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凝心聚力共发展 龙行龘龘向未来
1月6日上午,我校校友会第二届常务理事会第二次会议暨校友企业家峰会在珠海举行。本次大会的主题是“凝心聚力共发展龙行龘龘向未来”。校长、校友会会长贾振元院士出席大会并讲话。校友会常务理事、粤港澳大湾区校友企业家代表、大工“小巨人”企业代表、海内外校友代表以及学校相关部门和学院代表等参加大会。大会由副校长朱方伟主持。贾振元对与会校友表示热烈欢迎,向一直以来关心支持母校发展的各位校友致以诚挚问候。他指出,学校和校友是共进共荣的发展共同体,近年来在大家的关心和支持下,学校各项事业实现了跨越式高质量发展。他向校友们介绍了学校的发展目标、理念和上年度取得的成绩,对校友们的大力支持表示感谢,对校友们的热切期待作出回应。同时,贾振元对校友会后续工作提出希望:希望各地方校友会、广大校友和母校一道,心怀大格局,凝聚共识,勇担使命;搭建大平台,汇聚力量,携手共进;树立大情怀,健全机制,加强保障。2024年是学校建...
2024.01.08 来源:党委宣传部 新闻中心 -
盘锦校区事业发展研讨会举行
为深入落实深化盘锦校区体制机制改革方案精神,推动校区高质量可持续自主发展,1月5日,盘锦校区事业发展研讨会举行,党委书记项昌乐出席会议。党委常委、副校长罗钟铉主持会议。项昌乐深入分析盘锦校区发展面临的形势和机遇,他表示,学校坚持“统筹规划、错位发展、坚持标准、创新模式”和“高起点、新模式、国际化、合作共建”方针,对校区发展提出高质量可持续自主发展的更高要求,是基于学校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的总体规划以及服务东北、辽宁、盘锦全面振兴的重要部署。项昌乐就深化盘锦校区体制机制改革提出要求,一是要加强党建引领,推动“一融双高”建设,聚焦盘锦校区发展,大力加强班子队伍建设和对校区事业发展的全面领导,准确把握改革内涵和要求,提升高质量发展能力,凝聚发展共识,集聚发展合力;二是要以体制机制改革方案为根本,系统性细化落实措施,以目标为导向,明确“施工图”“时间表”,借助学校优质资源推动校区发展;三是要...
2024.01.06 来源:盘锦校区 党委宣传部 新闻中心 -
项昌乐书记为盘锦校区师生作学术报告
1月5日上午,中国工程院院士、校党委书记项昌乐来到盘锦校区,为师生带来题为《坦克车辆与智能无人平台技术》的学术报告。700余名师生在E03礼堂现场聆听报告。报告会由校长助理兼盘锦校区管委会主任占敬敬主持。项昌乐从我国坦克车辆发展经历的仿制、仿研、自主研制、创新研制四个阶段出发,对坦克车辆技术研究领域的重大进展进行了深入浅出的讲解。同时,结合自身团队研究成果,对未来无人化、智能化技术等前沿发展方向进行了生动细致的讲授。他指出,智能无人平台技术已成为世界研究热点,其成果能极大推动军事、民生领域发展,要不断探索前沿技术,加强多学科交叉融合,让研究成果更好地服务国家战略需求,推动经济社会发展。项昌乐现场回答师生提问,与大家深入探讨交流,勉励学子们要勇于创新,刻苦钻研,练就本领,勇担时代使命,努力成长为具有国际视野的拔尖创新人才。同时他表示,学校将统筹安排,持续为校区师生开展前沿性学术专题讲座,搭建高水...
2024.01.06 来源:盘锦校区 党委宣传部 新闻中心 -
【创新在大工】计算机学院研究成果荣获实时系统领域顶级会议最佳论文奖
近日,我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谭国真教授研究团队在机器人操作系统(ROS)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最早到达消息优先同步:机器人操作系统中具有良好时间分离度界限的最优消息同步器”(SEAM:AnOptimalMessageSynchronizerinROSwithWell-BoundedTimeDisparity)获得第44届IEEE实时系统会议(RTSS)最佳论文奖,孙景昊副教授为该研究成果的第一作者。第44届RTSS会议最佳论文奖机器人操作系统(ROS)是机器人和自主机器领域重要的基础软件框架标准。随着ROS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自动驾驶、工业自动化等安全攸关领域,一个共性挑战问题是:多个传感器的数据由于采样周期和传输时延的不同,在多模态感知过程中难以实现时间同步,造成数据融合的时间偏差,严重影响自主机器感知外界环境的准确性,导致智能机器决策错误,触发严重的安全事故。如何保障ROS系统中多传感器数据融合的时间一致性成为当前人工智能和嵌入式领域的研究前沿和热点。机器人操作系统被广泛应用于自动驾驶...
2024.01.03 来源: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 -
【学在大工】我校在首届全国人工智能应用场景创新挑战赛取得佳绩
2023年12月28日至30日,2023首届全国人工智能应用场景创新挑战赛总决赛暨全国人工智能应用场景创新峰会在东莞松山湖科学城举办。经过网络选拔、专项赛晋级、全国总决赛的激烈角逐,我校7个入围决赛项目最终获得一等奖4项、二等奖3项,并获得本届大赛优秀组织单位奖。总决赛中,我校参赛项目在各专项赛推荐评选出的120个晋级项目中脱颖而出,“元孪生—全球独一无二的形性一体化数字孪生技术”“智球行——智慧巡航创新开拓者”“视网摩——全球AI视觉感知技术领军者”“智能果蔬采摘机器人”等项目获得一等奖并将优先提名“吴文俊人工智能科学技术奖”,“‘凌碳’智能微生态农业柜”“基于数字孪生技术的航空发动机虚拟实验平台”“机场航站楼绿色安全服务保障孪生平台”等项目获得二等奖,创新创业学院吴振宇教授、李航高级工程师,控制科学与工程学院王东教授等8位教师获评优秀指导教师。本届大赛由中国人工智能学会、科技部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研究中心联...
2024.01.02 来源:创新创业学院 -
【中国科学报·头版】科学家发现大气颗粒物形成新机制
对于全球气候的变幻莫测,人们常用“蝴蝶效应”来描述——亚马孙雨林的一只蝴蝶扇动几下翅膀,可能会在两周后引发美国得克萨斯州的一场龙卷风。那么,如果不是蝴蝶扇动翅膀,而是亚马孙雨林的空气中多了一些大气颗粒物,会给全球气候带来怎样的影响呢?近日,大连理工大学环境学院教授谢宏彬团队与国际合作者在大气颗粒物形成机制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根据这项发表于《科学》的研究成果,大气中颗粒物形成速率可能被严重低估——最高可达原有机制下颗粒物形成速率的1万倍。在接受《中国科学报》采访时,谢宏彬表示,大气颗粒物对于全球气候变化有显著影响,该成果可以为防控大气污染提供基础性支持。大气颗粒物与气候变化提到大气颗粒物,很多人首先想到的是大气污染,尤其是雾霾对于人类健康的影响。但悬浮在空中的微小颗粒物所带来的影响远不止于此。谢宏彬告诉《中国科学报》,从某个局部区域看,特别是将视角放在某个城市范围内,大气颗粒物的浓度通常会...
2024.01.02 来源:中国科学报 -
【学在大工】“华罗庚班”办学十年 深耕拔尖创新人才自主培养
2023年,是我校和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联合设立的“华罗庚班”办学十周年。数学科学学院举办系列活动总结凝练办学经验、科学谋划未来发展。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数学会第十四届理事长、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席南华院士受邀与我校“华罗庚班”师生交流座谈时表示:“华罗庚先生深刻影响着我国数学学科的发展,能够成为‘华罗庚班’的学员是一件值得自豪的事,大连理工大学‘华罗庚班’为同学们提供了良好的平台,可以让同学们走得更远。”席南华院士与“华罗庚班”师生代表交流座谈十年来,“华罗庚班”已累计培养出204名优秀学子。他们中,有13人成为国内外知名高校、国家重点科研院所的博士后、研究人员,有56人在华为、阿里巴巴等国内顶尖企业供职,还有56人博士在读、79人硕士在读。十年深耕不辍,每一名学生身上都闪耀着“华罗庚班”办学经验的光辉;十年立德树人,每一次创新优化都凝结着大工数学人追求卓越的智慧。在办学十周年...
2024.01.02 来源:数学科学学院 -
以高质量党建工作引领一流大学加速卓越
2023年是在党和国家以及学校跨越发展历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全国组织工作会议,用“十三个坚持”集中概括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建设的重要思想,为深入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做好新时代组织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二十届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五次集体学习时就建设教育强国发表重要讲话,为加快建设教育强国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新时代推动东北全面振兴座谈会强调,牢牢把握东北的重要使命,奋力谱写东北全面振兴新篇章。学校党委带领全校党员师生坚持不懈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扎实开展主题教育,抢抓机遇、真抓实干,以“五个坚定不移”为战略指引,牢固树立“三大价值导向”,推动“三大工程”建设,一体回答“教育强国、大工何为”“东北振兴大工何为”等时代命题,以高质量党建引领一流大学建设加速卓越。一、党的创新理论武装持续加强学校党委认真贯彻习近平总...
2024.01.02 来源:党委组织部(党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