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辽宁省教育厅党组书记、厅长王庆东一行来校调研
3月29日上午,辽宁省教育厅党组书记、厅长兼省委教育工委副书记王庆东一行来校调研,校党委书记项昌乐在主楼412会议室与王庆东一行进行座谈交流。学校副校长张弛以及学校党政办公室、党委研究生工作部、教务处、科学技术研究院、技术研究开发院等职能部门负责人陪同调研座谈。项昌乐表示,大工作为党和国家重点建设的“双一流”高校,一直致力于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区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学校将充分发挥高校优势,围绕地方经济发展打造区域创新中心,助力辽宁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塑造发展新优势新动能,在服务中全面增强学校人才培养和创新能力,培养造就振兴发展急需的拔尖创新人才,打造支撑振兴发展的战略科技力量,为新时期东北振兴、辽宁振兴新突破提供动力。王庆东表示,近年来,大连理工大学一流大学建设成果显著,为辽宁全面振兴新突破持续输入人才和智力资源,在推动辽宁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上发挥着重要作用。希望学校在推进“双一流”建...
2023.04.03 来源:党委宣传部 新闻中心 -
【创新在大工】我校鲁渤教授研究成果获上级领导批示及央视报道
从有关方面获悉,我校经济管理学院鲁渤教授的咨政报告获上级批示,央视新闻频道予以报道。央视新闻频道报道鲁渤教授通过调查研究,结合辽宁自贸区大连片区的区位和功能优势,为国家南北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建言献策。近年来,鲁渤教授围绕国家建设世界一流港口的重大需求,为服务东北经济发展取得“新突破”,打赢新时代辽宁全面振兴的“辽沈战役”贡献智慧和力量,主笔撰写的研究报告获国家、省、市主要领导批示近20次,并被政府相关部门所采纳。鲁渤,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级青年人才、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首席专家、中国物流学会副会长、辽宁省优秀科技工作者、大连理工大学“星海优青”,以及辽宁省级重点新型智库绿色航运经济与智慧港口运营研究中心主任。现担任辽宁省青年联合会副主席、民革大连市委常委、大连市政协委员等社会职务
2023.03.31 来源:经济管理学院、学校党政办公室 -
【创新在大工】计算机学院5项研究成果被人工智能顶级会议/期刊(IEEE TPAMI、SIGGRAPH 2023、CVPR 2023...
近日,计算机辅助设计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魏小鹏教授、尹宝才教授、张强教授、杨鑫教授团队的5项研究成果陆续被人工智能顶级会议/期刊(IEEETPAMI、SIGGRAPH2023、CVPR2023、IEEERoboticsandAutomationLetter)录用,其中1项研究成果被计算机视觉顶级期刊IEEETransactionsonPatternAnalysisandMachineIntelligence(TPAMI)录用,1项研究成果被2023年计算机图形学领域顶级会议(SIGGRAPH2023)接收,2项研究成果被2023年计算机视觉与人工智能国际顶级会议(CVPR2023)接收,1项研究成果被机器人知名期刊IEEERoboticsandAutomationLetters(RA-L)录用。IEEETPAMI在中国计算机学会认定的人工智能领域四个A类期刊中排名第一,是计算机视觉及模式识别领域最顶尖的期刊,目前影响因子24.314。根据当前流行的GoogleScholarCitation统计,IEEETPAMI在所有计算机工程、电子工程及人工智能相关期刊榜单上以165分的h5-index排在第1位,主要收录人工智能、模式识别...
2023.03.31 来源: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部 -
第十三届全国随机振动理论与应用学术会议暨第十一届全国随机动力学学术会议顺利召开
3月24日至26日,第十三届全国随机振动理论与应用学术会议暨第十一届全国随机动力学学术会议在大连召开。本届学术会议由中国振动工程学会主办,由中国振动工程学会随机振动专业委员会、大连理工大学运载工程与力学学部工程力学系、工业装备结构分析优化与CAE软件全国重点实验室(大连理工大学)、土木工程防灾国家重点实验室(同济大学)联合承办,并由中国力学学会动力学与控制专业委员会等单位参与协办。会议吸引了全国近百所高校、企业及相关研究机构近400位代表参加,参会人数创历史新高。李杰院士致辞程耿东院士致辞3月25日上午的会议开幕式由我校杨迪雄教授主持。大会主席、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振动工程学会副理事长、同济大学李杰教授致开幕辞,我校张弛副校长和中国科学院院士、学校原校长程耿东教授分别致辞。李杰院士首先对随机振动研究的发端和国内外研究历史作了简短回顾,介绍了“全国随机振动理论与应用学术会议暨全国随机动力学学术会议”的...
2023.03.31 来源:运载工程与力学学部 -
【创新在大工】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团队在航天电子制造微互连材料与工艺优化方面的研究获得重要进展
航天电子系统是航天体系的核心组成部分,微型化趋势下其在极端苛刻空间环境的高可靠性服役是事关事业发展的重大问题。基于我国航天电子产品高性能、多功能、高可靠性的性能要求,航天电子产品微互连焊点在尺度效应及多应力耦合作用下失效机理研究具有理论意义与工程应用价值。材料学院黄明亮教授针对微型化发展趋势下航天电子封装制造技术中“尺寸效应—界面反应—界面特性与组织演变—多场耦合下微尺度焊点的可靠性”之间本质联系的科学问题进行了研究,揭示了尺寸效应对航天电子制造微互连工艺过程中固界面反应的影响机制,建立了CGC(浓度梯度控制)界面反应理论模型,实现了对航天电子制造工艺过程中各主要动力学参数的精确数值模拟与预测,解决了目前代表性的“熟化”界面反应理论模型无法解释“尺寸效应”现象的难题,成功应用于航天电子制造微互连材料与工艺优化,并大大提高了微焊点的可靠性;阐明了航天电子微焊点的电迁移失效机理,明确了航天电子...
2023.03.30 来源: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
全国光电测量测试技术及产业发展大会暨辽宁省第十七届学术年会召开
3月28日至29日,由大连理工大学主要承办的全国光电测量测试技术及产业发展大会暨辽宁省第十七届学术年会召开。校党委书记项昌乐院士出席会议并致辞。中国光学工程学会名誉理事范滇元院士、陈良恵院士,辽宁省科协主席郭东明院士,中国光学工程学会副理事长谭久彬院士、罗先刚院士等出席会议,来自光电测量领域的专家、企业家600余人参加了大会,共议光电测试测量技术及产业发展中的热点问题,共同为实现高端测试测量设备的国产化献计献策。项昌乐在致辞中代表学校欢迎各位院士、专家学者的到来。在简要介绍学校整体情况后表示,光学工程领域是当前世界激烈争夺的高科技战略制高点,希望通过本次会议,大家共同围绕国家重大需求和科学技术前沿,发挥省市政府、学会、大工的各自优势,引育壮大发展新动能,开辟新领域新赛道,助力辽宁省实施“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助力大连市实现“三年过万亿”的战略目标,为实现新一轮辽宁振兴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本...
2023.03.30 来源:党委宣传部 新闻中心 -
我校基金会再次获评5A级社会组织
3月23日,辽宁省民政厅发布《2022年度辽宁省社会组织评估等级结果公告》,辽宁省大连理工大学教育发展基金会以优异成绩获评辽宁省社会组织等级评估5A等级,继2017年后再次获评最高等级。辽宁省大连理工大学教育发展基金会成立于2009年3月9日,是在辽宁省民政厅登记成立的非公募基金会,以全面支持和推动大连理工大学事业发展为宗旨,接受社会各界捐赠,用于学校人才培养、师资队伍建设、学科建设、学术交流、校园建设、社会公益等方面。基金会成立以来,净资产规模从原始资金200万元增至1.43亿元,累计为学校争取资金4.91亿元,其中,社会捐赠资金3.45亿元,国家配比奖励资金1.46亿元,累计资助项目629个,支出2.20亿元;通过基金会发放的奖助学金达6292万元,惠及学生17250人次,成为我校社会类奖助学金的主要来源。开展社会组织评估是加强社会组织监督管理、促进社会组织健康有序发展的重要举措。按照《社会组织评估办法》和《辽宁省社会组织评估实施办法...
2023.03.27 来源:校友工作处 -
【学在大工】深入实施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 加快建设高质量数字教育资源
“1+M+N”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平台、5G+智慧教育、AR、VR、智慧教室、虚拟书院……当前,一系列新鲜感十足的教育数字化软硬件资源在大连理工大学校园全面布局、广泛应用,持续构建大工特色的智慧教育新生态,成为新时代推动高等教育变革创新、激发人才培养内在活力的重要手段。21世纪以来,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数字化转型逐步成为世界范围内教育转型的重要载体和方向。党的二十大报告首次把教育、科技、人才进行“三位一体”统筹安排、一体部署,首次将“推进教育数字化”写入报告,赋予了教育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中新的使命任务,明确了教育数字化未来发展的行动纲领,具有重大意义。大连理工大学以教育数字化变革为牵引,持续加强智慧教学平台、智慧教学空间、优质教学资源建设,积极运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技术助学、助教、助管,着力提升师生数字化素养和能力,推动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不断把教育...
2023.03.21 来源:教务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