国科学院院士,力学专家,中国力学学会副理事长,国际结构与多学科优化学会副主席,工业装备结构分析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郭旭院士长期从事力学研究,在计算力学、结构优化等领域取得了系统性创新成果。他创立了基于显式几何描述的结构拓扑优化新框架,引领了拓扑优化前沿研究;破解了长期存在的奇异最优解难题,为拓扑优化的深入发展清除了障碍。领导我国多项重大CAE软件攻关项目,先后2次获得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所发展的关键力学技术和软件成功应用于“祝融号”火星车、“天和一号”空间站、新一代载人飞船、新一代大推力火箭发动机等国家重大装...
2024.12.04 来源:党委宣传部 新闻中心 -
大连理工大学学术委员会换届大会及第十届校学术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召开
11月26日,大连理工大学学术委员会换届大会在主楼一阶举行。校领导、总会计师、党委常委、校长助理,拟聘任第十届校学术委员会委员,机关相关部门负责人,各学院、医学部负责人,以及学院学术分委员会秘书等出席大会。会议公布第十届校学术委员会委员名单,选举郭东明院士为第十届校学术委员会主任委员,彭孝军院士、郭旭院士为副主任委员。校党委书记项昌乐、校长贾振元现场为全体委员颁发聘书。副校长王博主持会议。贾振元在讲话中代表学校对新一届学术委员会的成立、对新当选的各位委员表示祝贺,向上一届学术委员会全体委员为学校发展所作出的贡献表示感谢。他指出,学术委员会是校内的最高学术机构,在学科建设、学术评价、学术发展和学风建设等事项上发挥着重要作用,自成立至今为我校形成弘扬科学精神、鼓励学术创新、促进学术繁荣的学术氛围奠定了坚实基础。希望新一届学术委员会继往开来,在学校推进“双一流”建设“加速跑”的关键时期发挥更大作...
2024.11.27 来源:党委宣传部 新闻中心 -
2024年度科技名词审定成果、学科研究前沿热点词在我校发布
11月23日至24日,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2024年度工作会议在我校举行,会上发布了2024年度科技名词审定成果和2024年度学科研究前沿热点词。校党委书记、全国科技名词委第八届委员会委员项昌乐出席开幕式并致辞。会议由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以下简称“全国科技名词委”)与我校主办,学校出版社承办,以“科学权威规范:推动科技名词工作高质量发展”为主题,汇聚了来自科研院所、高校、学会等各领域的140余名名词审定专家和术语学专家,共同探讨科技名词规范化工作的新进展和新挑战。全国科技名词委专职副主任裴亚军主持会议。项昌乐代表大连理工大学,对各位专家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他指出,规范的科技名词不仅是科学技术沟通的工具,也是对科学技术本身的精准表达。科技名词的规范化对促进学术交流和知识传播具有重要意义。他呼吁所有参与者共同努力,推动科技名词规范化工作,为我国的科技进步和创新发展作出贡献。会上,全国科技名词委发...
2024.11.25 来源: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 党委宣传部 新闻中心 -
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郝鹏来校调研
11月17日,在全省教育大会召开前夕,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郝鹏来到大连市专题调研教育工作。他强调,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认真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深入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一体推进教育发展、科技创新、人才培养,加快教育强省建设,为实现辽宁全面振兴贡献更大力量。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郝鹏来到大连理工大学精细化工国家重点实验室,详细了解实验室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以及人才培养情况。大连理工大学是党在新中国成立前夕,面向新中国工业体系建设创办的第一所新型正规大学。郝鹏走进学校精细化工国家重点实验室,详细了解实验室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以及人才培养情况,与院士专家和科研人员亲切交流。实验室负责人介绍,近年来,实验室聚焦精细化工领域科学前沿,推动理工交叉融合发展,多项科技成果达到国际领先水平。郝鹏希望实验室坚持“四个面向”,持续引领我国精细化...
2024.11.18 来源:辽宁日报 -
【卓越发展】我校教授在《自然》上发表基于生物弹性状态恢复的触觉感官替代电子器件研究成果
11月7日,我校力学与航空航天学院、工业装备结构分析优化与CAE软件全国重点实验室解兆谦教授(共同通讯作者)与美国西北大学JohnA.Rogers教授课题组、黄永刚教授课题组及西湖大学姜汉卿教授课题组合作,在《自然》(Nature)上发表了题为“基于生物弹性状态恢复的触觉感官替代”(Bioelasticstaterecoveryforhapticsensorysubstitution)的研究论文。这是解兆谦教授继2022年作为主要作者在《科学》(Science)发表“外周神经可逆传导阻滞的柔软且生物可吸收冷却器”(Soft,bioresorbablecoolersforreversibleconductionblockofperipheralnerves)一文后取得的又一项重要成果。该研究发明了一种基于生物弹性状态恢复的无线、低功耗、多刺激模式触觉皮肤电子器件,通过力-电-磁控制的双稳态及压扭耦合结构力学设计,可实现对皮肤不同深度触觉机械感受器的动态和静态、法向力和剪切力的多模式激励。该可编程多模式触觉激励的皮肤电子器件在视觉、平衡感和触觉感...
2024.11.07 来源:力学与航空航天学院 -
【卓越发展】我校获得“挑战杯”创业计划竞赛全国第五名 取得2026年承办权
11月2日晚,第十四届“挑战杯”秦创原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全国决赛落下帷幕,经过精彩比拼和激烈角逐,我校代表团最终斩获主体赛金奖4项、铜奖2项,在本届“挑战杯”专项赛中取得金奖1项、银奖2项,以全国高校第5名的总成绩首次捧起“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优胜杯,创我校入围数量最多、荣获奖项最多、获奖层次最高的历史纪录。竞赛闭幕会现场举行“挑战杯”会旗交接仪式。我校党委书记项昌乐院士从共青团中央书记处书记胡盛手中接过竞赛会旗。时隔15年,全国大学生科技创新“奥林匹克”盛会的“圣火”将重回大工。这是自1999年“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举办以来,首次落位辽宁、落位大工。“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每两年举办一届。作为中国大学生最关注的全国性创业赛事之一,大赛在促进青年创新人才成长、深化高校素质教育、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本届大赛设置科技创新和未来产业、乡村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
2024.11.03 来源:校团委 -
【卓越发展】大连理工大学2025届毕业生秋季双选会举办
10月28日,学校在刘长春体育馆举办2025届毕业生“东北五校”秋季双选会。校党委副书记、副校长张言军调研了解现场工作情况及毕业生就业工作情况。学生服务中心(学生就业指导中心)相关负责同志一同参会。张言军一行走访现场招聘单位,对各单位来校选才表示热烈欢迎,希望他们与学校深化沟通合作,为学校人才培养工作提出宝贵意见建议。在与师生的交流中,他鼓励大家要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帮助毕业生树立正确就业观,深入贯彻落实学校提出的“全面发展、分类卓越、多元成才”育人理念,加强个性化指导与精准推介,为学生成长成才、创新创业、就业深造奠定坚实基础。本次双选会共吸引413家单位参会,累计提供20000余个招聘岗位,其中央企、世界500强企业、行业重点企业占比超过70%。会场设置装备制造、信息技术、建筑交通、能源化工、生物医药、教育科研、综合类七大招聘板块,特设留辽留连、校企对接、求职辅导、现场服务四大主题专区,吸引4000余名毕业生现...
2024.10.29 来源:学生服务中心、党委宣传部 新闻中心 -
【科技日报】贾振元:探索高校科技创新工作新路径
10月25日,《科技日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特刊”刊发我校校长贾振元署名文章《探索高校科技创新工作新路径》,全文如下:【大学书记校长笔谈】贾振元大连理工大学校长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对构建支持全面创新体制机制进行专章部署,体现了党中央对科技创新的高度重视和殷切期盼。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式现代化关键在科技现代化。高校作为科技创新的主力军,肩负着推动科技进步、服务国家战略需求、引领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使命。大连理工大学具有红色基因与创新精神,始终将服务国家战略需求和经济社会发展作为首要任务。近年来,学校相继出台了《大连理工大学“十四五”科技创新20条》《大连理工大学关于支撑促进新质生产力加快塑造卓越发展新优势的指导意见》等政策文件,持续推进科技体制机制改革,不断探索高校科技创新工作新路径。一是聚焦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培育国家...
2024.10.25 来源:科技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