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在大工】我校教师在全国高等学校电子信息类专业青年教师授课竞赛中荣获一等奖
10月22日,由教育部高等学校电子信息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及工业和信息化部教育与考试中心联合举办的第七届全国高等学校电子信息类专业青年教师授课竞赛决赛在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圆满落幕。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王波副教授作为我校唯一代表,经过激烈角逐,其参赛课程《多媒体信息安全》最终荣获一等奖,这也是我校教师首次获得该项赛事的全国一等奖,实现了历史性的突破,充分展示了大工教师的优异业务素质和良好精神风貌,彰显了学校教工队伍建设的有力成效。本届大赛紧密结合高校教学工作实际,包括教学大纲、教案评审、课堂教学等环节,分为预赛和决赛两个阶段。预赛分为华东、华南、华西和华北四个分赛区,吸引了来自25个省、直辖市、自治区的190所高校共700余名青年教师参加比赛。各分赛区的一等奖选手共计107人参加了全国决赛。决赛邀请了国家级、省级教学名师,电子信息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等35名国内高校教学专家担任评委。多年来,信息与通信工程...
2023.10.25 来源: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部 -
【一融双高】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党委以党建引领改革赋能高质量发展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党委作为“一融双高”“党建+改革”试点单位和校级“党建工作标杆院系”创建单位,以建设一流材料学科为目标,强班子、强支部、强机制,在“加速跑”的征程中探索形成“学院党委立标杆”“典型支部树样板”“党员骨干做先锋”“全面改革促跨越”的“四轮驱动”党建引领体系,切实把党组织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事业发展优势,在凝聚人心中深化制度改革,在守正创新中谋求跨越发展。聚焦科研团队锚定“三重”推动“大团队”改革攻坚学院党政班子聚焦改革突破,本着“带着问题去调研、针对解题去研讨、本着提升去行动”,瞄准国家重大需求、瞄准团队重点项目、瞄准重点行业企业,推动“大平台-大项目-大人才-大成果”的“大团队”攻坚模式。开展集中统筹调研与班子个人专题调研19次,将24个传统方向调整为6大研究团队。把“引进来”和“走出去”更好地结合起来,面向政府、企业开展科研方向及成果宣讲20余次,推动有组织科研。树牢服务...
2023.10.24 来源:党委组织部(党校)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
学校召开第三十九次学生代表大会、第十七次研究生代表大会
10月22日上午,学校第三十九次学生代表大会、第十七次研究生代表大会在学生文化中心开幕。校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吴松全出席大会并致辞,校团委、党委学生工作部、校工会、学生服务中心等部门负责同志,各学部(学院)党委分管共青团工作副书记、团委书记,一校两地三区的本科生、研究生代表参加会议。大会在雄壮的国歌声中拉开帷幕。吴松全代表学校党委对大会的召开表示热烈祝贺,充分肯定了自第三十八次学代会、第十六次研代会以来,学生会、研究生会在聚焦职责定位、推进深化改革中取得的积极成效。吴松全强调,学生会、研究生会要以“建设一流大学的学生会组织”为目标,在改革的纵深推进中始终坚持党的领导,坚持理论武装,不断擦亮底色、鲜明本色,进一步增强政治性,回答好“是什么,为什么”的问题;要当好学校和学生之间的桥梁纽带,团结带动广大同学关心、理解、支持、参与学校发展建设,进一步增强先进性,回答好“做什么,怎么做”的问题;要开...
2023.10.24 来源:校团委 -
2023年离退休教职工集体祝寿大会召开
为弘扬中华民族“尊老、敬老、爱老”的传统美德,10月23日,在九九重阳节来临之际,学校在国际会议中心多功能厅为我校261位逢90、95、100周岁的离休干部和70、80、90、100周岁的退休教职工举行集体祝寿大会。党委常务副书记宋丹,副校长李成恩、姚山出席祝寿大会。离退休党委书记兼处长刘宇彤主持会议。宋丹代表学校向261位老寿星们致以美好的祝愿,祝大家寿诞快乐,向全校3265位离退休老同志致以重阳节的问候。他表示,老前辈们是学校发展的见证者、推动者、贡献者,多年来,大家一路奋力开拓、砥砺前行,为大工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今天,老同志们退休不退志,仍通过各种方式继续为国家事业、学校发展贡献力量,这种奋斗不止的品质和无私奉献的精神值得后辈学习、传承。他代表学校向所有离退休老同志表达最真挚的感谢和最崇高的敬意。宋丹强调,学校将继续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老干部工作的重要论述和对老龄工作的重要指示,扎实做好老同志们的服...
2023.10.24 来源:党委宣传部 新闻中心 -
【中国科学报官微】他们打造第一架国产“乐器之王”,难度超乎你想象
文|《中国科学报》见习记者孙丹宁跳跃的音符、宏大的音量、优美的音色、雄伟的气势……作为键盘乐器的“祖先”,距今已有2200多年历史的管风琴有“乐器之王”之称。然而自百余年前被引入中国后,这一古老乐器的国产化制作却进展缓慢。2019年,大连理工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副教授王小虎注意到了这个问题,并开始承担管风琴的设计制作。2023年9月,他制作出了首架国产管风琴。一位机械教师,怎么跑去“搞音乐”了?学生正在演奏管风琴。受访者供图建了个工坊王小虎是在读大学时了解到管风琴的。是时,因为对音乐感兴趣,他正在自学钢琴。一次学术交流,王小虎所在的研究组来了一个德国课题团队。聊天时,他了解到其中一位科研人员在漫长的飞行旅途中,竟然靠一本琴谱消磨时间。王小虎一听,以为找到了在音乐上志同道合的伙伴,便邀请他到琴房“以音会友”,这位“同仁”却介绍自己除做科研外,还是位管风琴演奏家。管风琴?得知王小虎对这种诞生于公元前3世纪的...
2023.10.23 来源:中国科学报 -
【创新在大工】能动学院姜孝谟教授团队在湍流智能控制研究取得突破性进展
近日,能源与动力学院姜孝谟教授团队在深度强化迁移学习对复杂流体控制方面的研究取得突破性进展,成果基于深度强化迁移学习的高雷诺数条件下钝体流动的主动控制(DeepreinforcementtransferlearningofactivecontrolforbluffbodyflowsathighReynoldsnumber)在流体力学国际顶刊《流体力学杂志》(JournalofFluidMechanics)发表。文章第一作者为王志成副教授,除了姜孝谟教授,合作者还包括西湖大学范迪夏教授,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IT)MichaelTriantafyllou教授和布朗大学(Brown)的美国工程院院士GeorgeKarniadakis教授。湍流是自然界和工业中最常见的流体形态,对其进行精准控制不仅可以深化对自然界湍流的科学认知,还可以在航空、航天、能源、石油等重要工业民用中避免湍流危害而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流体智能控制成为当前流体力学研究的热点和前沿方向。团队采用自主研发的高置信度高精度谱元法湍流求解器,对雷诺(Reynolds)...
2023.10.23 来源:能源与动力学院 -
【师者如光】郭亚丽教授与制冷专业双向奔赴的三十年
郭亚丽,大连理工大学能源与动力学院教授,现任大连理工大学制冷及低温工程研究所所长,热能综合利用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副主任等职,长期从事相变传热传质、复杂流体动力学、新能源利用与节能减排等方向的研究,在相关领域主持、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面上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中国工程院战略研究与咨询项目、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资助项目等多项研究课题,近五年发表学术论文130余篇,获得发明专利4项,实用新型专利4项,获得辽宁省技术发明一等奖、辽宁省五一劳动奖章、大连市技术发明一等奖等奖项。选择“制冷”,无问西东1993年的秋天,17岁的郭亚丽开启了自己的大学生活,命运的齿轮自此开始转动。在好奇心的驱使和母亲的建议下,她选择了制冷及低温工程专业。“当时,我有意识地去了解了一下,原来‘制冷’不仅仅是空调与冰箱,它几乎存在于各行各业。”郭亚丽教授回忆道,从此便与这个学科结下了不解之缘。2000年,郭亚...
2023.10.23 来源:党委宣传部 新闻中心 -
十年“新丝路” 大工这样走过
2013年秋,习近平主席提出了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重大倡议,以中国方案求解全球发展难题,推动世界各国携手同行康庄大道。 今年,是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周年。十年来,共建“一带一路”从中国倡议走向国际实践,从“大写意”到“工笔画”,取得实打实、沉甸甸的成就,成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大实践,开辟了人类共同实现现代化的新路径。
2023.10.23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