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在大工】高悦航:用坚持书写“逆袭”青春
从辽宁省锦州市辽西育明高级中学到大工软件学院,网络工程专业2020级本科生高悦航的大学四年,是一段在尝试中突破、在坚持中成长的旅程。这个来自小村庄的青年,带着家庭赋予的坚韧底色,在校园的广阔天地里,从安静内向到独当一面,从懵懂探索到笃定前行,最终在多元成长中找到了属于自己的节奏。带着家的温度,踏上逐梦之路高悦航的人生底色里,刻着“扎实苦干”四个字。初入大学,面对全新的环境,他既兴奋又紧张。那时的想法很朴素:顺利毕业,找份工作,为家庭减轻经济负担。彼时家中遭遇变故,父亲正独自承受着全家的经济重担。直到大二,在室友的鼓励和家人的支持下,他的想法悄然改变。“家里人说,别着急挣钱,把自己的人生路走好,别后悔。既然有机会,就往更高的层次发展。”父母的理解与支持,像一束光照亮了他前行的方向,让他下定决心走上读研的道路。以勤补拙,在知识海洋里慢慢沉淀刚入大学时,高悦航并非一帆风顺。面对陌生的课程体系和身...
2025.08.04 来源:大连理工大学官微 -
【锻造新优势】卓越联盟高校后勤工作研讨会在我校召开
7月24至26日,卓越联盟高校后勤工作研讨会在我校召开,9所联盟高校的后勤业务负责人相聚滨城,围绕“推动高校后勤高质量发展”主题展开深度研讨。本次研讨会主要围绕如何推动高校后勤高质量发展及建立联盟高校后勤工作常态化交流机制两项内容进行了探讨交流。九校代表分别结合教育部《关于推动高校后勤高质量发展的通知》要求及学校工作实际,逐一分享了在后勤育人体系建设、食住行校园服务品质提升等领域的实践经验;就如何建立卓越联盟高校后勤交流合作机制进行讨论,明确将通过定期研讨交流、联合课题研究、餐饮文化共创等形式,深化联盟高校在餐饮服务优化、智慧后勤建设、安全生产管理等多个重点领域的协同合作。我校副校长李成恩指出,后勤工作是高校事业发展的“保障线”和三全育人的“隐性课堂”,大家要直面师生需求多元化、品质化及服务场景智能化的新形势、新挑战,以此次会议为契机,构建资源共享、经验互通、优势互补的合作新格局。后续,九校...
2025.08.04 来源:后勤处(后勤党委) -
【锻造新优势】大连理工大学与昆士兰科技大学签订合作办学协议
7月31日上午,大连理工大学—昆士兰科技大学合作办学协议签约仪式通过视频会议形式举行。校长贾振元,副校长罗钟铉、张弛,校长助理占敬敬出席仪式。昆士兰科技大学校长谢镁莉,副校长马克·哈维、顾元通及工学部部长阿娜·德丽特克等出席仪式。人力资源处、研究生院、教务处、国际合作与交流处、会计核算中心、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建设工程学院、医学部等相关单位负责人参加仪式。仪式由罗钟铉主持。签约仪式上,贾振元与谢镁莉共同签署《大连理工大学昆士兰科技国际工学院合作办学协议》。根据协议,双方将在国际化师资教学体系、合作办学模式、人才培养机制等领域深度融合,打造稳定、高效、开放、创新的合作运行生态。贾振元高度肯定两校团队为促成此次合作付出的努力。他指出,两校开展深度合作,是基于优势互补、互利共赢的战略选择。站在新起点,大工将携手昆士兰科技大学精诚协作,以开放的胸襟、战略的眼光和务实的行动,凝聚共识,深化互信,携手...
2025.08.01 来源:党委宣传部 新闻中心 -
【服务振兴】大连工业软件创新发展研究院揭牌
7月29日,在辽宁省大连市举办的工业软件创新发展论坛上,大连工业软件创新发展研究院正式揭牌。该研究院旨在加快培育和发展大连市软件产业新质生产力,促进工业软件领域科技成果转化,赋能传统信息产业转型升级。大连工业软件创新发展研究院分别与上海航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工业软件中心、同方知网数字科技有限公司、宝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中央研究院、济南二机床集团有限公司等单位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大连理工大学郭旭院士、大亚湾国家创新中心首席技术专家高绍武、核工业计算机应用研究所首席专家吴通等专家学者围绕工业软件创新与发展作主题分享。揭牌仪式现场,大连市副市长、研究院理事长李大民向郭旭院士颁发聘书。科技日报记者张蕴摄拥有自主可控的工业软件,是实现我国制造业向高端跨越的必经之路,是推进制造强国建设和新型工业化的重要战略依托。大连理工大学力学学科长期致力于自主可控CAE软件的研发,40余年来历经几代人的艰苦努力,形成了独具...
2025.07.31 来源:科技日报 -
【创新在大工】化工学院科研团队混合塑料回收开辟新路径
近日,我校化工学院精细化工全国重点实验室“小分子活化与仿生催化”教育部创新团队首次实现了羰基在聚酮链中的宏观均匀分布,让材料性能实现"按需订制",成功实现聚乙烯与尼龙的高效兼容,为混合塑料回收开辟新路径。相关成果以“按需非交替共聚技术实现聚乙烯与尼龙的升级回收”(On-DemandNonalternatingCopolymerizationEnablesUpcyclingofMixedPolyethyleneandNylonPlastics)为题发表在《美国化学会志》(JournaloftheAmericanChemicalSociety)上,并被选为封面文章。该论文第一作者为我校化工学院博士生张文丽,通讯作者为我校精细化工全国重点实验室刘野教授。在塑料家族中,有一类特殊材料叫"聚酮"—由乙烯和一氧化碳(CO)交替排列而成。它强度高、耐化学腐蚀,但有个致命缺点:加工温度高达252℃,几乎无法熔融成型,更遗憾的是,传统合成方法只能得到严格交替的链结构(―CH2-CH2-CO―),限制了材料设计的灵活性。每年,全球产生超过3亿吨塑料垃...
2025.07.31 来源:化工学院 -
【学在大工】孙信政:不断“出圈”的追光者
从衡水中学到大工,从腼腆新生到校自立自强标兵,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电子信息工程专业2021级本科生孙信政,用三年时间完成了一场精彩的“破圈”之旅。这位将“执行力”刻入骨髓的青年,在知识海洋与社会课堂中,不断拓展着青春的边界。破而后立:从内驱力觉醒到能力突围“黄国平博士‘把书念下去,然后走出去’的信念,一直激励着我。”孙信政坦言,这位博士论文致谢中的主人公,是自己大学成长的精神灯塔。2021年入学的他,大一便以专业第四的成绩崭露头角。但在评奖评优答辩现场,当看到其他同学丰富多彩的经历展示时,他意识到:“优秀不该只有学习这一个维度。”性格腼腆、毫无社会工作经验的他,决心跳出舒适圈,在大二学年竞选成为电信2101班班长。孙信政(后排左二)作为活动工作人员留念“迈出第一步后发现,承担责任并没有想象中难。”从班级管理到学部团学工作,他在实践中完成蜕变:运动会场务工作让他掌握跨部门协作技巧,各类答辩锻炼了他的PPT...
2025.07.31 来源:大连理工大学官微 -
2025低碳催化国际研讨会在我校举办
7月19日至20日,由化工学院、辽宁省低碳资源高值化利用重点实验室联合主办的“2025低碳催化国际研讨会”在我校知远楼举办。本次研讨会汇聚了来自德国、英国及中国多所高校与科研机构的知名学者与青年才俊。德国科学院院士、马普煤炭研究所费尔迪·舒特(FerdiSchüth)教授,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党委书记朱庆山研究员,伦敦大学学院王峰(FengRyanWang)教授、山东大学贾春江教授等海内外著名专家应邀出席。来自马普煤炭研究所、伦敦大学学院、山东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南京大学、沈阳化工大学、大连理工大学等单位的100余位师生学者参会。会议聚焦“低碳催化”前沿科技,旨在搭建一个高水平的国际学术交流平台,推动低碳领域科研创新与全球协同发展。会议由我校化工学院陆安慧教授主持。会上,12位国内外专家围绕低碳催化的最新研究进展、关键技术突破及产业转化路径等议题作专题报告,内容涵盖低碳分子催化转化、绿色合成、能源催化、先进表征等热点方...
2025.07.28 来源:化工学院 -
【学在大工】大工学子斩获第七届·2025 MindSpore量子计算黑客松全国大赛一等奖
第七届·2025MindSpore量子计算黑客松全国大赛近日在电子科技大学落幕,来自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的“凌水Qubit”战队勇夺量子启发算法赛道唯一一等奖,创造了学校在该项赛事中的历史最佳战绩!本次大赛在电子科技大学清水河校区举行,由昇思MindSpore社区联合电子科技大学、量子科技长三角产业创新中心等多家权威机构共同主办。作为国内创办最早、影响力最大的量子软件创新赛事,本届大赛吸引了来自全国927名选手组成的203支团队同台竞技。经过热身赛、初赛和决赛的层层选拔,“凌水Qubit”战队在量子启发算法赛道脱颖而出,成为该赛道唯一的一等奖获得者。战队由信通学院李慧教授指导,成员包括信通学院2021级本科生(2025级研究生)王梓沣和2022级本科生何宗沅。这支年轻的团队凭借扎实的Python编程功底、深厚的量子启发算法理论基础和创新的天线优化设计能力,在比赛中展现了卓越的科研实力。团队创新性地提出了“非支配排序量子启发算法”,该算法通过融合...
2025.07.28 来源: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