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科院沈阳分院分党组书记毛志远来校看望学校院士
4月23日下午,中科院沈阳分院分党组书记毛志远一行来校先后看望了贾振元院士、王立鼎院士、林皋院士,并向他们致以诚挚的问候。人力资源处相关同志陪同走访。毛志远与三位院士进行了亲切的交谈,并详细询问了他们的身体、工作和生活情况,认真听取了院士对辽宁省科技发展、人才培养和引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的相关建议。同时,对他们长期以来对中科院沈阳分院各项工作的支持和关心表示由衷感谢。三位院士感谢中科院沈阳分院送来的慰问,并表示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基础上,将进一步结合自身的学科特点,在科技咨询、科技成果转化等方面继续发挥自身和团队作用,为辽宁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贡献更大力量
2023.04.25 来源:党委宣传部 新闻中心 -
【创新在大工】大工科研团队推动OpenHarmony操作系统成功用于微纳卫星
在第八个“中国航天日”,从正在安徽合肥举行的2023年中国航天大会——第七届小卫星技术交流会上获悉,由大连理工大学牵头成立的OpenHarmonyInSpace工作组(开放原子开源基金会项目群航天工作组)组长、大连理工大学于晓洲教授在题为“微纳卫星技术与OpenHarmony实时操作系统”的主题报告中宣布,OpenHarmony操作系统已经成功应用于中国科学院微小卫星创新研究院“电磁组装试验双星”、香港航天科技集团“金紫荆”双星、“爱太空科学号”卫星等高性能微纳卫星。与没有使用操作系统的微纳卫星单机相比,系统的可靠性与实时性显著提升。此外,即将发射的由大连理工大学主持设计研制的“连理”卫星也采用了OpenHarmony操作系统。图1 于晓洲教授在第七届小卫星技术交流会上做主题报告图2 “爱太空科学号”卫星于晓洲还指出,微纳卫星已经成为全球航天发展的一大重要趋势,但目前还有很多微纳卫星没有使用实时操作系统(RealTimeOperatingSystem,RTOS)。在...
2023.04.24 来源:党委宣传部 新闻中心 -
【校友风采】周建平荣获“钱学森最高成就奖”!
4月24日,2023“中国航天日”主场活动启动仪式上,2022年度中国航天基金会奖揭晓。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总设计师、我校校友周建平荣获“钱学森最高成就奖”。周建平,1984年获我校工程力学专业硕士学位。航天工程系统设计与技术管理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总设计师。“今天,我是代表载人航天工程这一庞大的团队来领受这一荣誉。我很幸运,能够成为这一国家重大专项工程中的一员,参加了工程的研制和全部27次飞行任务。”周建平说,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已经走过了30年的发展历程,几代航天人不懈奋斗。2022年,我国完成了中国空间站的建造,实现了载人航天工程“三步走”的全部战略目标,“感谢参与支持载人航天工程的同志们!感谢同事们!”周建平校友曾在央视《朗读者》节目中,讲述自己伴随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成长的动人故事。作为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总设计师,他将飞天梦书写在广袤无垠的星河之上。1970年,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
2023.04.24 来源:大连理工大学官方微信 -
高站位、高标准、高速度 一体化推进医学部与附属肿瘤医院快速发展
4月20日,医学部与附属肿瘤医院建设工作座谈会召开。校党委书记项昌乐、校长贾振元出席会议,与医学部、附属肿瘤医院及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共同探讨一体化发展路径及加快发展的举措。会议听取了医学部、附属肿瘤医院在校院合作方面取得的成绩,分析了制约发展的瓶颈问题,及对未来发展的思考。会议强调,学校将坚定不移全力发展新型医科,医学部、附属肿瘤医院要进一步强化“共同体”意识,加快融合发展。要坚持高站位,学校大力发展新型医科既是一流大学建设所需,又是服务辽宁、大连医疗水平所需,要面向国际国内、统筹国家人才计划和自身计划,以更开阔的视野加快推进人才引进工作。要坚持高标准,医学部要着力于生命科学、医疗健康学、智能医学等新型医科方向,附属医院要强化建设研究型医院,抓好用好研究院这一重要载体,推进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人才融通引进。要坚持高速度,布局规划医科发展新赛道,充分利用学校提供的资源和政策,按照“促进合作、提...
2023.04.24 来源:党委宣传部 新闻中心 -
【学思想·促发展】贾振元校长为学子们讲授主题教育专题党课
4月20日晚,贾振元校长聚焦“科技创新推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在材料馆201教室为学生党员代表、本科生代表讲授主题教育专题党课。贾振元表示,学校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推进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建设,努力为我国人才自主培养、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和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贡献大工力量。希望广大学子们能够认真学习思考,结合正在开展的主题教育,在学校锤炼本领、奋勇拼搏,真正成长为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贾振元带领同学们回顾了中国现代化战略的部署历程,引导广大青年学子深刻认识党的二十大的历史地位和重大意义。他重点解读了党的二十大将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统筹推进的战略布局,强调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引导同学们清晰认识高等教育在中国式现代化国家建设中的基石作用和大工作为“双一流”高校的职责使命。贾振元向同学们解读了科技创新对...
2023.04.23 来源:党委宣传部 新闻中心 -
【学在大工】建设工程学部教师在第二届交通运输类专业课程思政教学研讨会获课程思政优秀案例一等奖
4月14日至16日,由教育部高等学校交通运输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和中国交通教育研究会主办的第二届交通运输类专业课程思政教学研讨会在江苏省南通市召开。来自全国70余所高校的260余名参会教师,面向交通强国建设背景下思政教学领航目标,围绕《交通管理与控制》等7门国家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教学以及《交通运输类专业课程思政教学指南提纲》工作部署,广泛交流交通运输类课程思政的先进经验与创新实践。会上,我校建设工程学部教师张栋、周长俊、王仲、徐洪峰、唐国磊和赵胜川等共同撰写的案例荣获优秀案例一等奖。我校建设工程学部交通运输教工党支部书记、交通运输学院副院长周长俊带队,骨干教师徐洪峰和张栋共同参加本次研讨会,围绕交通运输类专业课程思政建设的教学设计、教学方法和教学理念同与会专家进行了广泛的交流和探讨,为学院进一步推进课程思政高质量建设明确了新的目标、方向和路径。本次研讨会共征集课程思政教改论文81篇、案例59个。经网评...
2023.04.22 来源:建设工程学部 -
【创新在大工】机械工程学院在表面液滴操控研究方面取得重要进展
近日,我校机械工程学院刘亚华教授团队设计了一种液滴超声波镊子(dropletultrasonictweezer,DUT),实现了非接触式多功能液滴捕获与高效操控。基于超声相控阵技术在表面构建能够捕获液滴的双阱声场,通过改变双阱声场的位置实现了液滴可编程精准操控。其出色的操控能力使液滴能够穿过狭窄缝隙、翻越陡坡、逆重力往复运动和定向弹射等。相关成果以“Ultrasonictweezerformultifunctionaldropletmanipulation”为题发表在国际期刊ScienceAdvances上,并被选为当期封面。可控液滴输运在微流控、水收集、生物检测和冷凝换热等领域应用广泛。为了实现更加精确灵活的液滴操控,研究人员引入了磁场、电场和光场等多种外场刺激。尽管上述研究通过表面磁致形变、静电效应和光电效应等方式实现了高效的液滴操控,但在表面和/或液滴未进行预处理的条件下,实现多功能非接触式液滴操控仍是一个挑战。研究人员阐明了液滴能够被DUT稳定捕获和操控的机理:液滴在运动过程...
2023.04.21 来源:机械工程学院 -
二十届中央任期内学校党委第一轮巡视动员部署会召开
4月18日下午,二十届中央任期内学校党委第一轮巡视动员部署会在主楼第二报告厅举行。校党委书记、巡视工作领导小组组长项昌乐作动员部署讲话,校党委副书记、巡视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宋丹宣布巡视组组长授权任职及任务分工决定,校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巡视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吴松全主持会议。项昌乐强调,校内巡视要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巡视工作的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旗帜鲜明地把“两个维护”作为根本任务,坚持巡视工作方针,聚焦新时代新征程党的使命任务,落实“三个紧盯”要求,将校内巡视作为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履行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抓手。本轮巡视不仅是二十届中央任期内校内巡视全覆盖的开始,更是对学校党委重点工作的一次再动员、再部署。要不断创新工作方式方法,推动校内巡视工作高质量发展,为贯...
2023.04.20 来源:党委巡视办 党委宣传部 新闻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