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在大工】档案中的俞鸿儒院士:终身不懈地建设伟大的祖国
4月8日晚,“感动中国2023年度人物盛典”在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播出,我校首届机械系学生、气体动力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俞鸿儒获颁“感动中国”2023年度人物。1949年,大连理工大学的前身原大连大学到北京、上海面向全国进行招生。青年学子向往解放区,已经是同济大学三年级学生的俞鸿儒,放弃了原来的学籍,重新报考大工,成为大连大学工学院(1950年独立为大连工学院)机械系首批学生。在央视《吾家吾国》节目中,俞鸿儒讲述了自己为祖国奉献终身的动人故事,并展示了1953年写给母校大工的“决心书”。亲爱的母校:我衷心感谢您四年来的哺育,在这即将离别的时候,我向您保证,坚决服从祖国分配,用您教育的科学技术知识,终身不懈地建设伟大的祖国。请您相信:我将用自己的劳动维护您的荣誉,并为党的事业贡献自己的一切。这封“决心书”表达了俞鸿儒为祖国奉献终身的决定。而这60年来,他也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证明了自己的承诺。1956年,在大连工学院短暂...
2024.04.12 来源:档案馆(校史馆、博物馆) 央视新闻 -
【学在大工】中国首位兼具大洋深潜和极地科考经历的女科学家唐立梅做客“百川讲堂” 讲述不设限的人生
勇攀科学高峰,探索永不止步。4月3日,校团委联合建设工程学院团委邀请到蛟龙号首位大洋深潜女科学家、同时兼具大洋深潜与南极科考经历的第一位中国女科学家唐立梅,做客“百川讲堂”第243期暨建设工程学院“致远·名家”讲堂第28期,带来《人生不设限—从深海到南极》主题讲座,带领师生共同探索深海与极地的奥秘。校团委书记刘精晶、建设工程学院教授唐春安以及来自各学院的本研团支部团员青年近200余人共同聆听讲座。“我跟随‘蛟龙’号下潜到2700多米的大洋深处,茫茫蔚蓝色之下的海洋世界仿佛外太空,水下生物散发着星辰一样的光芒……”唐立梅在报告中讲述了自己随“蛟龙号”下潜海底进行考察、取样的经历,分享了搭乘“雪龙号”考察南极164天的欢笑与汗水。在深海中观赏粉色海参、“丝袜”海绵、“花簇”珊瑚,在南极看企鹅向国旗行“注目礼”,她用风趣的语言、丰富的图片和视频,向师生们展示了自己在科研路上的经历见闻和心得体会,呈现出科研工作...
2024.04.10 来源:校团委 -
【创新在大工】我校师生团队荣获第三届“岩石破坏短临预报竞赛”第一名
近日,第三届“岩石破坏短临预报竞赛”在海口落下帷幕。我校建设工程学院岩石破裂与失稳研究所李迎春副教授、博士生陈凡和孙文明组成参赛团队,经过与清华大学、同济大学、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等10所知名高校、研究所的激烈角逐,最终荣获总成绩第一名和“时间预报单项奖”第一名。颁奖仪式上,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理事长、中国科学院何满潮院士和俄罗斯自然科学院伍法权院士共同为获奖选手颁发荣誉证书,并对我校参赛团队的突出表现给予了高度评价。“岩石破坏短临预报”是人类面对的岩体系统重大工程与自然灾害的核心科学问题,对于提升岩体系统的岩爆、煤与瓦斯突出、滑坡、地震等重大工程与自然灾害预测预报理论、技术水平与防灾减灾能力具有重大意义。“岩石破坏短临预报竞赛”由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太原理工大学、山西省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共同主办,原位改性采矿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承办。赵阳升院士、何满潮...
2024.04.08 来源:建设工程学院 -
【卓越发展】学校举办2024年盘锦校区干部培训班
为落实《大连理工大学干部教育培训规划(2023-2027年)》,为盘锦校区干部队伍深度赋能,进一步凝聚盘锦校区干部加速推进卓越发展的思想共识,不断提高校区高质量可持续自主发展能力,4月1日至3日,学校党校组织开展2024年盘锦校区干部培训班,56名盘锦校区处级以上干部、七级管理岗及内设机构干部参加培训。4月1日下午,培训开班仪式在盘锦校区G01行政服务楼报告厅举行。学校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吴松全出席开班仪式并作题为《把“四早”监督进行到底——敢为善为而不妄为遵规守纪印刻在心》的首场报告,引领学员深入学习《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明确行为边界、明晰纪律标尺,准确领会运用“四种形态”和深化“四早”监督体系的内涵要求。校长助理兼盘锦校区管委会主任占敬敬参加开班仪式。学校党委常委、党委组织部部长王志伟主持仪式。名师专家引领提升理论修养 着力铸魂赋能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领导科学研究所副所长吴新华教授围绕《领导艺术与...
2024.04.08 来源:党委组织部(党校) -
电影《我要当老师》在大工点映
为营造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3·18”重要讲话精神、推动“大思政课”建设的良好氛围,用广大师生喜闻乐见的方式阐发立德树人核心要义,增强入脑入心育人效果,4月7日下午,思政课题材喜剧电影《我要当老师》在学生文化中心音乐厅点映。近500名思政课教师、辅导员和学生代表参与观影活动。影片由林永建、李建义、王润泽、原雨等主演,岳云鹏、唐国强、果靖霖等特别出演。讲述了高校青年思政课教师孙恒,为何选择做一名思政课教师,并如何在课堂内外不断锤炼成为一名“好老师”的历程。除主线剧情外,全国400多位思政课教师集体出镜,我校马克思主义学院洪晓楠教授也在片尾出镜。电影通过生动的故事情节,展现了当代青年在成长过程中所面临的种种困惑和挑战,以及思政课教师、辅导员在他们成长道路上的重要指引作用。观影过程中,师生们被影片紧凑的剧情所吸引,全神贯注地投入其中。观影结束后,师生反响热烈。思政课教师李丹丹谈到:“这部电影,让身为...
2024.04.08 来源:党委宣传部 新闻中心 -
【学在大工】我校师生在辽宁省首届大学生职业规划大赛中斩获佳绩
近日,辽宁省首届大学生职业规划大赛落幕,我校推荐的9位师生分别参加了高教组就业赛道、成长赛道和教学赛道比赛,并斩获一等奖2项、二等奖5项、优秀奖2项。在就业赛道比赛中,力学与航空航天学院2021级博士生王伟吉以《心怀航空梦,胸怀家国情》为题,介绍了自己专注飞机结构的气动弹性研究,励志成为一名飞机结构设计师的职业梦想。他凭借出色的表现斩获一等奖。经济管理学院2021级本科生李阳以《向下扎根,向阳生长》为题,分享自己将成为一名政府机关公务人员,立足基层治理,践行为人民服务诺言的职业目标,荣获二等奖。公共管理学院2020级本科生李玉林、外国语学院2021级本科生杨宝婵获优秀奖。在成长赛道比赛中,建设工程学院2021级本科生崔耀中深度结合专业所学与国家战略,立志成为一名地下核设施建设工程师,以卓越的综合表现和生涯发展方案获得一等奖。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2021级本科生张琬璐和未来技术学院2021级本科生穆超前展现了大工学子奋发...
2024.04.07 来源:学生服务中心(学生就业指导中心) -
【科学网】研究实现高能效电催化产氢
近日,大连理工大学杨明辉教授团队构建了高度晶格匹配结构的双相金属氮化物材料,并通过耦合肼降解来高效生产氢气,这有利于促进金属氮化物基电催化剂的发展,在低能耗制氢和环境保护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相关成果发表在《德国应用化学》。通过电解水开发高纯度、高能量密度的绿氢具有巨大的前景,但严重依赖昂贵且寿命有限的贵金属以及阳极析氧反应的缓慢热力学过程,导致电解水产氢成本高,阻碍了其商业化进程。本工作中,针对异质界面能量传输效率低的问题,团队提出了新的调控策略,设置富电子的氮化镍(Ni3N)和缺电子的氮化钴(Co3N)之间形成增强的局域电场,然后引入元素锰作为电场引擎,以此进一步激活电子在双相界面的重新分布。团队发现Ni3N和Co3N属于同一六方晶系,具有相似的单胞形状和晶格参数,晶面间距非常相似,将这两种晶格匹配的氮化物人为构筑在一起可以构建高质量的异质结构。优异的电子传输效率对材料的电催化性能至关重要。为了...
2024.04.02 来源:科学网 -
【建校75周年】报春:大工是读书做学问的好地方
大工等你来。
2024.04.01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