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在大工】陈荣春:在科研与生活的快慢节奏中寻得平衡
在科研的赛道上全速驰骋,于生活的角落悠然漫步。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2021级博士研究生陈荣春,用自身经历诠释了科研与生活“二者兼得”的可能。他在快与慢的交织中,走出了属于自己的精彩之路。陈荣春的科研征程始终保持着“快节奏”。2020年,在导师康慧君教授的悉心指导下,他开创性地提出“中高熵half-Heusler热电偶合金”概念。通过巧妙运用高熵合金设计思想,充分发挥高熵合金的四大核心效应,成功实现电导率、塞贝克系数和热导率的解耦,显著提升了热电性能,在923K时,热电优值从0.01跃升至0.58。2022-2024年,陈荣春科研成果丰硕,累计发表7篇高水平论文,作为研究生骨干深度参与1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和3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在学术道路上不断突破自我。陈荣春进行项目研究然而,学术田野里的累累硕果背后,是陈荣春无数日夜的艰辛付出。在开展中高熵half-Heusler热电偶合金项目时,复杂的成分选择成为横亘在他面前的难题。面对挑战,他...
2025.08.13 来源:大连理工大学官微 -
【学在大工】中国大学生工程实践与创新能力大赛在我校举办
8月5日至9日,由大连理工大学、大连工业大学、大连交通大学联合承办的2025年中国大学生工程实践与创新能力大赛(简称“工创赛”)在大连举行。本届工创赛聚焦“交叉融合工程创新育新质,立德树人强国建设勇担当”主题,吸引了全国771所高校、25950支队伍、125901名师生参与其中。本届工创赛共设立新能源车、智能+、虚拟仿真三大赛道,采用校级初赛、省级选拔赛、全国决赛三级赛制。在前期校赛、省赛选拔的基础上,共有来自33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香港特别行政区)的435所高校、1291支代表队、5000余名师生入围全国决赛。经过激烈角逐,最终产生三个赛道、七个赛项的特等奖227项、一等奖340项、二等奖568项。8月9日,大赛闭幕式在我校学生文化中心剧场举行。中国工程院院士、教育部工程训练教指委主任郭东明,辽宁省教育厅党组成员、副厅长、辽宁省招考办主任孔峰,大连理工大学副校长张弛分别致辞。闭幕式上公布了获奖名单并为冠、亚、季军颁奖。我校共获...
2025.08.11 来源:党委宣传部 新闻中心 -
【学在大工】彭肖婷:心如磐石韧而坚,守得云开见月明
生物工程学院的实验室里,2020级本科生彭肖婷正专注地调试着实验仪器。这位来自湖南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龙山县的姑娘,行而不辍,自立自强,从不言放弃;向阳而生,从萌新小白蜕变成自己最满意的模样。她用自己的成长故事告诉大家:“女孩子学理科,也会很棒!”。初入校园:从迷茫、自卑到立下“奖学金之约”2020年,彭肖婷从湖南省湘西州龙山县皇仓中学考入大连理工大学。回忆大一时光,她坦言曾因入学成绩不理想而陷入自卑:“大部分时间都是一个人闷头学习,学不会又不敢问,甚至动过转专业的念头。”转折发生在室友的鼓励中——两人悄悄约定“大二拿一次优秀学生奖学金”。为实现目标,她泡图书馆、追着老师答疑,最终在大二学年如愿以偿。“很庆幸来到大工,结识了一群优秀的朋友。”她在采访中感慨,这段经历让她明白“坚持比天赋更重要”。彭肖婷和室友在南门合照结缘生物:打破偏见的理科追梦人选择生物工程专业,源于彭肖婷对理科的热爱与坚持。...
2025.08.08 来源:大连理工大学官微 -
【学在大工】我校学子在2025机甲大师超级对抗赛全国赛中创历史佳绩
8月3日,第二十四届全国大学生机器人大赛“RoboMaster2025机甲大师超级对抗赛”全国赛在深圳落下帷幕,我校机甲大师战队“凌BUG”一路过关斩将,闯入全国6强,创造了学校在该项赛事中的历史最佳战绩。在长达12日的比赛征程中,凌BUG战队面对实力强劲的对手,毫不畏惧,沉着应战,凭借默契的团队配合和10余台机器人稳定的发挥,展现出了强大实力和无畏勇气,攻坚克难,越战越勇。在复活赛阶段,分别战胜北京理工大学(珠海)、华北科技学院、四川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武汉工程大学,每场比分均为2比0,成功实现复活,进入全国赛。在全国赛小组淘汰赛上均以2比0分别战胜深圳大学、东南大学、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昂首进入全国16强。在8强席位的争夺战中,战队又均以2比0战胜太原理工大学、东南大学。进入全国8强后,战队又以2比0的成绩战胜浙江大学,首次进入全国6强,创造我校参赛以来历史最佳成绩。在2025赛季备赛期间,战队全体成员全身心投入...
2025.08.06 来源:创新创业学院 -
【创新在大工】大工自研水空两栖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首飞测试成功
在低空经济产业蓬勃发展的浪潮中,大连理工大学控制科学与工程学院结合大连市海域空域资源丰富的区位优势,积极探索未来海域空域交通新方式。大工复杂系统与控制研究所青年教师方旭教授和学生研发的“星海一号”水空两栖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eVTOL)近日首飞测试成功,迈出了在低空经济领域中坚实的一步。传统的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着重于地面起降以及空中飞行中的特性进行研发,并不具备水面降落及水面航行能力。而“星海一号”水空两栖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的研发受大连广阔的海洋资源启发,为垂直起降飞行器增加水面起降及航行的功能,为海上作业、海上搜索救援、海上运输等多场景提供解决方案。“星海一号”水空两栖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采用四轴八旋翼的动力布局,在冗余动力保障载人及运输飞行安全的同时,能够输出充足的动力以满足各类应用的需求。同时,共轴旋翼的结构也大大减小了飞行器的体积,增加了飞行器在各项任务作业过程中的灵活性。“星海一号...
2025.08.06 来源:大连理工大学官微、控制科学与工程学院 -
【学在大工】高悦航:用坚持书写“逆袭”青春
从辽宁省锦州市辽西育明高级中学到大工软件学院,网络工程专业2020级本科生高悦航的大学四年,是一段在尝试中突破、在坚持中成长的旅程。这个来自小村庄的青年,带着家庭赋予的坚韧底色,在校园的广阔天地里,从安静内向到独当一面,从懵懂探索到笃定前行,最终在多元成长中找到了属于自己的节奏。带着家的温度,踏上逐梦之路高悦航的人生底色里,刻着“扎实苦干”四个字。初入大学,面对全新的环境,他既兴奋又紧张。那时的想法很朴素:顺利毕业,找份工作,为家庭减轻经济负担。彼时家中遭遇变故,父亲正独自承受着全家的经济重担。直到大二,在室友的鼓励和家人的支持下,他的想法悄然改变。“家里人说,别着急挣钱,把自己的人生路走好,别后悔。既然有机会,就往更高的层次发展。”父母的理解与支持,像一束光照亮了他前行的方向,让他下定决心走上读研的道路。以勤补拙,在知识海洋里慢慢沉淀刚入大学时,高悦航并非一帆风顺。面对陌生的课程体系和身...
2025.08.04 来源:大连理工大学官微 -
【锻造新优势】卓越联盟高校后勤工作研讨会在我校召开
7月24至26日,卓越联盟高校后勤工作研讨会在我校召开,9所联盟高校的后勤业务负责人相聚滨城,围绕“推动高校后勤高质量发展”主题展开深度研讨。本次研讨会主要围绕如何推动高校后勤高质量发展及建立联盟高校后勤工作常态化交流机制两项内容进行了探讨交流。九校代表分别结合教育部《关于推动高校后勤高质量发展的通知》要求及学校工作实际,逐一分享了在后勤育人体系建设、食住行校园服务品质提升等领域的实践经验;就如何建立卓越联盟高校后勤交流合作机制进行讨论,明确将通过定期研讨交流、联合课题研究、餐饮文化共创等形式,深化联盟高校在餐饮服务优化、智慧后勤建设、安全生产管理等多个重点领域的协同合作。我校副校长李成恩指出,后勤工作是高校事业发展的“保障线”和三全育人的“隐性课堂”,大家要直面师生需求多元化、品质化及服务场景智能化的新形势、新挑战,以此次会议为契机,构建资源共享、经验互通、优势互补的合作新格局。后续,九校...
2025.08.04 来源:后勤处(后勤党委) -
【锻造新优势】大连理工大学与昆士兰科技大学签订合作办学协议
7月31日上午,大连理工大学—昆士兰科技大学合作办学协议签约仪式通过视频会议形式举行。校长贾振元,副校长罗钟铉、张弛,校长助理占敬敬出席仪式。昆士兰科技大学校长谢镁莉,副校长马克·哈维、顾元通及工学部部长阿娜·德丽特克等出席仪式。人力资源处、研究生院、教务处、国际合作与交流处、会计核算中心、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建设工程学院、医学部等相关单位负责人参加仪式。仪式由罗钟铉主持。签约仪式上,贾振元与谢镁莉共同签署《大连理工大学昆士兰科技国际工学院合作办学协议》。根据协议,双方将在国际化师资教学体系、合作办学模式、人才培养机制等领域深度融合,打造稳定、高效、开放、创新的合作运行生态。贾振元高度肯定两校团队为促成此次合作付出的努力。他指出,两校开展深度合作,是基于优势互补、互利共赢的战略选择。站在新起点,大工将携手昆士兰科技大学精诚协作,以开放的胸襟、战略的眼光和务实的行动,凝聚共识,深化互信,携手...
2025.08.01 来源:党委宣传部 新闻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