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光明日报】负载型催化剂研制取得突破性进展
【瞧!我们的前沿科技】本报大连4月8日电(记者吴琳通讯员王增强)在现代化工中,90%以上的生产过程需要催化剂的参与。催化剂的应用可以改变化学反应速率,提高新物质、新材料的合成效率,是化工生产中必不可少的环节。其中,负载型金属催化剂在化学工业和环境清洁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但是,由于催化过程的复杂性,催化作用机理与催化剂设计存在着长期挑战,理论研究与实际应用过程存在着明显“鸿沟”。日前,大连理工大学刘家旭教授团队与华中师范大学郭彦炳教授课题组等科研人员组成的合作团队,在国际学术期刊《科学》发表文章,阐释了该团队在负载型催化剂研制方面取得的突破性进展。研究表明,在设计高效负载型催化剂时,需要精确构建金属与载体之间的界面结构,并充分利用氢在催化过程中的独特作用。团队研制了世界首套双光束原位透射红外光谱,在催化反应中发现了新机制。从2019年开始,团队反复实验及深入研讨,最终通过修饰氧化铈上的铂单位点,设...
2025.04.09 来源:光明日报 -
【科技日报】大连理工大学两所附属医院获“全国卫生健康系统先进集体”称号
近日,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国家卫生健康委等四部委联合发布表彰决定,大连理工大学附属中心医院、附属肿瘤医院荣获“全国卫生健康系统先进集体”称号。这是对医院综合实力的高度认可,也是大连理工大学近年来深化医教协同、大力推动医学科技创新的生动体现。大连理工大学附属中心医院。大连理工大学供图据介绍,近年来,大连理工大学高度重视附属医院的建设发展,充分发挥学校在学科交叉融合及科研平台建设中的优势,搭建协同创新平台,联合开展科研攻关,在医疗大数据、智能医学检测技术、智能医疗设备研发等领域取得丰硕合作成果,多项技术转化应用于临床,惠及广大患者。两所附属医院秉承“医教协同、科技兴院”的发展理念,深度融入学校“双一流”建设布局,依托大学资源优势,聚力人才培养、技术革新与服务升级,全面步入高质量发展快车道。未来,该校将持续探索人工智能、微纳机器人、医学大数据在医疗场景的应用,推动“精准医疗”“智能诊疗”迈向...
2025.04.07 来源:科技日报客户端 -
【大连日报·头版】大连理工大学两所附属医院获“全国卫生健康系统先进集体”称号
近日,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国家卫生健康委等四部委联合发布表彰决定,大连理工大学附属中心医院、附属肿瘤医院双双荣获“全国卫生健康系统先进集体”称号。大连理工大学医学部部长曲鹏说:“这一国家级的‘肯定’不仅是对医院综合实力的高度认可,更是学校近年来深化医教协同、大力推动医学科技创新的生动体现。”作为医学学科建设的重要支撑,近年来,大连理工大学高度重视附属医院的建设发展,充分发挥学校在学科交叉融合及科研平台建设中的优势,搭建协同创新平台,联合开展科研攻关,在医疗大数据、智能医学检测技术、智能医疗设备研发等领域取得丰硕合作成果,多项技术转化应用于临床,惠及广大患者。两所附属医院秉承“医教协同、科技兴院”的发展理念,深度融入学校“双一流”建设布局,依托大学资源优势,聚力人才培养、技术革新与服务升级,全面步入高质量发展快车道。未来,大连理工大学将持续探索人工智能、微纳机器人、医学大数据在医疗场景...
2025.04.06 来源:大连日报 -
【辽宁日报】最辽宁——林皋
新中国成立之初,我国大坝抗震技术近乎空白。1956年,27岁的林皋带领年轻教师和同学们从零开始,通过自行设计制作的激振和测振仪器设备,在我国率先开展大坝抗震试验。几十年来,他参与了我国多项重点科技攻关项目,研究成果覆盖了抗震研究从理论到实践的全过程。林皋,1929年生,1946年考入清华大学土木工程系。大学毕业后,他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奔赴东北,投身于祖国的水利水电事业。大连理工大学教授、水利工程与地震工程抗震专家,1997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原文链接:https://epaper.lnd.com.cn/lnrbepaper/pad/con/202504/06/content_279696.htm
2025.04.06 来源:辽宁日报 -
【光明日报】大学开了“体重管理”课
“希望选修这门课既能让我做好体重管理,又能在个人生活能力和自信心建设方面获得提升。”大连理工大学电气工程学院的戴鑫同学对“体重管理”训练课期待满满。为响应国家“体重管理年”行动号召,近日,大连理工大学面向身体质量指数(BMI)≥30的学生群体开设“体重管理”特色训练课程,设置连续21天的短期和更长周期的干预计划,利用课外时间(周一至周五晚间、周六和周日日间)组织专项学习,搭建包括科学锻炼、健康饮食和心理疏导多维度的特色课程平台,提升学生体重管理意识,拥抱健康生活方式。学生线上报名课程后,需要完成包括血压、体成分、心肺耐力和情绪评估等内容的课前普查,从而针对性地制定科学有效的体重管理方案。在科学锻炼课程环节,学生将在专业老师的指导下连续完成21天有计划、多类型、针对性的陆上训练和水中训练。其中,陆上训练多采用垫上动作,搭配弹力带、瑜伽球、踏板等运动器材进行;水中训练则包括水中健身操和游泳。运动记...
2025.03.31 来源:光明日报 -
【科技日报】九旬院士林皋:共和国大坝抗震事业的“拓荒牛”
【弘扬科学家精神】三张斑驳书桌、四个文件柜、层层叠叠的书籍手稿,笔尖沙沙划过草稿纸……在一厚摞文献后面,96岁的中国科学院院士、水利工程与地震工程抗震专家、大连理工大学教授林皋正伏案疾书。在案头,1977年版远东英汉大辞典的书脊早已开裂,压着他近期在国际学术研讨会上作的全英文报告;保温杯旁散落着剪报,白鹤滩水电站的新闻旁批注着密密麻麻的公式。林皋院士的“抗震人生”已超越物理维度——那些镌刻在共和国大地上的水利工程,既是科技的丰碑,更是一个科学家用生命夯筑的精神长城。岷江逆行一生诠释科研报国初心2008年5月,岷江峡谷震颤未息,一叶冲锋舟在浑浊江水中艰难穿行,山体滑坡的碎石还在砸向156米高的坝顶。“再近些!”已近耄耋之年的老人坐在冲锋舟上,他半个身子探出舟身,紧盯混凝土面板上狰狞的裂缝——那是汶川地震留给紫坪铺大坝的伤痕。地震发生后,林皋心急如焚、寝食难安。四川水利水电建设发达,大坝众多,关乎成都平...
2025.03.25 来源:科技日报 -
【央视新闻】世界睡眠日|“深睡小屋”助力健康睡眠
2025年3月21日是第25个世界睡眠日。在大连理工大学,学校今年新建设了“深睡小屋”,助力师生健康睡眠。
2025.03.24 来源:央视新闻 -
【人民日报】大连理工大学建设“深睡小屋”助力师生健康睡眠
今年3月21日是第25个世界睡眠日,为引导师生关注睡眠健康,大连理工大学通过建设“深睡小屋”,举办“好心情助睡眠”工作坊,“睡眠充电站”心理沙龙,助力师生健康睡眠。“深睡小屋”配备放松椅、睡眠减压仓、助眠床等设备,师生可以通过放松训练、脑波监测、身体按摩放松等多途径缓解焦虑、抑郁情绪,改善睡眠。依托“深睡小屋”等载体,学校坚持长期开设“好心情助睡眠”工作坊,针对学生四六级考试、考研、期末考试等重要生活事件提供压力舒缓的途径和方法,通过提升学生的压力应对与情绪管理能力,减少和调控负性情绪,提升睡眠质量。同时,定期举办“睡眠充电站”心理沙龙,将生物反馈技术运用到睡眠干预中,师生可以通过设备监测的脑电、肌电和心率变异性指标,观察到自己的压力状态变化,并进行针对性的心理训练,以改善睡眠质量。未来,学校也将持续关注师生睡眠健康需求,定期开展睡眠主题科普和放松训练活动,帮助师生从科学作息中积蓄能量,以更...
2025.03.22 来源:人民日报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