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工欢迎你】迎新·迎心
连理大工,梦想启航!用“心”迎新,大工已经准备就绪!你好,新同学!(图片作者: 郭雅琦 王林叶 陈欢 王一婷 于舒雯)
2023.08.30 来源: -
【大工欢迎你】13896,新生大数据出炉!
期待着期盼着,有不一般的缘分的我们,现在,终于要在大工相见啦!在见面之前,大工已经十分用心地了解过2023级萌新们,下面就由大工介绍一下本届新同学吧!
2023.08.30 来源: -
【创新在大工】机械工程学院刘军山研究员团队成果被《Small》选为封面文章
近日,国际知名期刊《Small》以封面文章刊发了我校机械工程学院刘军山研究员团队关于柔性压力传感器的最新研究成果“NanoengineeringUltrathinFlexiblePressureSensorwithSuperiorSensitivityandPerfectConformability”。柔性压力传感器是得到关注最多的一类柔性传感器,在生物医学、脑机工程、智能制造等众多领域得到了应用。柔性压力传感器通常由上下两层柔性电极层和中间的功能软材料层组成,外界压力导致功能软材料层产生压缩变形,从而引起传感器输出信号(电阻、电容、电压)的改变。这种以功能软材料层压缩变形为主导的传感机理,要求电极层具有相对较大的抗弯刚度,电极层厚度一般要比功能软材料层大1~2个数量级。因此,现有的柔性压力传感器厚度只能在百微米甚至毫米量级,严重影响了传感器的轻质性、变形性和共形性。刘军山研究员团队长期开展柔性传感器研究,通过与我校力学系李明教授等团队合作,独辟蹊径地提出了一种纳米工程策略,首次制造出...
2023.08.30 来源:机械工程学院 -
【学在大工】开课!风雨里再次结伴前行
8月28日,学校迎来开课第一天。伴随淅沥秋雨,结伴而行奔赴教室的身影、写在黑板上的粉笔声、即时的分享与问答……熟悉的声音再次奏鸣教与学的乐章。(图片作者:王增强、于舒雯、王一婷 图片设计:吴芊楠)
2023.08.28 来源: -
【师者如光】辽宁省首届优秀研究生导师:孙希明教授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多年来,孙希明教授一直凭借着严谨的治学精神以及为人亲和的态度时刻鼓舞着学生。他深耕控制领域,科研道路上永不言败。他坚持教学相长,带动科研团队共同成长。他力行教书育人,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人格。深耕不辍不断开拓科学疆土孙希明作为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学科的带头人,一直奋斗在科研第一线。他认为,基础研究是科技创新的源头,我们面临的很多“卡脖子”技术问题,根子是基础理论研究跟不上,应该更加重视和加强基础研究,提升原始创新能力,实现更多从无到有的突破。他坚持理论创新,持续在控制领域进行深入研究并作出原创性贡献,相关30余篇研究成果发表在国际控制领域顶级期刊,并受到同行单位及学者的高度评价与大量引用及应用,部分成果引领了切换系统相关研究工作,被评价为“首次提出”“先驱工作”和“许多研究的基础”等,吸引了大量学者的跟进研究,研究成果获得2020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孙希明不局限于理论研究...
2023.08.27 来源:研究生院、党委宣传部 新闻中心 -
【学在大工】我校教师在第三届全国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斩获最高奖
8月18日至22日,第三届全国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在浙江大学举行。软件学院马瑞新副教授团队荣获大赛最高奖一等奖,化工学院田福平副教授、外国语学院寇金南副教授荣获三等奖。本次大赛由教育部高等教育司指导、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主办。大赛于2022年10月启动,全国32个赛区1194所高校的83224名教师参加校赛,23088名教师参加省赛,465门课程入围国赛,239门课程进入国赛现场评审。比赛按“四新”建设、基础课程、课程思政等领域设6个大组,每组下设正高、副高、中级及以下3个组,共计18个小组。经过激烈的角逐,72名教师(团队)获一等奖、166名教师(团队)获二等奖、227名教师(团队)获三等奖。马瑞新负责的课程是“系统分析与设计”。他以丰富的课程创新成果、卓有成效的课堂教学改革和逻辑严密的陈述及答辩征服了所有评委,以优异的表现获得比赛一等奖,实现了我校在此项赛事的历史性突破。为了备战本届大赛,我校自2022年11月启动大赛的准备和选手的遴选...
2023.08.27 来源:教师发展中心 -
教育部全国学生资助管理中心党委书记、主任陈希原一行来校调研
8月25日上午,教育部全国学生资助管理中心党委书记、主任陈希原一行来校调研。校长贾振元在主楼312会议室会见陈希原一行,双方就学校学生资助工作进行交流。党委副书记、副校长张言军以及学生服务中心相关负责人陪同调研。贾振元表示,学校高度重视学生资助工作,本着以生为本、精准资助、扶志赋能、育人成才的理念,不断完善学生资助育人工作体系,决不让任何一名学生因为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感谢全国学生资助管理中心一直以来的指导,也希望通过此次调研会,进一步提升学校资助育人实效,推动工作再上新台阶。陈希原对我校学生资助工作予以高度肯定。他表示,大工在落实国家资助政策的同时,注重资助工作的温度和精度,积极发挥了榜样示范作用。希望学校能够继续扎实做好资助育人工作,不断提升资助育人水平,为全国学生资助工作的开展提供更多的正面经验。会见后,教育部全国高校资助管理中心大连地区高校资助工作调研座谈会在我校中心会议室举行。全国...
2023.08.27 来源:党委宣传部 新闻中心 -
【强国有我·实践有为】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暑期社会实践团赴全国各地开展社会实践
生逢其时、重任在肩,新时代青年要以奉献基层的情怀与行动响应“到基层中去、到实践中去、到人民中去”的号召,以基层“青春印记”展时代青年风采,为伟大事业贡献青年力量。材料学院16支队伍124余名师生“心系国家事”、肩扛“科技自立自强”责任,深入基层一线、走进科技前沿,在社会实践中受教育、长才干,以青春情怀和行动响应时代号召。主动参加“基层一线”,深刻理解青年使命材料学子心系“国家事”、肩扛“国家责”,主动深入社会基层一线,从“街坊四邻”“国家小事”理解社会变革;主动了解参与生产一线。7支国情社情调研团和乡村振兴促进团走进“基层一线”。“梦起云滇,鱼跃龙江”实践团队跨越4000公里,用脚步丈量龙江土地,用双手体会劳作艰辛。团队成员走访乡里困难户,与村民一起“唠家常”,洞悉社会变革;亲自参与当地茶叶、米酒等产业加工制作过程,深刻体会到脱贫攻坚战取得的伟大成就。同时也为龙江乡的小朋友们科普航天航空知识、中...
2023.08.26 来源: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