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育部副总督学、国际大学生体育联合会副主席刘锦一行来校调研
3月28日,教育部副总督学、国际大学生体育联合会副主席刘锦一行来校,就深化体教融合、推进体育教育改革和国际体育交流合作等工作进行调研座谈。刘锦在座谈会上听取了近年来学校事业发展、体育教育创新改革、拔尖人才培养、国际交流合作以及校园安全管理等方面汇报,在刘长春体育馆实地调研体育基础设施建设和师生开展体育锻炼等情况。她在调研中表示,大连理工大学在推进体教融合、坚持开放办学、人才培养等方面取得了良好成绩。希望学校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和特色,打造体育教育特色品牌,持续加强国际体育合作交流,开创新时代高校体教融合新范式,为教育强国建设提供可复制的大工经验。校长贾振元会见刘锦座谈交流与羽毛球代表队师生合影校长贾振元会见刘锦一行。羽毛球奥运冠军、中国羽毛球协会副主席、学校兼职教授高崚,副校长罗钟铉陪同调研。学校研究生院、教务处、国际合作与交流处、安全管理委员会办公室、体育与健康学院相关部门负责人参加调研座...
2025.03.31 来源:党委宣传部 新闻中心 -
【创新在大工】作品量同比增104%!“攀登杯”创新创业竞赛点燃青春科创梦想
“春晚”同款的宇树科技机器人穿梭人群牵手交流;学生自研的倾转式垂直起降飞行器凭借创新设计突破飞行局限;仿生机器鱼耦合声、光、电等诱鱼因子,开拓鱼类洄游新思路;往届“挑战杯”金奖项目团队重返舞台展示风采……3月28日,第二十一届“攀登杯”创新创业竞赛决赛在西山生活区启幕,150支入围决赛的团队在路演现场面向评委激情澎湃地介绍项目。同期,特色科技展区各类前沿设备与互动装置集中亮相,以实物展演、科技体验等形式,为师生打造了一场创新科技盛会。自2024年12月竞赛启动以来,校团委走访学院20余次,面向师生开展“攀登杯”赛事规则及政策集中宣讲,充分调动和指导师生报名参赛,得到全校各学院师生的广泛关注和积极响应,11700余人次师生参与,共收到参赛作品1736件,较2024年的851件实现了跨越式增长,同比增长约104%,作品数量质量与参与师生人数均实现历史性突破,创新创业的氛围在校园中日益浓厚。本届竞赛由校团委主办,联合科学技术...
2025.03.31 来源:校团委 -
【学在大工】奥运冠军武大靖做客“百川讲堂” 讲述追梦故事
真正的冠军永不退役,他们只是把赛道延展成更多人前行的路标。3月29日,奥运冠军、短道速滑男子500米世界纪录保持者、奥运会纪录保持者武大靖做客“百川讲堂”第268期暨物理学院“大珩讲坛”第23期,带来主题讲座《追梦的脚步,从未停歇》,与我校师生共同分享自己的短道速滑运动生涯。各学院、书院的青年学生、教师、百川会员等1500余人到场聆听讲座。现场气氛热烈,师生热情高涨。“坚持你所热爱的,热爱你所坚持的,剩下的交给时间,最终会得到想要的答案。”武大靖在讲座中真诚地分享了自己从接触短道速滑的新奇、初入国家队时的青涩到成为奥运冠军的历程,每一个阶段都充满了挑战与坚持。他回忆起自己在训练中的点点滴滴,无论是严冬酷暑,还是伤病困扰,他从未停下追逐梦想的脚步。他告诉同学们,无论在学习还是生活中,都要保持对梦想的执着追求和对打败困难的积极态度。“输不可怕,可怕的是输掉对胜利的渴望。”讲座中,武大靖以自己的亲身经历生动...
2025.03.31 来源:校团委 -
【央视新闻】体重管理年 大连理工大学开设体重管理选修课
眼下,体重管理成为公众热议的话题,近日,大连理工大学专门开设了体重管理特色课,帮助学生们进行科学减脂。学校推出的体重管理特色课,由科学锻炼、健康饮食和心理疏导三个方面的不同课程组成。大连理工大学建筑与艺术学院学生魏万鹏:这个运动课程环节我很喜欢,老师带着我们做这种体能训练,还有各类的运动器材和游泳!据了解,这项特色选修课程分为21天的短期班和一个学期的长期班两种形式,学生们可根据自身情况进行选择。学生们上课前,首先需要完成包括血压、体成分、心肺耐力等项目的普查,教师则根据普查情况制定上课计划。大连理工大学体育与健康学院院长李芃松:结合学生的身体条件,配合“一秤一尺一日历”的管理,开展陆上训练和水中训练,学生每次课的热量消耗计划是达到600到800千卡。在健康饮食课程中,学校特地设置了健康餐窗口,为学生们提供种类丰富、价格合理、营养均衡的热量管理餐食。大连理工大学后勤处饮食服务中心主任宋飞:同学...
2025.03.31 来源:央视网 -
【锻造新优势】项昌乐带队走访调研中国船舶集团
3月27日,校党委书记项昌乐带队走访调研中国船舶集团,与中国船舶集团党组书记、董事长徐鹏进行座谈。双方围绕服务国家战略、联合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深化产教融合发展等方面进行深入交流。我校副校长张弛、王博,学校科学技术研究院、机械工程学院、能源与动力学院、力学与航空航天学院、船舶工程学院等单位负责人参加座谈。项昌乐表示,大连理工大学和中国船舶集团都是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双方通过协同创新实现优势互补,共同提升服务海洋强国战略的科技支撑能力。未来,希望双方进一步深化战略合作关系,聚焦绿色智慧船舶、南海产业化工程、极地装备、深海探测装备等国家重大任务,联合攻关,将学校的多学科优势同企业的实际应用场景充分融合;发挥学校人才培养优势,为中船集团定制化培养符合海洋强国发展的优秀人才,促进双方高质量发展。徐鹏对项昌乐一行的来访表示欢迎,并介绍了集团公司发展概况。他表示,大连理工大学是享誉中外的全国重点大学,...
2025.03.29 来源:科学技术研究院 党委宣传部 新闻中心 -
【学在大工】孙胜利院士做客“百川讲堂” 解读元视觉前沿研究
从微观到宏观的全尺度信息捕捉,带领信息技术迈入全新纪元。3月24日,中国科学院院士、红外成像与探测专家、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党委书记、副所长孙胜利做客“百川讲堂”第266期暨物理学院“大珩讲坛”第22期,带来题为《元视觉:信息获取前沿研究》的主题讲座。副校长康旭东,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研究生部主任陈刚,校团委、物理学院相关领导出席活动。校团委、物理学院、控制科学学院教师代表,各学院、各书院的青年学生以及百川会员共计300余人到场聆听讲座。“从‘探索’,到‘随行’,再到‘领跑’,中国的光电技术发展突飞猛进。”孙胜利从光电感知的发展脉络引入,讲述了相关研究领域的元需求,并通过展示“风云”系列气象卫星与盘古大气象模型等多种应用实例,展现出中国光电技术的辉煌成就。孙胜利介绍了团队正在开展的多个研究项目。其中,受龙虾眼睛结构启发,研发出仿生学多孔望远镜并成功发射,实现了多项技术突破的故事,不...
2025.03.26 来源:校团委 -
【锻造新优势】学校出版《人工智能概论》通识教育教材
近日,未来技术学院/人工智能学院联合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科学出版社正式出版《人工智能概论》通识教育教材。该教材由未来技术学院/人工智能学院执行院长卢湖川教授牵头、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王栋教授主编,16位不同学科的骨干教师通力合作、共同撰写。教材立足“基础理论与应用实践深度融合”,面向人工智能通识教育需求,致力于为多学科学生构建人工智能知识体系,激发创新思维与科技使命感。聚焦交叉融合 构建“八大模块”知识体系教材在核心内容上突出“突出前沿与交叉并举、科学与伦理并重”,立足人工智能通识教育需求,设置“人工智能简介”“机器学习”“多模态人工智能”“生成式人工智能”“智能机器人”“AIforScience”“AI在交叉学科中的应用”“人工智能伦理与治理”八大核心模块。内容既涵盖大模型、多模态学习等前沿技术,又系统梳理AI在数学、化学、生物、智能制造等领域的交叉应用,同步设置数据隐私、算法公平性等伦理议题,引导学...
2025.03.25 来源:未来技术学院/人工智能学院 -
【师者如光】九旬院士林皋:共和国大坝抗震事业的“拓荒牛”
3月25日,《科技日报》“弘扬科学家精神”专栏发布中国科学院院士、水利工程与地震工程抗震专家、我校教授林皋通讯文章《九旬院士林皋:共和国大坝抗震事业的“拓荒牛”》,讲述林皋院士科研报国、严谨治学的事迹故事。三张斑驳书桌、四个文件柜、层层叠叠的书籍手稿,笔尖沙沙划过草稿纸……在一厚摞文献后面,96岁的中国科学院院士、水利工程与地震工程抗震专家、大连理工大学教授林皋正伏案疾书。在案头,1977年版远东英汉大辞典的书脊早已开裂,压着他近期在国际学术研讨会上作的全英文报告;保温杯旁散落着剪报,白鹤滩水电站的新闻旁批注着密密麻麻的公式。林皋院士的“抗震人生”已超越物理维度——那些镌刻在共和国大地上的水利工程,既是科技的丰碑,更是一个科学家用生命夯筑的精神长城。岷江逆行一生诠释科研报国初心2008年5月,岷江峡谷震颤未息,一叶冲锋舟在浑浊江水中艰难穿行,山体滑坡的碎石还在砸向156米高的坝顶。“再近些!”已近耄耋之...
2025.03.25 来源:科技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