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连1号—连理卫星成功发射
5月10日21时22分,长征七号遥七运载火箭在海南文昌发射场成功发射天舟六号货运飞船,由我校运载工程与力学学部航空航天学院科研团队设计研制的辽宁省第一颗卫星——大连1号—连理卫星搭载天舟六号货运飞船飞向太空,正式开启叩问苍穹之旅。大连1号—连理卫星是一颗12U的高分辨率对地遥感立方星,质量为17kg,主要功能是验证高分辨率遥感成像、国产高可靠OpenHarmony操作系统、先进卫星部组件与基于3D打印技术的超轻型部署器等一系列创新技术。大连1号—连理卫星试验中据卫星总设计师、运载工程与力学学部航空航天学院院长夏广庆教授介绍,大连1号—连理卫星主载荷为高分辨率多光谱相机,相机具有全色谱和多光谱共5个谱段,能够在轨实现低成本亚米级高分辨率的海洋/对地观测。OpenHarmony操作系统与国产处理芯片综合方案的使用,让系统的性能与可靠性大幅提高。不同于传统的卫星姿轨控动力系统所采用的肼类有毒推进剂,这颗卫星使用了创新的硝酸羟胺(HAN)单组...
2023.05.10 来源:党委宣传部 新闻中心 运载工程与力学学部 -
【光明日报】在社区挂职当“助理”——大连理工大学社区实践计划纪实
5月10日,《光明日报》教科新闻版报道学校社区实践计划纪实。我校将社区志愿服务打造成为“凝聚青年的平台、服务基层的舞台、锤炼本领的擂台”,引导青年学子走向社会基层,了解社会实际、服务人民群众、增强时代责任、提高社会化能力。原文如下:“街道党委书记助理”“街道主任助理”“辖区企业助理”……近日,大连理工大学近千名学生走出校园、走向社区,积极投身社会治理大课堂,在基层岗位上锤炼本领,深入基层赋能社会治理,用青年智慧推动社区发展。自1996年起,大连理工大学便组织开展社区实践计划,是在全国率先开展社区实践的高校之一,每年选派优秀学生深入大连市社区挂职,以学期为周期进行挂职锻炼,坚持传统与创新兼顾、服务发展与培养人才并行。27年来,校地共建的“大工模式”逐渐形成,该活动切实引导大学生走向社会基层,了解社会实际、服务人民群众、增强时代责任、提高社会化能力。强基本、重创新校地联动“搭好桥”“青年人只有更多...
2023.05.10 来源:光明日报 -
我校郝鹏教授、功能染料研究团队分获2022年度“辽宁青年五四奖章”“辽宁青年五四奖章集体”
日前,2022年度“辽宁青年五四奖章”评选结果揭晓,我校运载学部郝鹏教授荣获2022年度“辽宁青年五四奖章”,化工学院功能染料研究团队荣获2022年度“辽宁青年五四奖章集体”。郝鹏教授长期从事计算力学研究。他密切结合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在航天结构可靠度设计方面取得重要进展,解决了多型航天重点型号结构研制的系列瓶颈问题。面向北京冬奥旱雪训练特殊防护需求,他创新引入航天板壳设计技术,研制出高可靠性变刚度滑雪头盔及系列护具,显著降低运动员训练损伤风险。他构建了思政引领的多模式协同信息化学习场域,带动培养了一批饱含家国情怀的力学拔尖创新人才。先后被授予“教育部课程思政教学名师”、“辽宁青年科技奖十大英才”、“辽宁省教学名师”等荣誉。以樊江莉教授为负责人的功能染料研究团队由114人组成,其中35周岁以下青年占比达到了93%。一直以来,团队坚持破解“卡脖子”难题,以染料关键核心技术打破国际垄断,为我国打印耗材发展到占全...
2023.05.04 来源:党委宣传部 新闻中心 -
辽宁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郝鹏来校调研
4月29日至5月2日,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郝鹏来到大连,就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扎实推进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深入进行调查研究,指导推动大连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对大连的殷殷嘱托,牢牢抓住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在深入实施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中挑大梁、担重任,当好“跳高队”,为扎实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辽宁实践作出新的更大贡献。5月1日,郝鹏参观了大连理工大学校史馆,调研辽宁黄海实验室建设情况,看望部分院士专家,并主持召开座谈会,听取学校办学发展和服务辽宁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等情况介绍。郝鹏代表省委、省政府,对大连理工大学长期以来为辽宁经济社会发展作出的突出贡献表示感谢,希望大连理工大学继续发挥自身优势,助力辽宁创建具有全国影响力的区域科技创新中心,共同服务国家战略,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大力推进人才培养,为辽宁建设人才强省提供有力...
2023.05.02 来源:辽宁日报 -
我校彭孝军院士荣获2023年“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4月28日,中华全国总工会公布了关于表彰2023年全国五一劳动奖和全国工人先锋号的决定,中国科学院院士、我校化工学院彭孝军教授荣获2023年“全国五一劳动奖章”。长期以来,彭孝军带领团队深耕精细化工研究领域,坚持以“四个面向”为科技创新指引,围绕破解国家“卡脖子”难题,把科研成果应用于祖国建设的实际之中。他潜心光学信息领域科研攻关,构建耐候性彩色喷墨打印染料自有技术体系,以染料关键核心技术打破国际垄断,产品大规模出口,为我国打印耗材发展到占全球70%市场份额做出重大贡献。他聚焦医学检测领域“卡脖子”难题,发明具有靶向功能血细胞荧光探针,实现各类血细胞分类计数,用于高端五分类血细胞分析系统,在国内3100多家、国外94个国家2300多家医疗机构应用,实现我国血细胞分析系统从国内空白到国际一流的跨越,且整体技术水平处于国际领先地位。他先后发表论文400余篇,授权国内外发明专利100余项,参与起草国家标准20余项、ISO国际标...
2023.04.28 来源:党委宣传部 新闻中心 -
我校电信学部王伟教授荣获2023年“辽宁五一劳动奖章”
4月28日,辽宁省总工会公布了《关于表彰2023年辽宁五一劳动奖章辽宁五一劳动奖状和辽宁工人先锋号的决定》,我校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部王伟教授荣获2023年“辽宁五一劳动奖章”。从教三十余年来,王伟勇担重任、甘于奉献,积极投身教学科研第一线,深耕相关研究领域数十年,真正做到学为人师、行为世范,成为学生成长的引路人。作为学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控制科学与工程教师团队负责人,他坚持把为学、为事、为人统一起来,关爱团队每位成员的成长与发展,注重青年人才培养,为青年教师制定发展规划、精心督促每个人的成长细节,多年来培育了多位科技领军人才和青年科技人才,为学校控制学科快速发展作出重要贡献。作为项目负责人,他承担完成国家级科研项目10余项,研发的工业能源预测与调度系统成功应用于我国上海宝钢等多家大型冶金企业,累计创造直接经济效益9亿元以上。他带领团队不断谋划项目、凝练成果,指导青年教师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
2023.04.28 来源:党委宣传部 新闻中心 -
【学在大工】校友周建平:荣获“钱学森最高成就奖”!
4月24日,2023“中国航天日”主场活动启动仪式上,2022年度中国航天基金会奖揭晓。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总设计师、我校校友周建平荣获“钱学森最高成就奖”。周建平,1984年获我校工程力学专业硕士学位。航天工程系统设计与技术管理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总设计师。“今天,我是代表载人航天工程这一庞大的团队来领受这一荣誉。我很幸运,能够成为这一国家重大专项工程中的一员,参加了工程的研制和全部27次飞行任务。”周建平说,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已经走过了30年的发展历程,几代航天人不懈奋斗。2022年,我国完成了中国空间站的建造,实现了载人航天工程“三步走”的全部战略目标,“感谢参与支持载人航天工程的同志们!感谢同事们!”周建平校友曾在央视《朗读者》节目中,讲述自己伴随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成长的动人故事。作为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总设计师,他将飞天梦书写在广袤无垠的星河之上。1970年,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
2023.04.24 来源:大连理工大学官方微信 -
【学思想·促发展】学校举行主题教育读书班开班式暨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扩大)学习会议
为深入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4月19日下午,学校主题教育读书班开班式暨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扩大)学习会议在学生文化中心312会议室举行。中央第五十五指导组,校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成员,机关各职能部门、直附属单位负责人,各党工委、各二级党组织书记参加会议。校党委书记项昌乐主持会议。项昌乐指出,各级领导班子举办专题读书班是党中央明确的主题教育的一个重要环节,是推动“关键少数”以上率下,带头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途径,也是领导干部思想“再充电”、精神“再补钙”、工作“再加油”的难得机遇。各二级党组织、机关各职能部门要高度重视、周密部署,科学制定读书班的方案,高标准高质量推进。项昌乐强调,读书班重点是“读书”,要坚持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静下心来原原本本学,联系实际带着问题学,端正态度严肃认真学,做到时间有保证、内容有保证、质量有保证。他强调,...
2023.04.20 来源:党委宣传部 新闻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