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民日报·头版】坚持教育科技人才一起抓
“教育”“科技”“人才”——今年全国两会,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提到这三个关键词:参加江苏代表团审议时指出“坚持教育、科技、人才一起抓”,看望参加政协会议的民盟、民进、教育界委员时强调“必须深刻把握中国式现代化对教育、科技、人才的需求”。如何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强化现代化建设人才支撑?代表委员讲述经历、展开热议,表示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共促教育科技人才事业高质量发展。关键词教育讲述一段跨越千里的教育情缘不到4年,黄土高坡上的延安广东中学学生规模增长了近200%,惊人增幅缘何出现?视线回到几年前,广东实验中学党委书记全汉炎代表第一次到陕西延安。作为广东省援助延安教育的项目之一,广东实验中学领办延安市宝塔区第七中学,一个新的名字——延安广东中学诞生。从那以后,送教送研,广东骨干教师在高铁、高速上几次辗转,直奔延安的课堂……“孩子的成长最牵动老师的心。”全汉炎说,一...
2025.03.10 来源:人民日报 -
【科技日报】陆安慧委员:唤醒“沉睡”专利 推进高校科技成果转化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健全科技成果转化支持政策和市场服务,推进职务科技成果赋权和资产单列管理改革,提升科技成果转化效能”。作为全国政协委员,大连理工大学校长助理、化工学院教授陆安慧对高校科技成果转化问题关注已久。全国政协委员,大连理工大学校长助理、化工学院教授陆安慧。受访者供图“高校在构建自主知识体系、加快关键核心技术突破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推动更多优质科技成果尽快从校园走进企业,将实验室中的科研成果有效转化为新质生产力,是高校服务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战略支点。但受多方面条件制约,目前高校科技成果转化仍面临突出瓶颈,发明专利产业化率较低,许多授权专利处于‘沉睡’状态。”陆安慧表示。开年以来,陆安慧一直奔走于科研院所和产业一线开展调研。“这需要国家进一步完善相关制度安排,畅通科技创新链与产业创新链的衔接。我希望可以做好科技与产业、科研与政策间的桥梁纽带。”陆安慧表示,科研成果转化需...
2025.03.06 来源:科技日报客户端 -
【光明日报】教育部公布2024年高校“礼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宣传教育活动遴选结果
日前,教育部公布了2024年高校“礼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宣传教育活动遴选结果,在三类作品遴选中,大连理工大学原创文化作品《以红色校史“活教材”打造立德树人强磁场》和《“满族刺绣”非遗技艺传承创新视频微课》分别入选工作案例和视频微课两个类别。“礼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系列活动由教育部思政司主办,自2014年起开展至今,是教育部为大力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深入推进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长期举措,此次是学校首次实现两个项目同时入选,是学校文化建设工作取得的新突破。大连理工大学有着高度重视文化建设工作的光荣传统,特别是近年来,学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印发《大连理工大学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工作方案》,成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研究中心,探索形成“1246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育人体系”,一体化推进课程建设、思政教育、精品项目、原创作品、特色社团、研究阐释等,全面提升师生文化自觉和文...
2025.03.05 来源:光明日报客户端 -
【中国青年报】吴世法:学习一辈子,创新一辈子
在吴世法的一生中,有很多个“第一”。1949年高中毕业,他来到中国共产党面向新中国工业体系建设、创办的第一所新型正规大学——大连大学(大连理工大学前身),1952年到长春光机所工作。他先后参加我国第一台光学经纬仪(大地一号)、第一台红外光谱仪、第一台中子晶体谱仪等光学仪器的装校、检验工作。1960年,他作为中共中央批准从全国选调的首批105名中高级科技骨干之一,参与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的研制工作;1963年年末,他研制成我国第一个实用玻璃光纤传感器,在国际上首先成功研制玻璃光纤,并作为传感器应用于光信息传输。“有创新的科学研究,一定是高水平的。你凭什么创新、超过别人,靠的是学习。向权威学习,找到问题,然后推动创新。”吴世法说。少年立志,“我想读一辈子的书”1928年,吴世法出生在浙江省东阳县(现为东阳市)的一个贫困农家,家里只有三分祖传田地和30平方米的房屋,还曾遭两次大水和一次大火洗劫,让本就贫寒的家境雪上加霜。...
2025.03.04 来源:中国青年报 -
【人民日报】辽宁大连:潮涌千帆竞 发展势如虹
黄海之滨、渤海之畔,辽宁省大连市锚定“建成产业结构优化的先导区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先行区”的“两先区”目标,力争上游、实干笃行,城市建设在数字浪潮中锻造升级,高质量发展迈上新台阶。在1.26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干字当头、奋发有为,大连正向着更加光明的未来砥砺前行。大连市以实体经济为根基,全力推动传统优势产业向智而跃,敢闯敢干、做强战略性新兴产业,前瞻布局、竞逐未来产业,描绘现代化产业体系新图景。2024年,大连市地区生产总值增长5.2%,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3.3%;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7.6%,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3.9%……一系列数据跑出“上扬曲线”,高质量发展迈出更加坚实的步伐。大连市锚定“两先区”目标,聚焦“六个建设”任务,精准落实加快“两先区”高质量发展提升清单,坚决打好打赢三年行动决胜之年决胜之战,加快推动大连“两先区”高质量发展提质升级,在推动新时代辽宁全面振兴取得新突破上走...
2025.03.03 来源:人民日报 -
【辽宁日报】开学!辽宁高校学子:三月的风都是“奋斗”味的!
春日的晨光,轻柔地抚摸辽宁大地的校园,绿草如茵的操场与书声琅琅的教学楼交织成希望的序曲。实验室中,同学们专注操作仪器的嗡鸣声,是探索真理的低吟眼神里透着对未知的渴望,思维的火花在碰撞中绽放。 三月的风裹挟着未融的寒意却吹不散食堂升腾的烟火气,窗口前,队伍排得老长,饭菜的香气弥漫在空气中。
2025.03.03 来源:辽宁日报客户端 -
【光明日报】大工实现公管领域DeepSeek本地化部署
近日,大连理工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携手国家智能社会治理实验基地(大连理工大学)的Taibao-ip团队,成功完成DeepSeek大模型本地化部署构建学院数字助理平台,赋能公共管理学院科研、教学、政务全流程服务。在高校数字化转型与学科交叉融合的背景下,此次部署标志着大连理工大学在公共管理领域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取得新进展,为科技创新、学科建设与社会服务注入强劲动能。大连理工大学公共管理学院聚焦公共管理学科特色,推动人工智能技术与教学科研、社会服务的深度融合。合作创新采用“学科需求驱动、技术团队支撑”的协同模式,为高校公共管理垂直领域人工智能落地提供了可推广的实践经验。国家智能社会治理实验基地的Taibao-ip团队依托DeepSeek大模型的技术优势,针对公共管理学科特点,既可完成智能问答、文本生成、语义分析、代码编写等基础任务,又能通过微调适配政策仿真、舆情分析等专业场景。本次部署采用本地私有化服务器架构确保数据闭环运行,所有...
2025.03.01 来源:光明日报客户端 -
【光明日报-读经典 学理论】把握历史思维的精髓
【读经典学理论】重视历史、研究历史、借鉴历史,可以给我们带来了解昨天、把握今天、开创明天的启示。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要尊崇历史、研究历史,确立历史思维”。在新时代的伟大进程中,历史思维为我们提供了强大智慧力量,是党的重要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掌握历史思维,必须基于马克思主义的立场,准确认识历史发展规律,培养历史思维习惯,并以此指导实践。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相关论述,对于我们把握历史思维的精髓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历史是曲折地向前发展的在马克思恩格斯看来,历史并非线性推进,而是以曲折复杂的方式向前演进的。这种曲折性源于社会内部矛盾的普遍存在。正如自然界演化过程常常伴随着突变与渐变的交替,人类社会历史的发展同样体现出反复与进步相结合的特点。马克思恩格斯指出,“一切历史冲突都根源于生产力和交往形式之间的矛盾”。社会历史是由矛盾运动推动的动态发展过程,其核心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
2025.02.28 来源:光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