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教育报】大连理工大学集聚力量有组织推进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 强化有组织科研服务科技自立...
大连理工大学马冬晗教授(右)指导学生开展实验。中国科学院院士、大连理工大学教授郭旭为学生上课。大连理工大学环境学院教授谢宏彬(左)指导学生开展实验。不久前,大连理工大学等单位共同发布了我国首个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极地装备结构冰载荷数值仿真软件——船舶结构冰载荷高性能计算分析软件ICE-SDEM。该软件具有丰富的极地复杂冰况环境模拟功能,突破了冰载荷仿真的“卡脖子”问题,为我国极地装备关键技术研发作出重要贡献。这是大连理工大学为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贡献力量的一个缩影。近年来,该校聚焦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加快推动科研模式改革,集聚力量有组织推进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取得了显著成效。“面对科技发展,特别是国家战略需求,我们要以重大科研任务为牵引,以重大科研平台和创新团队为依托,以产教融合、科教融汇为重要方式,集成有组织科研的力量,推动实现基础研究和关键核心技术重大突破。”中国工程院...
2024.03.04 来源:中国教育报 -
【卓越发展】大连理工大学第十二届教代会第四次会议暨2024学校工作会议召开
3月1日,大连理工大学第十二届教代会第四次会议暨2024学校工作会议在学生文化中心举行。教代会代表,两院院士,近期退出领导岗位的原校领导班子成员,校学术委员会负责人,学校正处级干部,民主党派代表,离退休教职工代表,学生代表参加会议。党委副书记、副校长张言军主持会议。校党委书记项昌乐在总结讲话中表示,本次会议深刻剖析了新时代大工卓越发展的意义、内涵、路径,围绕2024年工作提出“十大聚力攻坚行动”。新一年的任务目标已经明确,大家要狠抓工作落实,推动卓越发展。一是要坚定信心、勇担使命。要坚定发展信心,巩固来之不易的发展势头,把大工的发展推向新高度;要强化使命担当,将工作置于中国式现代化这一“国之大者”中,以卓越发展贡献卓越力量;要凝聚卓越发展的思想共识,在新领域、新赛道,数字化、智能化方面打造先发优势,赢得发展先机。二是要履职尽责、担当作为。要想担当、愿履职,把卓越的思想转化为卓越的行动;要能担当、...
2024.03.04 来源:党委宣传部 新闻中心 -
【创新在大工】机械工程学院团队合作提出生物3D打印新思路
生物3D打印技术被认为是实现复杂人体组织和器官构建的最有前景的技术方案之一。近年来提出的浸入式墨水书写(EIW)技术作为生物3D打印的关键技术分支而备受瞩目。然而,由于当前屈服应力流体的流动性较差,EIW方法仅能打印功能特征尺寸在百微米到十毫米之间的组织/器官结构。近日,我校机械工程学院赵丹阳教授课题组和美国内华达大学雷诺分校机械工程系YifeiJin课题组等团队合作,针对多尺度复杂组织/器官体外精准制造这一长期困扰生物打印领域的难题,提出了多尺度浸入式打印策略(MultiscaleEmbeddedPrinting,MSEP),实现了多尺度人体组织和器官的体外制造,从而有效验证了MSEP技术在构建复杂人体组织和器官方面的巨大潜力。该研究成果以“工程人体组织和器官等效物的多尺度浸入式打印”(Multiscaleembeddedprintingofengineeredhumantissueandorganequivalents)为题发表于美国国家科学院官方学术期刊《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ProceedingsoftheNationa...
2024.02.28 来源:机械工程学院 -
【中国高等教育】贾振元:高水平研究型大学服务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使命、根基与能力提升
日前《中国高等教育》以《高水平研究型大学服务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使命、根基与能力提升》为题刊登中国科学院院士、我校校长贾振元的署名文章,全文如下:[摘要]高水平研究型大学作为创新人才培养主阵地、基础研究的主力军和重大科技突破策源地,是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有机组成部分。高水平研究型大学要强化支撑,肩负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使命;抓好关键,夯实服务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根基;追求卓越,提高服务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能力,助力教育强国建设。[关键词]研究型大学;科技自立自强;学科交叉融合;有组织科研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科技创新成为关键变量。党的二十大报告作出“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重大部署,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强调,“要实现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有效联动,坚持教育发展、科技创新、人才培养一体推进,形成良性循环”。高水平研究型大学作为创新人才培养主阵地、基础研究的主力军和重...
2024.02.21 来源:中国高等教育 -
【卓越发展】星船分离!大连1号—连理卫星在轨释放圆满成功
1月18日14时许,由我校牵头研制的大连1号—连理卫星从天舟六号货运飞船成功释放入轨,圆满完成在轨释放任务。实施三轴稳定控制、太阳帆板展开后,卫星进入正常工作模式,按计划向地面传回拍摄目标图像等数据,正式开启在轨科研任务。大连1号—连理卫星在海南文昌发射场在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的大力支持下,大连1号—连理卫星通过天舟货运飞船公开征集渠道获得了公益性搭载机会。从2023年5月10日随天舟六号升空到释放,位于飞船外部的该卫星在轨存储了253天。与地面存储不同,高能辐射、高低温、真空、原子氧腐蚀等恶劣环境以及长期存储过程中的锂电池掉电等问题都可能影响卫星的正常工作。为了确保在轨高可靠长时间存储和最终的成功释放,针对天舟货运飞船特点,卫星研发团队专门设计了高可靠记忆合金解锁装置、高性能控温及采温电路、在轨电源保护与充电电路以及遥测数据采集电路等功能单元,最终成功解决了卫星在太空环境下长时间存储的难题。大连1号—...
2024.01.19 来源:力学与航空航天学院 -
【卓越发展】大连理工大学国家卓越工程师学院成立
1月16日,大连理工大学国家卓越工程师学院成立大会在海创(大连)科技交流中心举行。学校校长贾振元、辽宁省教育厅一级巡视员任忠和中国航空发动机集团等6家副理事长单位代表为国家卓越工程师学院揭牌。中国工程院院士郭东明,中国科学院院士彭孝军,省教育厅学位管理与研究生教育处处长孙杨,学校副校长王博,校长助理康旭东,国家卓越工程师学院理事会成员单位代表,清华大学、北京理工大学等国家卓越工程学院建设高校代表,以及学校相关职能部门和学院负责人参加大会。大会由副校长张弛主持。贾振元为国家卓越工程师学院副理事长单位及理事单位授牌。贾振元在致辞中表示,大连理工大学国家卓越工程师学院的成立,是学校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落实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战略部署的重要举措,是适应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新趋势,推进产教融合协同育人的实际行动。学校将坚持以国家战略需求为方向,以产教融合为路径,以培养造就更多爱党...
2024.01.17 来源:党委宣传部 新闻中心 -
学校召开2023年度科技奖励大会
1月14日,学校2023年度科技奖励大会在国际会议中心报告厅举行。校领导项昌乐、贾振元、宋丹、李成恩、姚山、罗钟铉、朱方伟、张弛、王博,总会计师冯宝军出席会议,并为获奖个人和集体代表颁奖。党委常委、校长助理出席会议,大会由科学技术研究院副院长赵珺主持。本次大会奖励包括科技奖励匹配奖、科技成果奖、国家重大科研任务奖、科研基地奖、科研创新团队奖、科技成果转化奖、国际合作奖、二级单位发展贡献奖八大类。贾振元校长代表学校向受到表彰的先进单位和个人表示热烈祝贺和衷心感谢。他总结回顾了2023年学校科技工作取得的成绩,立足学校跨越发展目标指出了存在的不足,并从服务国家发展战略,加强顶层规划、统筹资源配置,深化体制机制改革,激发科技创新活力等方面为学校科技事业发展指明了方向和路径。贾振元提出四点要求,一是要树立大格局,瞄准“关键核心”,大力提升服务国家战略能级。要着力牵头重大科技项目,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着力...
2024.01.15 来源:党委宣传部 新闻中心 -
【服务振兴看大工】我校与恒力集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共建恒力大工研究院
1月10日下午,我校与恒力集团有限公司在恒力维多利亚公馆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恒力大工研究院揭牌成立。校党委书记项昌乐、校长贾振元,恒力集团董事长陈建华出席仪式并见证签约。恒力重工董事长安锦香主持仪式和座谈。项昌乐、陈建华为恒力大工研究院揭牌。贾振元、安锦香代表校企双方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学校副校长王博、恒力石化股份公司总经理王治卿、大连理工资产经营有限公司党委书记张旭签署投资协议。根据协议,双方将瞄准产业链关键核心技术环节,不断提升科技成果转化、应用、产业化能力,在高端化工与新材料、新能源、安全环保、船舶、智能化等领域,建立全链条、全领域的“产业、学术和研究”的合作。仪式前,双方围绕深化友谊、加强校企合作进行座谈交流。项昌乐表示,学校与恒力集团共同肩负着“落实国家重大战略、服务东北全面振兴”的使命任务,本次签约彰显了双方在东北全面振兴中“勇当先锋”的决心,以及“打头阵、挑重担、当主力”的信心。...
2024.01.12 来源:党委宣传部 新闻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