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育部部长怀进鹏《人民日报》撰文:深化教育综合改革
8月21日,《人民日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专栏,刊发教育部党组书记、部长怀进鹏署名文章《深化教育综合改革》。全文如下: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教育兴则国家兴,教育强则国家强。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提出:“教育、科技、人才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并从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健全新型举国体制,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出发,对深化教育综合改革作出系统部署。我们要深入学习贯彻全会精神,通过深化教育综合改革,不断为加快建设教育强国提供动力,有效支撑引领中国式现代化。充分认识新时代新征程深化教育综合改革的重大意义改革是教育事业发展的根本动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从教育大国到教育强国是一个系统性跃升和质变,必须以改革创新为动力。...
2024.08.23 来源:微言教育 -
【创新在大工】化学学院科研团队设计新型液液反应器,突破传统挑战
液液反应是一类重要的化学反应。增加传质通量和改善反应后的分离问题一直是科学家们致力于解决的两大难点。人们通常在反应体系中加入相转移催化剂配合机械搅拌来实现这一功能,但新组分的引入增加了分离难度并且可能对反应体系造成干扰。因此,在不添加额外组分的条件下,仅通过反应器结构实现传质强化和改善分离的目的仍然是一项挑战。近日,大连理工大学陶胜洋教授团队受合胞体的多细胞核结构以及细胞膜的水-油-水界面启发,设计了一种细胞反应器。该细胞反应器可以视为由多个细胞单元简单堆积形成。这种堆积结构强化了功能,并提供了更高的机械强度。不同的细胞单元具有不同的桁架结构,因此带来不同固-液和液-液接触特征。从力分析和能量分析两方面研究了设计细胞反应器的基本原理。固液粘附力与液体重力的平衡决定了细胞能否持有液体(力分析)。从表界面能量角度分析,得出了细胞反应器的持液条件(能量分析)。由此搭建了设计细胞反应器理论基础,并...
2024.08.22 来源:化学学院 -
2024年高等学校无机化学骨干教师研修班在我校举办
8月8日至13日,为加快构建高质量基础学科人才培养体系,促进高校无机化学高水平师资队伍建设,进一步提高无机化学教学质量,高等学校无机化学骨干教师研修班在我校举行。本次研修活动由教育部高等学校化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教育部高等学校大学化学课程教学指导委员会与化学“101计划”秘书处主办,化学“101计划”无机化学课程组与我校化学学院承办,化学类专业基础理论课程虚拟教研室、“101计划”无机化学课程虚拟教研室、辽宁省工科无机化学虚拟教研室、我校笃学书院和高等教育出版社协办,共有来自全国各地92所高校的190多位教师参与了本次研修活动。会议开幕式笃学书院执行院长胡涛教授主持。中国科学院院士、教育部化学类专业教指委主任、厦门大学郑兰荪教授,我校副校长张弛教授,高等教育出版社副总编辑阳化冰分别致辞。厦门大学朱亚先教授、北京大学王颖霞教授、吉林大学徐家宁教授、我校化学学院崔旦书记等二十余位专家和领导出席了开幕式。...
2024.08.22 来源:化学学院 -
【学在大工】历史最佳!大工学子在第十七届全国大学生信息安全竞赛中创佳绩
近日,第十七届全国大学生信息安全竞赛在西北工业大学太仓校区落下帷幕。本次比赛共收到全国229所高校、3598名大学生提交的1023件作品。根据网评结果,117所高校的359支队伍进入决赛环节。我校4支队伍进入全国总决赛,收获“一金两铜一优胜奖”、一项优秀指导教师,首次收获“最具创新创业价值奖”,刷新历史最好成绩。全国大学生信息安全竞赛是一项全国性竞赛,自2008年起,每年举行一届,每届历时四个月,分初赛和决赛,现已成为国内最具影响力的网络空间安全学科竞赛,为国家网信人才培养做出了突出贡献。学校高度重视此次比赛,为提高参赛作品质量,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作为信息安全竞赛校赛的组织单位,自2023年10月起举办2023-2024学年大连理工大学信息安全竞赛,吸引了全校近400名师生参与。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和创新创业学院专门邀请评审嘉宾为参赛选手进行指导,在校赛中,参赛选手采用现场展示、公开答辩、评委提问的形式,全面展示作品的创新性、...
2024.08.17 来源: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 -
【学在大工】再创新高!大工学子在第七届全国大学生嵌入式芯片与系统设计竞赛中展风采
8月13日,历时近6个月的第七届全国大学生嵌入式芯片与系统设计竞赛应用赛道在南京集成电路培训基地圆满落幕。我校学子共斩获10项国家级奖项,其中全国一等奖2项、二等奖4项、三等奖4项,获奖数量创历史新高。创院智能车实验室的董枨彬、万永阳、黄锡杰团队的作品可变形陆空两栖获沁恒赛题一等奖(共13项)。张行、黄旭忠、王嵩博团队的作品智居联创-物联网家居系统获海思赛题一等奖(共9项)。我校获得了本届大赛的最佳组织奖(共21所高校获奖),王飞龙老师获得优秀组织工作奖。第七届全国大学生嵌入式芯片与系统设计竞赛于今年3月份启动。应用赛道共设置ST、海思、沁恒、广和通、龙芯、RT-Thread共6个赛题。大赛吸引了包括南京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东南大学等552所院校、7297支队伍,20041名学生参赛。经过六个分赛区的线上初审和线下复评,角逐出230所高校的659支队伍参加全国总决赛。经过两天的激烈角逐,最终评出全国一...
2024.08.17 来源:创新创业学院 -
国家重点专项“人工光合固碳”进展交流会召开
近日,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合成生物学重点专项“人工光合固碳”项目进展交流会在我校知化楼D102召开。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佟振合院士、所长王雪松研究员、天津理工大学张志明教授、天津大学张生教授、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汪德高研究员、瑞典林雪平大学高峰教授等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出席会议。项目牵头单位西湖大学,联合单位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大连理工大学、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相关师生参加会议。化工学院院长刘涛教授致欢迎辞,对各位专家、学者的到来表示诚挚的欢迎和感谢。项目负责人孙立成院士主持开幕式并介绍了“人工光合固碳”项目的背景和目标,对项目的后续进展寄予了殷切的期望。项目课题负责人、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韩广业研究员,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陈玉哲研究员以及参与项目的多位师生围绕“天然光合系统的结构与固碳”、“光电驱动辅酶再生与生物固碳”、“仿酶固碳催化体...
2024.08.17 来源:化工学院 -
【学在大工】周又和院士做客“大工讲坛”分享非线性与多场耦合力学的思考与实践
8月8日上午,中国科学院院士、兰州大学超导力学研究院院长、兰州大学学术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力学学会固体力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周又和教授做客“大工讲坛”,在伯川图书馆多功能厅作题为《关于非线性与多场耦合力学的若干思考与实践》的主题报告。党委常委、宣传部部长韩轶出席报告会,并向周又和院士赠送“大工讲坛”纪念牌。报告会由力学与航空航天学院院长阎军教授主持。周又和在报告中从力学研究的基本特征出发,凝练交叉力学的主要特点,分析多场耦合力学的数学特征,并就这一特征中的非线性函数与非线性问题的复杂解法做详细阐释。基于现存的商用计算软件缺乏不同场之间计算的信息交换挑战,提出多场耦合问题的分场降阶迭代法并予以应用举例,探索自行解决编程问题。他介绍了兰州大学力学学科在超导实验力学、风沙环境力学、超导材料制备方面的平台建设及研究成果,包含单宽输沙率的风洞试验、力致磁通穿透的失超、应变检测失超等,在诸多领域做出的突出...
2024.08.17 来源:力学与航空航天学院 -
【科技日报】大连理工大学:引导学生在实践中成长成才
大连理工大学环“抱”乡村实践团队成员在辽东学院与病虫害专家交流蓝莓蓟马病防治要点。大连理工大学供图【教育传真】用“新技术”赋能产业创新、凭“新业态”开拓行业视野、做“新农人”探索振兴新路……今年暑假,大连理工大学掀起一股科技实践热潮,学校408支实践团队、近4000名师生走进全国多个省(区、市),在实践中产出成果,为发展新质生产力注入青春力量。近年来,大连理工大学构建“1236行走的课堂”实践教育体系,引导学生在社会实践中锤炼自我,运用所学专业知识解决社会实际难题。大连理工大学“水网智检”团队与大连市水务集团合作,将研发的智能水网检测技术和机器人应用到大连市内7个地区,预计每年降低维护成本6600万元。此外,大连理工大学“慧科智造”实践团多次前往沈阳飞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调研,提出“抓木辨材—钻控一体”的智能灵巧加工技术理念,发明系列化智能灵巧加工装备,攻克了技术难题。这成为大连理工大学实践团队推动...
2024.08.16 来源:科技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