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十三届全国随机振动理论与应用学术会议暨第十一届全国随机动力学学术会议顺利召开
3月24日至26日,第十三届全国随机振动理论与应用学术会议暨第十一届全国随机动力学学术会议在大连召开。本届学术会议由中国振动工程学会主办,由中国振动工程学会随机振动专业委员会、大连理工大学运载工程与力学学部工程力学系、工业装备结构分析优化与CAE软件全国重点实验室(大连理工大学)、土木工程防灾国家重点实验室(同济大学)联合承办,并由中国力学学会动力学与控制专业委员会等单位参与协办。会议吸引了全国近百所高校、企业及相关研究机构近400位代表参加,参会人数创历史新高。李杰院士致辞程耿东院士致辞3月25日上午的会议开幕式由我校杨迪雄教授主持。大会主席、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振动工程学会副理事长、同济大学李杰教授致开幕辞,我校张弛副校长和中国科学院院士、学校原校长程耿东教授分别致辞。李杰院士首先对随机振动研究的发端和国内外研究历史作了简短回顾,介绍了“全国随机振动理论与应用学术会议暨全国随机动力学学术会议”的...
2023.03.31 来源:运载工程与力学学部 -
【创新在大工】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团队在航天电子制造微互连材料与工艺优化方面的研究获得重要进展
航天电子系统是航天体系的核心组成部分,微型化趋势下其在极端苛刻空间环境的高可靠性服役是事关事业发展的重大问题。基于我国航天电子产品高性能、多功能、高可靠性的性能要求,航天电子产品微互连焊点在尺度效应及多应力耦合作用下失效机理研究具有理论意义与工程应用价值。材料学院黄明亮教授针对微型化发展趋势下航天电子封装制造技术中“尺寸效应—界面反应—界面特性与组织演变—多场耦合下微尺度焊点的可靠性”之间本质联系的科学问题进行了研究,揭示了尺寸效应对航天电子制造微互连工艺过程中固界面反应的影响机制,建立了CGC(浓度梯度控制)界面反应理论模型,实现了对航天电子制造工艺过程中各主要动力学参数的精确数值模拟与预测,解决了目前代表性的“熟化”界面反应理论模型无法解释“尺寸效应”现象的难题,成功应用于航天电子制造微互连材料与工艺优化,并大大提高了微焊点的可靠性;阐明了航天电子微焊点的电迁移失效机理,明确了航天电子...
2023.03.30 来源: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
全国光电测量测试技术及产业发展大会暨辽宁省第十七届学术年会召开
3月28日至29日,由大连理工大学主要承办的全国光电测量测试技术及产业发展大会暨辽宁省第十七届学术年会召开。校党委书记项昌乐院士出席会议并致辞。中国光学工程学会名誉理事范滇元院士、陈良恵院士,辽宁省科协主席郭东明院士,中国光学工程学会副理事长谭久彬院士、罗先刚院士等出席会议,来自光电测量领域的专家、企业家600余人参加了大会,共议光电测试测量技术及产业发展中的热点问题,共同为实现高端测试测量设备的国产化献计献策。项昌乐在致辞中代表学校欢迎各位院士、专家学者的到来。在简要介绍学校整体情况后表示,光学工程领域是当前世界激烈争夺的高科技战略制高点,希望通过本次会议,大家共同围绕国家重大需求和科学技术前沿,发挥省市政府、学会、大工的各自优势,引育壮大发展新动能,开辟新领域新赛道,助力辽宁省实施“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助力大连市实现“三年过万亿”的战略目标,为实现新一轮辽宁振兴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本...
2023.03.30 来源:党委宣传部 新闻中心 -
我校基金会再次获评5A级社会组织
3月23日,辽宁省民政厅发布《2022年度辽宁省社会组织评估等级结果公告》,辽宁省大连理工大学教育发展基金会以优异成绩获评辽宁省社会组织等级评估5A等级,继2017年后再次获评最高等级。辽宁省大连理工大学教育发展基金会成立于2009年3月9日,是在辽宁省民政厅登记成立的非公募基金会,以全面支持和推动大连理工大学事业发展为宗旨,接受社会各界捐赠,用于学校人才培养、师资队伍建设、学科建设、学术交流、校园建设、社会公益等方面。基金会成立以来,净资产规模从原始资金200万元增至1.43亿元,累计为学校争取资金4.91亿元,其中,社会捐赠资金3.45亿元,国家配比奖励资金1.46亿元,累计资助项目629个,支出2.20亿元;通过基金会发放的奖助学金达6292万元,惠及学生17250人次,成为我校社会类奖助学金的主要来源。开展社会组织评估是加强社会组织监督管理、促进社会组织健康有序发展的重要举措。按照《社会组织评估办法》和《辽宁省社会组织评估实施办法...
2023.03.27 来源:校友工作处 -
【学在大工】深入实施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 加快建设高质量数字教育资源
“1+M+N”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平台、5G+智慧教育、AR、VR、智慧教室、虚拟书院……当前,一系列新鲜感十足的教育数字化软硬件资源在大连理工大学校园全面布局、广泛应用,持续构建大工特色的智慧教育新生态,成为新时代推动高等教育变革创新、激发人才培养内在活力的重要手段。21世纪以来,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数字化转型逐步成为世界范围内教育转型的重要载体和方向。党的二十大报告首次把教育、科技、人才进行“三位一体”统筹安排、一体部署,首次将“推进教育数字化”写入报告,赋予了教育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中新的使命任务,明确了教育数字化未来发展的行动纲领,具有重大意义。大连理工大学以教育数字化变革为牵引,持续加强智慧教学平台、智慧教学空间、优质教学资源建设,积极运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技术助学、助教、助管,着力提升师生数字化素养和能力,推动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不断把教育...
2023.03.21 来源:教务处 -
【学在大工】我校荣获全国高校网络教育优秀作品两项一等奖
近日,教育部公布第六届“全国大学生网络文化节”和“全国高校网络教育优秀作品推选展示活动”的评选结果,我校多项作品获奖,其中《“大工微理论”让理论流行起来》获全国高校网络教育优秀作品工作案例类一等奖,《弘扬劳模精神,争做新时代的不懈奋斗者》获微课类一等奖。“大工微理论”微信公众平台以“让理论流行起来”为建设目标,准确把握师生学习时间“碎片化”、学习载体“在手边”的特征,坚持“简短时新”,第一时间编发中央精神、时政热点、讲话文件、科教要闻、学习动态、参考资料等,突出理论学习的灵活生动、实用实效,其亲近便捷的理论传播形象深入人心。“互联网+理论”学习模式在高校中形成了辐射品牌效应,成为学校“六位一体”理论武装阵地的重要组成部分,被人民网、央广网等多家媒体报道,获评全国基层思想政治工作优秀案例。微课《弘扬劳模精神,争做新时代的不懈奋斗者》从劳模事迹引入,带领学生领悟劳模精神、探究劳动价值,采用最...
2023.03.21 来源:党委宣传部 新闻中心 -
我校参加2023年教育部直属系统离退休工作通气会作交流发言
3月16日上午,教育部召开直属系统离退休工作通气会,学习传达全国老干部局长会议精神,交流直属系统离退休工作先进经验,通报今年重点工作安排。教育部党组成员、副部长孙尧出席会议并讲话,中组部老干部局副局长马晓路出席并讲话,会议由教育部离退休干部局党委书记、局长于虹主持。我校在主楼二阶设分会场,党委副书记宋丹、离退休工作处全体人员以网络视频方式参加会议。会议认为,直属系统深入贯彻落实中办《关于加强新时代离退休干部党的建设工作的意见》,统筹好疫情防控和离退休工作,加强党建工作落地见效,引导发挥作用成效突出,服务管理模式优化升级,提升了老同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会议指出,要深刻领会党的二十大作出的新部署新要求,重点深刻领会中国式现代化带来的新机遇、离退休工作的新定位、离退休党建工作的新要求、教育事业的新使命,深刻认识离退休工作的重要意义,注重一体推进离退休干部四项工作。会议强调,要围绕政治引领,...
2023.03.21 来源:离退休工作处(离退休党委) -
大连理工大学2023届毕业生春季双选会成功举办
3月19日,学校2023届毕业生春季双选会在刘长春体育馆举行。贾振元校长到会指导毕业生就业工作。校党委副书记、副校长张言军,招生就业处相关负责同志陪同参会。贾振元与招聘单位进行了亲切交谈,欢迎他们来校招贤纳士,详细了解了企业岗位人才需求和我校毕业生发展情况,调研企业对学校就业工作和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建议。在新闻发布厅,他听取了各院系就业进展情况,指出要强化目标导向,加强就业思政,引导毕业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推进学生个体的精准指导与推荐帮扶,助力2023届毕业生充分高质量就业。本次双选会是近三年参会规模最大的大型招聘会,是我校推进教育部“春季促就业攻坚行动”的重要举措,共有408家企业单位提供岗位万余个,行业涵盖高端装备制造、科技研发服务、金融、建筑、信息技术、新能源、新材料等,其中世界五百强、央企、事业单位、科研院所等重点单位比例超过60%。双选会现场设立了“简历修改”“面试指导”“签约政策解答”等服务...
2023.03.20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