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校召开离退休工作领导小组会暨老同志代表座谈会
7月3日上午,学校离退休工作领导小组会暨老同志代表座谈会召开。党委书记、离退休工作领导小组组长项昌乐,副校长、离退休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姚山出席会议。离退休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负责同志以及15位老同志代表参加会议。会上,老同志代表们依次发言,表达了对学校发展的关心支持,对学校多年来高度重视离退休工作表示感谢,对学校取得的新成绩感到欣慰,并对学校发展和离退休工作提出相关工作建议。项昌乐介绍了近几年学校事业发展情况,代表学校党委向长期以来理解、关心和支持学校工作的老前辈们致以崇高敬意和衷心感谢,并指出对于老同志们提出的真知灼见,学校将认真梳理研究,结合实际,进一步改进有关工作。他表示,离退休工作是学校事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求离退休工作领导小组同志与相关部门提高政治站位,加强协同配合,坚持用心用情,认真做好离退休工作,进一步为老同志提供更加优质的保障服务,让老同志们老有所乐、老有所为,为学校建...
2025.07.04 来源:党委宣传部 新闻中心 -
【庆七一·新优势】铸强支部标杆 领航科研报国 以“党建+”模式赋能“奋进科研报国行”
【编者按】学校第十四次党代会将“一融双高”作为学校党建战略工程,并将其作为高校党委书记抓党建突破项目来推动。按照“启动部署-重点落实-深化实施-总结提高-成效巩固”进行五年规划,坚持试点引领、机制护航、考核保障“三位一体”统筹发力,全面提升“一融双高”建设质量。各级党组织以党建引领为核心,在路径探索、机制创新、成效提升等方面持续发力,形成了一系列具有示范价值的实践成果和典型经验。今年是“一融双高”建设质量提升年,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4周年之际,特推出专题宣传,集中展示各级党组织推进“一融双高”建设的典型做法和主要成效,以此激励全校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紧紧围绕新优势锻造年“353工程”目标任务,以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持续深化“一融双高”建设成效,为推进一流大学建设加速卓越贡献力量!化工学院高分子博硕第三学生党支部依托全国首批“黄大年式教师团队”、中国工程院蹇锡高院士课题组组建,2024年获评全国...
2025.07.03 来源:党委组织部(党校) -
【庆七一·新优势】学校举行2025年“光荣在党50年”纪念章颁发仪式
7月1日上午,学校举行2025年“光荣在党50年”纪念章颁发仪式暨“学回信精神·助改革发展”专题调研座谈会,庆祝建党104周年。校党委常委、副校长姚山出席会议。离退休党委书记刘宇彤主持会议。今年,我校共有46位老党员获颁纪念章。姚山代表校党委为到场的28位离退休党员逐一颁发“光荣在党50年”纪念章,向老党员表示热烈祝贺,并致以崇高敬意。希望他们保重身体,一如既往地支持学校事业发展,继续为学校一流大学建设做出新贡献。会上,老党员们重温了习近平总书记给“银龄行动”老年志愿者代表的回信以及给上海市杨浦区“老杨树宣讲汇”全体同志的回信内容。大家围绕回信精神,结合自身为党奋斗的经历踊跃发言。经管学院老党员戴大双回忆了当年入党时的激动时刻,她感恩党的培养,感谢学校各级组织多年来给予离退休老同志们的关怀,为老有所养、老有所乐创造了良好条件,并表示作为老党员即便年近耄耋仍要老有所为,积极地用正能量感召年轻同志听党话、跟...
2025.07.02 来源:离退休工作处(离退休党委) -
【光明日报】新方法助力飞机结构新设计
【瞧!我们的前沿科技】本报大连7月1日电(记者吴琳)历经多年攻关,大连理工大学科研团队成功破解了复杂约束下飞机主承力结构力学分析科学难题,实现了飞机结构设计的范式创新,有力支撑了我国飞机主承力结构快速研制。相关研究成果日前发表于结构力学期刊《国际固体与结构杂志》。飞机主承力结构宛若“钢铁脊梁”,外形轻薄如翼,却要能扛得住机身在天上“翻跟头”的千钧之力。长期以来,飞机结构设计受限于设计师的“祖传经验”和计算机的“海量计算”。大连理工大学飞机轻质高承载敏捷设计团队直面上述挑战,基于在板壳力学理论研究中的扎实积累,与飞机设计师组成“最强CP”。团队发现,传统飞机结构设计采用的分析方法难以兼顾效率和精度,这是制约结构高效设计的“症结”所在。团队历经数千次理论推演与试验验证,在失败中总结经验,最终以独创的辛叠加方法,成功破解了复杂约束下飞机主承力结构力学分析科学难题,结构设计时间由30天大幅降至5天以内...
2025.07.02 来源:光明日报 -
【庆七一·新优势】强化党建三力 确保科研三有 以高质量党建推动科研工作高质量发展
【编者按】学校第十四次党代会将“一融双高”作为学校党建战略工程,并将其作为高校党委书记抓党建突破项目来推动。按照“启动部署-重点落实-深化实施-总结提高-成效巩固”进行五年规划,坚持试点引领、机制护航、考核保障“三位一体”统筹发力,全面提升“一融双高”建设质量。各级党组织以党建引领为核心,在路径探索、机制创新、成效提升等方面持续发力,形成了一系列具有示范价值的实践成果和典型经验。今年是“一融双高”建设质量提升年,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4周年之际,特推出专题宣传,集中展示各级党组织推进“一融双高”建设的典型做法和主要成效,以此激励全校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紧紧围绕新优势锻造年“353工程”目标任务,以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持续深化“一融双高”建设成效,为推进一流大学建设加速卓越贡献力量!为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关于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战略布局,坚持“四个面向”战略导向,进一步贯彻落实学校第十四次党代...
2025.07.01 来源:党委组织部(党校) -
【学在大工】我校学子斩获 “天作奖” 国际大赛一等奖
近日,2024“天作奖”国际大学生建筑设计竞赛评审会在上海交通大学落下帷幕。我校建筑与艺术学院本科生温涛宁、刘芮含、刘燕蓉的设计作品《街墙与围墙》,从全球161所院校提交的486份有效参赛作品中脱颖而出,斩获一等奖,并获得奖金。本届大赛以“缩街”为主题,由非常建筑创始人、香港大学建筑学院院长、麻省理工学院建筑系前系主任张永和教授出题。赛事吸引1209人次学生、425人次指导老师参与,覆盖中国大陆及港澳台地区,以及英国、意大利等国家。评审工作由评委会主席王建国院士主持,9位业内专家严格评审,最终评选出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7项、佳作奖15项。现场评审时,出题人张永和教授阐释竞赛题旨:“街道是城市最基本的公共产品,与城市居民关系密切……土地是城市稀缺资源,未来需面对改造过宽街道、利用车道减少后腾空土地的问题。”获奖作品《街墙与围墙》,聚焦城市街道与校园空间的关联。当下中国城市里,小区、学校等围墙割裂了连续...
2025.06.30 来源:建筑与艺术学院 -
【人民日报】用好科研助理岗位 优化人力资源配置
创新谈科研助理有助于将科研人员从一些基础性、支撑性工作中解放出来,帮助他们将更多时间和精力投入到研究关键科研项目中去前不久,在大连理工大学担任科研助理的闫思杨作为共同第一作者,在国际学术期刊《科学》发表论文。从2018年开始,闫思杨就加入该校刘家旭教授团队,不断拓展双光束原位透射红外表征方法的应用。她参与搭建的红外实验室拥有4台仪器、10个原位池,最高可在850摄氏度条件下实现工况条件下的原位表征,从而揭示真实工业反应过程中的微观变化。2020年6月,科技部、教育部等6部门联合印发通知,支持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在所承担的各类国家科技计划项目中面向高校毕业生设立科研助理岗位。近年来,各部门各地方积极出台政策,加大岗位资源挖掘和开发力度,积极招录高校毕业生参与科研工作,目前已有数十万毕业生走上了科研助理岗位。科研助理主要从事各类科研项目辅助研究、实验(工程)设施运行维护和实验技术、科技成果转移转化、财务等...
2025.06.28 来源:人民日报 -
【学在大工】我校本科生在《机械工程学报》发表科研成果
近日,我校机械工程学院大四本科生杨茵茹同学通过课余时间积极参与学院高航教授课题组科研项目,针对我校蹇锡高院士团队研制的耐高温杂萘联苯聚芳醚树脂基热塑性碳纤维复合材料0°/90°连续铺叠制备过程对超声波焊接的需求,开展了系统的试验研究。研究成果为机械工程学院成功研制我国首台套耐高温热塑性复合材料0°/90°连续铺叠制备生产线提供了可靠的工艺参数。该研究成果以《耐高温热塑性碳纤维复合材料超声波焊接试验研究》为题发表于国内机械工程领域权威学术期刊《机械工程学报》。杂萘联苯聚芳醚树脂及其耐高温热塑性碳纤维复合材料,因其优异的力学性能、轻量化特性及高温稳定性,在航空航天航海等领域具有广泛应用前景。然而,如何实现其板材和型材的连续成型制备,并在其连续成型制备过程中将不同纤维方向预浸料进行快速粘接面临挑战。由于此类材料树脂的高耐热特性,导致传统粘接技术难以实现高效、高强连接,成为制约其工程化应用的瓶颈之一。近年...
2025.06.27 来源:机械工程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