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师者如光】辽宁省首届优秀研究生导师:彭伟教授
在实验室里,她是投身于科研的“铁娘子”,攻坚克难光学领域种种难题。在三尺讲台上,她是充满激情的大学教授,传道受业解惑,孕育桃李芬芳。她是彭伟,大连理工大学物理学院教授,光学及光学工程学科博士生导师。多次获评辽宁省优秀博士及硕士学位论文指导教师,荣获辽宁省首届优秀研究生导师。深耕厚植,开拓创新光学领域多年来,彭伟一直致力于光纤传感器和微纳光子学的研究。由于对光学领域的热衷与执着,她不断深造、广泛涉猎,以期在更广阔的学术领域里开创自己的知识“蓝海”。她的科研工作不只为光纤传感器技术开拓了新的思考方向和实践路径,更在微纳光子学领域实现了一系列重要突破。她的研究成果在国内外学术期刊上屡获发表,并赢得了同行的高度赞誉。彭伟带领她的课题组人员在光学的道路上矢志不渝、开拓创新。在表面等离子激元传感物理机制研究方面,他们提出了金属表面等离子体激元和类F-P腔的联合共振耦合模型,为微纳孔阵列传感器生化检测灵...
2023.08.11 来源:研究生院 党委宣传部 新闻中心 -
【学在大工】特等奖!我校学子在全国大学生节能减排社会实践与科技竞赛中再创佳绩!
近日,由教育部高等学校能源动力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指导,全国大学生节能减排社会实践与科技竞赛委员会主办的“建行杯”第十六届全国大学生节能减排社会实践与科技竞赛决赛在东南大学举办。该竞赛紧密围绕“双碳”战略目标等国家重大需求,在教育部的关怀指导和广大高校的积极协作下,已发展成为起点高、覆盖面广且影响力大的全国大学生实践创新活动。本届大赛共吸引到了638所高校,共计五万余人参赛。我校学子斩获特等奖一项(全国共11项),一等奖一项,二等奖三项,我校获优秀组织奖,充分展现了大工学子扎实的理论功底和出色的科研创新能力。经过决赛的激烈角逐,由能源与动力学院蒋兰兰教授指导,能源与动力学院学生杜佳浩、张健、杜怡霖三人团队完成的参赛作品——《“双废利用”——粉煤灰矿化封存CO2与再利用一体化技术》荣获特等奖;由能源与动力学院祝捷副教授指导,能源与动力学院学生杨雯月、殷祺云、冯恩城、马常骁、时骁婧、王昭懿、毛宇凡...
2023.08.09 来源:能源与动力学院 -
大连1号-连理卫星亮相华为开发者大会2023
8月4日到6日,华为开发者大会(简称HDC)2023在中国松山湖举行。我校作为OpenHarmony生态重要合作伙伴受邀参会,大连1号-连理卫星以及基于OpenHarmony的单机在行业创新展区亮相。大连1号-连理卫星是由我校主持设计研制的辽宁省第一颗卫星,主要开展低成本亚米级高分辨率的海洋、地面观测以及新技术验证。卫星的国产芯片首次运行OpenHarmony操作系统,有效提升了星上系统的可靠性与实时性。卫星及相关展品吸引了专业观众与普通消费者的关注。开放原子开源基金会理事长孙文龙,华为常务董事、消费者BGCEO、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CEO余承东,华为终端BG软件部总裁龚体、华为终端云服务首席战略官林振辉等莅临我校展位,并对相关研究工作给予了高度评价。余承东在大会首日演讲中将大连1号-连理卫星作为行业应用案例进行展示。孙文龙在参观中表示,OpenHarmony搭载大连1号—连理卫星成功发射,丰富了OpenHarmony的使用场景,促进了OpenHarmony社区的繁荣,真正实现了...
2023.08.08 来源:运载工程与力学学部 -
【学在大工】大工学子获得第九届全国青年科普创新实验暨作品大赛全国一等奖
8月4日,第九届全国青年科普创新实验暨作品大赛(简称科普创新大赛)全国总决赛在辽宁省科学技术馆圆满落下帷幕,学校团委推荐的创意作品勇夺智慧社区(大学组)一等奖(全国仅四项)。我校获奖作品“锐眼识症——AI影像辅助诊断系统”由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部徐钢老师指导,吴鑫卓、杨姝铃两位本科生完成。项目采用改进的EffientNet与U-Net算法,实现了皮肤癌、肺炎、肠胃息肉与脑肿瘤诊断四大功能,进一步提高了模型的准确率。同时,开发完成了用户友好、操作简明、界面美观的辅助诊断系统,可直接供皮肤癌早期患者自行初步检测,拓展了智能诊断的应用场景,使影像医师的培养驶入了快车道,并降低了相关疾病的漏诊率与误诊率,为社区医院建设、智慧社区建设、健康中国建设助力!据悉,本届科普创新大赛由中国科协主办,重点围绕“智慧·安全·环保”三大主题,关注前沿科学技术、公共安全健康等领域的科研应用与普及,考查青少年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及动手...
2023.08.08 来源:校团委 -
【人民日报官微】他用沾满泥土的手签收录取通知书!高校暖心回应
近日,大连理工大学2023级本科新生姚胜旺签收录取通知书的画面,引发热议。邮递员送来录取通知书时,姚胜旺背着刚从地里挖的姜回来,手上沾满泥土。接过录取通知书,他抑制不住激动的泪水。姚胜旺家住云南省德宏州芒市五岔路乡芒蚌村芒达社,家里有6口人,爷爷和父亲有肢体残疾,母亲在外打零工。哥哥目前在芒市农业农村局做志愿者。姚胜旺没有辜负父母的期待,今年高考以621分的成绩录取到大连理工大学软件工程专业。他现在每天要做数小时兼职。大连理工大学学生服务中心的老师主动联系了姚胜旺,详细了解了他的家庭情况。校方表示,大工不会让任何一个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根据学校的奖(助)学金政策,学校将在入学前、入学时、入学后全过程给予姚胜旺帮扶政策。入学前,学校会帮助他申请国家助学贷款或生源地助学贷款,提供“援梦专列”资助项目,报销来校报到时的路费;入学时,“援梦助学金”、绿色通道和爱心大礼包,将提供一定额度的现金资助...
2023.08.08 来源:人民日报 -
【师者如光】辽宁省首届优秀研究生导师团队:王博教授团队
据测算,火箭重量每减少一公斤,就将节省约两万美元的发射成本。大连理工大学运载学部工程力学系王博教授带领的结构强度与轻量化设计团队为我国新一代大型运载火箭长征5号减重1145公斤,获2020年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传承大工红色基因培育拔尖创新人才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要“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着力造就拔尖创新人才”。围绕这一目标王博带领团队践行传承在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道路上不断探索科教融合、赛教融合、驻所培养的育人体系,接续培养出了一批又一批饱含报国情怀的新工科拔尖创新人才。团队与航天一院一部、航天三院301所、航空工业601所、中国商飞上飞院、中国航发商发等国内重要的航空航天装备研制总体单位建立了联合实验室和研究中心,围绕多型运载火箭、飞行器、发动机等装备结构进行自主研制,同时也开展了大量联合研究。团队始终坚持与航空航天工程师一道,努力理解、消化国家重大需求,开展艰苦卓绝的基础研究,将...
2023.08.08 来源:党委宣传部 新闻中心 -
【强国有我·实践有为】机械工程学院暑期社会实践团奔赴祖国各地开展社会实践
“强国有我,青春有为。”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的重要思想,机械工程学院聚焦理论学习、科技创新、乡村振兴、国情调研、走进名企等内容,召集274位青年学子组成30支实践团奔赴全国各地开展实践。引导学生在实践中致真知、长才干,用青春回应时代所需,为国家发展贡献青年方案。“奔赴”抗汛一线,构筑“青春堤坝”受台风“杜苏芮”影响,遵义市习水县发生洪涝灾害,大量农房、农作物、车辆受损,“红色筑梦,相伴有我”暑期实践团闻“汛”而动,在习水县团委组织下,实践团就地化为青年突击队,队内8人迅速行动,参与到灾后的清淤志愿服务中。踩着齐膝深的淤泥,持续工作7小时,铲土运泥。一天上百次的来回往复,磨破了10双手套,清理出了数百平米的空间,为尽快恢复生产生活环境和秩序贡献了青春力量。抗汛事迹受到社区、红十字会、义工联合会等志愿组织的大力支持和...
2023.08.08 来源:机械工程学院 -
全校师生党员共同收看高校党组织示范微党课
为全面展现主题教育突出成果及高校师生在新时代新征程中的良好精神风貌,激励广大干部师生筑牢思想根基、凝聚奋进力量,挺膺担当、勇毅前行,教育部推出“铸魂增智育新人、正风促干书新篇”2023年高校党组织示范微党课展播,其中第16讲由大连理工大学等7所高校主讲,于8月4日在新华网、光明网、央视网、共产党员网、学习强国等各大平台直播,全校师生党员共同在线收看了党课展播。我校以《东北振兴正当时加速卓越建新功》为主题,由我校党委书记项昌乐院士、建设工程学部林皋院士、机械工程学院党委书记兼院长刘巍教授、化工学院精细化工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高岩教授、光电工程与仪器科学学院马冬晗教授、运载工程与力学学部毕业生石云峰主讲,围绕回答“东北振兴、大工何为”这一时代课题,讲述了大工传承区域建设“红根脉”、当好创新源头“蓄水池”、开辟转化兴辽“奋进路”、用好破解发展“金钥匙”、扎根东北激扬“青春梦”五大篇章奋进故事。项书记在...
2023.08.07 来源:党委组织部(党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