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在大工】周又和院士做客“大工讲坛”分享非线性与多场耦合力学的思考与实践
8月8日上午,中国科学院院士、兰州大学超导力学研究院院长、兰州大学学术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力学学会固体力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周又和教授做客“大工讲坛”,在伯川图书馆多功能厅作题为《关于非线性与多场耦合力学的若干思考与实践》的主题报告。党委常委、宣传部部长韩轶出席报告会,并向周又和院士赠送“大工讲坛”纪念牌。报告会由力学与航空航天学院院长阎军教授主持。周又和在报告中从力学研究的基本特征出发,凝练交叉力学的主要特点,分析多场耦合力学的数学特征,并就这一特征中的非线性函数与非线性问题的复杂解法做详细阐释。基于现存的商用计算软件缺乏不同场之间计算的信息交换挑战,提出多场耦合问题的分场降阶迭代法并予以应用举例,探索自行解决编程问题。他介绍了兰州大学力学学科在超导实验力学、风沙环境力学、超导材料制备方面的平台建设及研究成果,包含单宽输沙率的风洞试验、力致磁通穿透的失超、应变检测失超等,在诸多领域做出的突出...
2024.08.17 来源:力学与航空航天学院 -
【科技日报】大连理工大学:引导学生在实践中成长成才
大连理工大学环“抱”乡村实践团队成员在辽东学院与病虫害专家交流蓝莓蓟马病防治要点。大连理工大学供图【教育传真】用“新技术”赋能产业创新、凭“新业态”开拓行业视野、做“新农人”探索振兴新路……今年暑假,大连理工大学掀起一股科技实践热潮,学校408支实践团队、近4000名师生走进全国多个省(区、市),在实践中产出成果,为发展新质生产力注入青春力量。近年来,大连理工大学构建“1236行走的课堂”实践教育体系,引导学生在社会实践中锤炼自我,运用所学专业知识解决社会实际难题。大连理工大学“水网智检”团队与大连市水务集团合作,将研发的智能水网检测技术和机器人应用到大连市内7个地区,预计每年降低维护成本6600万元。此外,大连理工大学“慧科智造”实践团多次前往沈阳飞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调研,提出“抓木辨材—钻控一体”的智能灵巧加工技术理念,发明系列化智能灵巧加工装备,攻克了技术难题。这成为大连理工大学实践团队推动...
2024.08.16 来源:科技日报 -
基于环境功能材料的水深度处理战略研讨会在连举办
8月2日至4日,由大连理工大学环境学院、工业生态与环境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办的基于环境功能材料的水深度处理战略研讨会在大连成功举办。中国人民解放军火箭军工程大学、中国工程院院士侯立安,浙江大学、中国工程院院士朱利中,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中国工程院院士贺泓,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工程院院士余刚,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中国工程院院士俞汉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化学科学部处长庄乾坤,我校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贾振元,环境学院院长刘猛、工业生态与环境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全燮等从事环境功能材料、水深度处理、环境化学等相关领域的知名专家学者近200人参会。会议开幕式由全燮主持。贾振元代表学校致辞。他指出,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学校紧握生态环境领域科技发展的机遇,着力建设了“环境功能材料”这一重点突破类学科平台,希望以此为契机,进一步加强同各位院士、专...
2024.08.15 来源:环境学院 -
【学在大工】大工学子在第八届中国大学生Chem-E-Car竞赛中获特等奖
近日,由中国化工学会主办的“第八届中国大学生Chem-E-Car竞赛®”在中南大学落幕。我校化工学院选派的李浩、尚诩坤、王禹卓、程伽彤、陈振恒、段康晶、朱健、喻甜、高铭泽、梁溢琛同学组成的“凌距离”队,以0.355米的成绩获得性能竞赛第二名,最终“凌距离”队在本届中国大学生Chem-E-Car竞赛®中获得特等奖,指导教师毛庆、徐威和李琳获“优秀指导教师奖”。本届竞赛中,大连理工大学、南京理工大学和中南大学获得参加2024年10月底在美国举办的“Chem-E-Car总决赛”的参赛资格。Chem-E-Car竞赛是由美国化学工程师学会(AIChE)发起主办,是一项针对大学生运用化学工程技能并进行跨学科应用的国际竞赛,在全世界化工类高校中具有极高影响力。该项赛事自2016年中国大学生Chem-E-Car竞赛®委员会成立以来,在国内已连续成功举办了八届。竞赛要求以团队形式参赛,队员均须为全日制本科生并为中国化工学会学生会员。参赛队伍使用自制的电池或其他化学反应作为动力...
2024.08.15 来源:化工学院 -
【学在大工】我校学子在全国大学生“节能减排”大赛中斩获佳绩!
近日,由全国大学生节能减排社会实践与科技竞赛委员会主办,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承办的第十七届全国大学生节能减排社会实践与科技竞赛决赛在山东青岛举办。大赛吸引了53000余名优秀学子报名参加,参赛作品共计7853件,包括来自629所高校的7044件主赛道作品、海外21个国家和地区的142件作品以及667件产业赛道作品。经过层层选拔,我校学子最终斩获一等奖一项,二等奖三项,三等奖七项,我校获优秀组织奖。学校高度重视此次比赛,为提高参赛作品质量,今年5月由能动学院和创新创业学院联合举办第十七届“大连理工大学-潍柴动力杯”节能减排社会实践与科技竞赛(大连理工大学选拔赛)。校内选拔赛通知发布后,得到全校师生的广泛关注,校赛报名队伍相较去年提升一倍,创历史新高。能源与动力学院专门邀请评审嘉宾为参赛选手进行指导。在校内选拔赛中,参赛选手采用现场展示、公开答辩、评委提问的形式,通过展板、实物讲解等方式全面展示作品的科学性、创新性...
2024.08.15 来源:能源与动力学院 -
【党纪学习教育】大连理工大学:坚持“四维发力”持续推动党纪学习教育走深走实
8月12日,高校思政网官微推送以《聚焦党纪学习教育|大连理工大学:坚持“四维发力”持续推动党纪学习教育走深走实》为题报道我校党纪学习教育开展情况,全文如下:大连理工大学党委坚决落实党中央和教育部党组织的决策部署,聚焦党纪学习教育目标任务,锚定快动细化落实,三级联动扎实学习,结合实际开展警示,做实培训提升质效,持续推进党纪学习教育走深走实。聚焦目标任务三级联动认真学习领导班子带头学。4月17日、5月29日,学校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组织召开两期读书班暨中心组集体学习会议,通过领学、导学、研学、自学多种方式,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党的纪律建设、推进党纪学习教育的重要论述,原原本本学习《条例》。党委书记项昌乐以“推动党的纪律建设最新成果入脑入心,为学校高质量发展提供铁的纪律保障”为题作领学发言。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吴松全传达领学李希同志在南京大学调研座谈会上的讲话,并对新修订的《中国共产党纪律处...
2024.08.13 来源:高校思政网官微 -
【创新在大工】机械工程学院科研团队打造血液“微处理芯片”
近日,机械工程学院吴梦希教授与杜克大学医院器官移植中心JeanKwun教授、哈佛大学医学院LukeLee教授、杜克大学机械工程与材料科学学院黄俊(TonyJunHuang)教授等合作,在《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s)发表题为“基于声流控的治疗性血液成分单采系统(Acoustofluidic-basedtherapeuticapheresissystem)”的研究论文。治疗性血液成分单采是指采集患者血液后,通过离心、过滤等分离方法对病理成分进行去除或置换,同时将正常血液成分回输并适当补充血液制剂或替代溶液,从而消除或降低血液中病理成分致病作用的一种临床治疗技术。该项技术已经在国内外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成为诸多疾病的推荐治疗手段。然而,治疗性血液成分单采技术尚未应用于早产儿、新生儿、低龄儿童等特殊人群,因其组织器官和免疫系统脆弱、血液总量和耐受失血量显著小于成人、对治疗手段和器械的精准程度要求更为苛刻。现有设备存在所需血液体积大、血流控制精度差、集成...
2024.08.13 来源:机械工程学院 -
【学在大工】我校高水平田径队斩获多项国家级、省级荣誉
近日,我校高水平田径队捷报频传。在刚刚结束的2024年辽宁省大学生田径锦标赛中获团体总分第一,在第22届全国大学生田径锦标赛和2024年中国大学生田径项群赛(短跨跳)中斩获多项荣誉。第22届全国大学生田径锦标赛中,我校2021级马克思主义学院本科生吴鸿煌获男子丙组800米冠军,2021级人文学院本科生杜世昭获男子丙组标枪季军,另有6人在女子铁饼、男、女800米,男子400米栏、女子1500米等项目中进入全国前八名。此次比赛来自全国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438所院校5285名运动员、教练员参加,参赛单位数量与运动员规模均创历届新高。中国大学生田径锦标赛男子丙组800米比赛冠军吴鸿煌(左一)中国大学生田径锦标赛男子丙组标枪季军杜世昭(右一)在首次举办的2024年中国大学生田径项群赛(短跨跳)比赛中,我校机械工程学院2023级本科生盖也获得男子丁组三级跳远冠军;2022级建设工程学院本科生陈文超获得男子丙组400米栏亚军;2023级人文学院本科生吴建凯...
2024.08.11 来源:体育与健康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