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创新在大工】机械工程学院科研团队在表面结构调控莱顿弗罗斯特效应方面取得突破
近日,机械工程学院赵磊副教授与弗吉尼亚理工大学程江涛教授合作,在《自然·物理》(NaturePhysics)发表题为“微结构表面静置液滴的低温类莱顿弗罗斯特弹跳(Low-temperatureLeidenfrost-likejumpingofsessiledropletsonmicrostructuredsurfaces)”的研究论文。莱顿弗罗斯特效应(Leidenfrosteffect)是液体接触高温表面时在其底部产生一层蒸汽使其被托起并悬浮的现象,决定了液体在高温表面的运动状态和传热特性。现有研究认为,产生莱顿弗罗斯特效应,即蒸汽驱动液体悬浮,需要较高的热量输入以维持230℃左右的表面高温。该研究突破了传统莱顿弗罗斯特效应的限制,仅需130℃表面温度即可实现蒸汽驱动的液体快速悬浮(1.33ms)。本研究在固-液-汽三相界面复杂热质传递过程中,发现了表面微结构、蒸汽泡扩张、热边界层形成及液体悬浮之间的有序关联,并结合实验现象、理论分析与传热仿真揭示了热边界层内部蒸汽泡的惯性驱动扩张与热边界层主导的蒸汽泡传热...
2024.07.03 来源:机械工程学院 -
【学在大工】李相烨院士做客“百川讲堂” 畅谈生物科技发展未来
6月27日下午,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韩国国家科学与工程院院士,韩国科学技术院副校长李相烨教授应“智能生物制造”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之邀,做客百川讲堂第253期,带来题为“细菌系统代谢工程的可持续制造”的主题讲座。副校长姚山,大连市委教育工委专职委员杨杰,校团委书记刘精晶出席报告会。校团委、生物工程学院教师代表以及150余名来自各院系的青年学生共同参加报告会。会议由生物工程学院副院长薛闯教授主持。围绕可持续发展与健康领域化学品、材料的生物制造,李相烨从系统代谢工程的概念和发展历程出发,提出了代谢工程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的问题,深入浅出地介绍了包括深度学习和人工智能技术在内的新兴技术在系统代谢工程领域的应用,全面总结了计算机技术对于代谢通路设计的影响,着重分享了数据科学、人工智能、全基因组代谢模型等先进研究工具,及其在有效解决传统细胞工厂构建方法效率低下、生物制造经济竞争力不足等问题中发挥的颠覆性作用。李相...
2024.06.28 来源:校团委 生物工程学院 -
【卓越发展】《大连理工大学年鉴(2023卷)》获评全国优秀年鉴
近日,《大连理工大学年鉴(2023卷)》在2024年全国年鉴编纂出版质量检查推优活动中脱颖而出,获评优秀年鉴。全国仅有5部高校年鉴获得此项荣誉,这也是《大连理工大学年鉴》在全国年鉴评比中获得的最高荣誉。全国年鉴编纂出版质量检查推优活动由中国出版协会年鉴工作委员会组织开展,每五年举办一次。此次检查推优坚持公开、公正、公平的原则,经全国众多中央级年鉴、企业年鉴、地方综合年鉴、地方专业(高校)年鉴等各类年鉴编纂单位申报,专家评审推优、领导小组审议、专家投票、在中国年鉴网上公示等程序,共评选出特等年鉴66部、优秀年鉴129部、良好年鉴69部。检查推优内容分为框架设计,内容编写,装帧设计,检索手段、编校质量和出版时效,特色创新五个部分,等次分为特优、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等。近年来,在学校领导的高度重视和各单位、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大连理工大学年鉴》以发挥编鉴为用、服务大局为事业目标,提高政治站位,强化使命担...
2024.06.27 来源:档案馆(校史馆、博物馆) -
【庆七一·共卓越】全国前6!东北首位!以党建示范创建和质量创优赋能高质量发展
为强化党对高校的全面领导,全面加强高校党的建设,2018年,教育部启动实施新时代高校党建示范创建和质量创优工作,着重强化培育选树和典型打造,以高质量党建引领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各类培育创建规格高、分量重、影响力强,是高校党建领域的国家级示范项目。自教育部“双创”“双带”“双百”培育创建实施以来,学校党委高度重视,精心组织实施,积极构建与“一融双高”相协同的高校党建“双创”“双带”“双百”—“三级培育”体系。截至2024年6月,学校入选教育部“双创”“双带”“双百”培育创建总数量位居全国高校第6位、东北高校首位,稳居全国第一方阵!实现了“专任教师、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机关教工”党建样板支部全覆盖的生动局面,并以各类培育创建为重点,辐射带动学校各级党组织全面进步全面过硬,以高质量的党建工作体系全力助推学校事业卓越发展。
2024.06.27 来源:党委组织部(党校) -
首届全国文艺伦理学研讨会在我校召开
今年是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十周年。为进一步深入学习讲话精神、加强交流互鉴,我校与中国伦理学会共同创办、主办首届全国文艺伦理学研讨会,于6月22日至23日在我校召开。来自全国各地的百余位专家学者齐聚一堂,探索文艺作品的伦理价值及其社会影响。我校党委常委、宣传部部长韩轶,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中国伦理学会会长孙春晨,我校人文学院院长李伦教授出席了开幕式并先后致辞。韩轶代表学校对各位嘉宾的到来表示欢迎。他表示,大连理工大学着力构建“顶尖工科、优质理科、精品文科、新兴医科”的一流学科格局,人文学科在其中占据重要地位。此次会议的召开,就是学校促进新文科建设的有益尝试。希望各位嘉宾通过本次会议加强交流、增进了解,共享经验、互学互鉴,助推文艺伦理学学科发展,为新时代文艺繁荣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孙春晨强调,作为跨学科或者学科融合产物的文艺伦理学之所以成为可能,是由文学艺术本身...
2024.06.26 来源:人文学院 -
第二十一届二氧化碳利用国际会议在连召开
6月17日至21日,我校与香港中文大学共同主办的第二十一届二氧化碳利用国际会议(The21stInternationalConferenceonCarbonDioxideUtilization,ICCDU2024)在大连香格里拉酒店召开。来自全球18个国家近500名专家、研究人员、商界领袖、学术出版代表出席会议。我校化工学院郭新闻教授和香港中文大学宋春山教授担任大会共同主席。我校科学技术研究院院长赵珺教授、化工学院院长刘涛教授分别为开幕式和晚宴上致辞。本届大会特别邀请了中国化学会催化专业委员会主任、国际催化学会前任主席、中国科学院李灿院士,二氧化碳利用国际会议创始人及荣誉主席MicheleAresta教授,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工学院院长Ah-Hyung“Alissa”Park教授,中国建材股份有限公司总裁、中国工程院彭寿院士,中国科学院张涛院士,欧洲科学院、比利时皇家科学院、国际介孔材料协会主席苏宝连院士,大阪大学、日本催化学会前任主席HiromiYamashita教授,德国催化学会前任主席、马普所分...
2024.06.26 来源:化工学院 -
【央视新闻】大连理工大学面向全体学生开设人工智能核心进阶课程
近年来,人工智能发展迅速,为了适应新需求,今年,在多所高校的招生政策中,纷纷启动“智能”培养方案。大连理工大学面向全体学生,开设人工智能核心进阶课程,包括人工智能/机器人学习、人机交互、数据科学等,培养学生人工智能模型建构和智能+专业能力。原文链接:https://content-static.cctvnews.cctv.com/snow-book/video.html?item_id=16553162036279875601&t=1719269773659&toc_style_id=video_default&share_to=wechat&track_id=71e57cdb-4ecd-4dc5-a1a2-7247b3078ca
2024.06.26 来源:央视网 -
【教育部官网】大连理工大学扎实推进新时代高素质教师队伍建设
大连理工大学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特别是关于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以弘扬和践行教育家精神为引领,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通过强化榜样引领、厚植师德师风、优化发展环境等系列举措,努力培养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加大选树力度,强化榜样引领。一是以榜样事迹引领砥砺初心。加大典型榜样选树宣传力度,广泛开展黄大年式教师团队、教书育人楷模、教育世家等推荐遴选,在教师节、教师入职、教师荣退等重要节点开展表彰奖励,打造《师者如光》教师宣传品牌,讲好典型榜样的教书育人故事。《王众托院士鲐背之年,初心不改》《开学第一天,89岁钟万勰院士站上讲台给学生上课》等被主流媒体广泛宣传报道。二是以育人文化传承提振信心。将艺术展演作为教育家精神的宣传载体,深入挖掘校史中的教师典范,创作大型话剧《屈伯川》《功勋教师郭可讱》、舞台剧《士者豪...
2024.06.26 来源:教育部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