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创新在大工】化工海洋与生命学院科研团队在硒蛋白与氧化还原生物学领域取得新进展
近日,化工海洋与生命学院许建强课题组在生物学领域顶刊《氧化还原生物学》(RedoxBiology)发表题为“细胞质型硫氧还蛋白还原酶的导向杆基序通过与辅因子FAD通讯来调节柔性羧酸端氧化还原基序实现酶活性调控和抑制剂结合”(Guidingbarmotifofthioredoxinreductase1modulatesenzymaticactivityandinhibitorbindingbycommunicatingwiththeco-factorFADandregulatingtheflexibleC-terminalredoxmotif)的研究文章。2020级本科生时武阳、研究助理孙世博和2021级硕士生柳昊雯是共同第一作者,许建强副教授是唯一通讯作者。在氧化还原生物学领域里,细胞质型硫氧还蛋白还原酶是维持高等生物细胞内氧化还原平衡的关键硒酶,而导向杆基序在酶功能中发挥重要作用。前期研究发现,导向杆基序在空间上趋近硒酶羧酸端氧化还原模体,会影响到羧酸端活性、底物结合、抑制剂结合以及电子传递等。本研究通过定点突变了导向杆结构,发现导向杆基序的结构改变影响了硒酶电子...
2024.03.27 来源:化工海洋与生命学院 -
【卓越发展】贾振元校长与开发区校区师生座谈 调研推动校区改革发展
为落实深化开发区校区体制机制改革方案,推动校区卓越发展,3月21日,贾振元校长在开发区校区与干部教师和学生代表座谈,实地走访调研校区办学情况,推动校区改革发展。副校长李成恩,校长助理、学校党政办公室主任康旭东一同参加。会议听取开发区校区管委会和3个学院的工作汇报,听取师生们聚焦聚力攻坚、卓越发展提出的真诚建议,统一思想、凝聚共识、汇聚力量、昂扬斗志。贾振元表示,开发区校区管委会和各学院领导班子深入落实学校改革发展部署,秉持校区艰苦创业的优良传统,切实推进体制机制改革,营造了蓬勃向上的良好发展生态。他强调,校区的学科布局与新质生产力密切相关,符合国家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的新方向,是社会关注和学生倾向的热点领域,也是学校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之一,发展潜力巨大、前景广阔。大家要抢抓机遇、应对挑战、勇于担当、聚力攻坚。贾振元就加快实现校区高质量发展提出要求。一是要把握大势、找准定位,精...
2024.03.25 来源:党委宣传部 新闻中心 -
【创新在大工】未来技术学院/人工智能学院本科生连发两篇顶级会议论文
近日,来自未来技术学院2020级本科生王宇皓同学的论文《魔法标记:为多模态目标重识别选择多样化的标记》(MagicTokens:SelectDiverseTokensforMulti-modalObjectRe-Identification)被计算机视觉领域顶级会议CVPR2024接收。CVPR的全称为IEEEConferenceonComputerVisionandPatternRecognition,即IEEE国际计算机视觉与模式识别会议。目前该会议H5指数为422,位列计算机视觉与模式识别影响力榜单第一,也是中国计算机学会(CCF)推荐的A类国际学术会议。CVPR2024将于6月19日至21日在美国西雅图召开。王宇皓的论文海报展示该论文聚焦多模态目标重识别任务,旨在通过利用多模态图像的互补信息来实现跨摄像头下同一目标的检索。论文中提出了一种基于Transformer的特征选择框架,能够实现多模态特征协同选择。在保留不同模态丰富细节的同时,尽可能降低背景干扰。模型框架示意图文章链接:https://arxiv.org/abs/2403.10254此前,王宇皓已以第一作者在人工智能领域...
2024.03.25 来源:未来技术学院/人工智能学院 -
【卓越发展】我校新设储能科学与工程专业
近日,教育部公布了2023年度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备案和审批结果,共新增备案专业点1456个、审批专业点217个,撤销专业1670个,24种新专业列入《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我校按照教育部等五部门印发的《普通高等教育学科专业设置调整优化改革方案》有关要求,聚焦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新质生产力发展需要,新设储能科学与工程本科专业。新型储能是构建新型能源体系、推动能源绿色低碳转型的重要装备基础和关键技术,是助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重要支撑。2020年1月,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联合印发《储能技术专业学科发展行动计划(2020—2024年)》,明确要求加快建立发展储能技术专业学科,加快培养储能领域“高精尖缺”人才,有效推动能源革命和能源互联网发展。2022年3月,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发布《“十四五”新型储能发展实施方案》,这对储能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期待和要求。我校储能科学与工程专业依托化学工程与技术、动力...
2024.03.22 来源:教务处(本科生招生办公室) -
【卓越发展】我校与国家能源集团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
3月20日上午,国家能源集团-大连理工大学战略合作框架协议签约仪式在伯川图书馆多功能厅举行。校党委书记项昌乐与国家能源集团党组书记、董事长刘国跃见证签约,并就进一步加强校企深度融合进行座谈交流。校长贾振元陪同刘国跃一行参观了精细化工国家重点实验室、海岸和近海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能源集团党组成员、副总经理傅振邦与党委常委、副校长罗钟铉代表双方签署协议。根据协议,双方将充分发挥各自资源禀赋和优势,在科技创新、平台共建、人才共享、产业融合等方面开展合作。项昌乐表示,大工一直以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行业产业发展为己任,多年来与国家能源集团密切合作,围绕能源领域开展了一系列工作并取得了显著成效。双方合作对于推动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协同创新具有重要意义,此次签约,既是对校企协同创新工作的总结,也是贯彻落实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希望双方围绕国家能源安全新战略和碳达峰碳中和重大战略需求,聚焦煤炭清洁高效利...
2024.03.21 来源:党委宣传部 新闻中心 -
【科学网】3D打印器官组织能够“可大可小”了
作为人体心脏的重要组成结构,通常只有4~6平方厘米大小的心脏瓣膜就像“门卫”一样,阻止刚刚流出心房(或心室)的血液回流,从而保证人体正常的血液循环。然而,当因各种原因,心脏瓣膜出现问题时,是否可以“更换”一个新瓣膜?“目前,人们往往会摘取某种类型的猪或牛的心脏瓣膜,经过脱细胞等处理后移植至人体,但这种方式血流动力特性和耐久性较差,无法与患者共同生长,而且价格昂贵。”受访时,大连理工大学机械工程学院教授赵丹阳表示,更好的方式是通过3D打印技术,“打印”出一个心脏瓣膜。近年来,生物3D打印技术已经成为实现复杂人体组织和器官构建的最有前景的技术方案之一,特别是近年来提出的浸入式墨水书写技术,作为生物3D打印的关键技术分支而备受瞩目。然而,受到材料以及技术工艺的限制,相关技术只能“打印”出类似心脏瓣膜这样较小的人体器官,一旦器官尺寸过大,便无法精准打印。对此,赵丹阳联合美国内华达大学雷诺分校教授金翼飞团...
2024.03.21 来源:科学网 -
【卓越发展】大连理工大学2024届毕业生春季双选会成功举办
3月19日,学校2024届毕业生春季双选会在刘长春体育馆举行。贾振元校长到会指导毕业生就业工作。校党委副书记、副校长张言军,学生服务中心(学生就业指导中心)相关负责同志一同参会。贾振元与招聘单位亲切交谈,欢迎他们来校招贤纳士,询问了解了招聘单位岗位人才需求和我校毕业生发展情况,调研招聘单位对学校就业工作和学生能力素质培养的建议。他向各学院询问学生就业进展情况,指出要强化目标导向,引导毕业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推进学生的个性化指导与精准推介,助力2024届毕业生充分高质量就业。本次双选会共有462家单位参会,提供岗位万余个,4000余名毕业生参加。会场设置装备制造、建筑交通、能源化工、生物医药、信息技术、教育科研、综合类及新增设的国防军工等8个版块,并专门开设东北振兴专区。参会单位中,世界五百强、央企、事业单位、科研院所等重点单位比例超过70%,相比去年提升10%。为做好供需精准对接,学生服务中心提前收取1500余份学...
2024.03.19 来源:党委宣传部 新闻中心 -
学校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五周年”专题研讨会
今年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五周年,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推动思政育人工作高质量卓越发展,研讨交流学校思政课改革创新相关工作,3月17日上午,由我校马克思主义学院、教育部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共同体(大连理工大学)主办的“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五周年”专题研讨会在马克思主义学院情景教室召开。2019年3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深刻阐述了学校思想政治课的根本立场、使命任务、原则要求、重要保障,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产生了积极而深远的影响。五年来,学校始终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落实《全面推进“大思政课”建设的工作方案》部署要求,紧抓新时代高校思政...
2024.03.18 来源:马克思主义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