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师者如光】辽宁省优秀教师:韩秀友
【师者寄语】立德树人,传道授业,结合专业特色积极开展课程思政育人,加强学生创新思维与实践操作训练,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和高尚品格的优秀人才。面向国家重大需求和国际科技前沿,带领指导学生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和自主科技创新,树立责任担当,为科技强国贡献大工力量,为行业领域培养拔尖创新人才。面向大工“双一流”建设“加速跑”目标,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发挥一线教师的主体作用,以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为学校事业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韩秀友光电工程与仪器科学学院韩秀友教授,长期致力于微波光子技术、集成光子技术创新以及新一代宽带通信、卫星通信、雷达等领域的应用研究。他在教学方面积极探索,主持了多项国家本科教学工程项目、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构建的人才培养模式荣获辽宁省高校本科教学成果一等奖。他始终将立德树人贯穿学生培养全过程,坚持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荣获辽宁省首届优秀研...
2023.10.11 来源:党委宣传部 新闻中心 -
【学在大工】2023年辽宁省大学生年度人物:赵猛
【榜样寄语】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踏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新征程,新的复兴画卷正徐徐展开。新时代需要青年人挺起脊梁、挑起担当。作为一名博士研究生,我将继续立足国家重大需求,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把自己的科学追求融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伟大事业中去,争做新时代东北振兴“跳高队”的排头兵!——赵猛机械工程学院博士研究生赵猛,师从王福吉教授,在大工的10年间,累计发表论文10余篇,授权专利20多项,获博士生国家奖学金、辽宁省优秀博士论文单项奖学金等奖励,获评辽宁省大学生年度人物、博士生“学术之星”等荣誉。他铭记大工精神,专注思考、勤于实践,用实际行动服务国家重大需求、解决“卡脖子”难题,组织成立“精工利刃”创新创业团队,获第六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全国金奖,指导本科生团队获第八届“互联网+”大赛全国金奖。他坚持科研创新双向联动、持续提...
2023.10.09 来源:党委学生工作部 党委宣传部 新闻中心 -
【一融双高】化工学院党委以“五航五融”打造“党建+综合”特色化工模式
化工学院党委紧跟学校党委决策部署和建设方向,在落实党代会精神、推进“三大工程”上谋发展,将“五个坚定不移”全面融入学院事业发展全领域、全过程,树立“三个正确价值导向”,突出“党建引领发展、党建保障改革”主基调,牢牢把握“五航五融”推进“党建+综合”试点建设,抓实抓好“抓党建”与“促发展”高度统一,突出做好全国党建标杆院系成果辐射,以“一融双高”新成效新提升在新征程上跑出“化工速度”。党建领航,思想同心,完善融合发展保障体系,破除制约发展制度壁垒凝聚思想共识,学院党委深刻认识学校改革的重大意义,通过分层分级召开会议、深入调研等,把师生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学校党委各项决策部署上来。坚持制度先行,推动制度优势与治理效能的协同提升,制定《化工学院财务管理制度》《化工学院院级经费管理办法》《化工学院整治学院内评审请托行为实施办法(试行)》《化工学院研究生导师招生资格审核工作实施办法(2023年试行)》等24...
2023.10.09 来源:党委组织部(党校) 化工学院 -
【创新在大工】机械工程学院在水下气泡操控研究领域取得重要进展
气泡广泛存在于自然环境、生物体以及工业生产中,气泡多功能操控在微流控、沸腾传热和界面减阻等领域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近年来,光响应气泡操控技术因其非接触和高时空精度的优点引起了广泛的关注。然而,现有光响应表面存在驱动力小和气泡操控能力弱等问题。近日,机械工程学院刘亚华教授课题组设计制备了一种光热释电超滑表面,利用近红外光实现了水下气泡快速输运、分割、合并和脱离等多功能高效操控,并揭示了其机理。该研究成果以“Versatilebubblemaneuveringonphotopyroelectricslipperysurfaces”为题发表在国际期刊《自然·通讯》(NatureCommunications)上。光热释电超滑表面由从上到下的超滑层、热释电层和光热层组成,其高效气泡操控源于近红外光作用下表面产生的强大驱动力。首先,当近红外光照射气泡边缘后产生介电润湿现象,气泡被光照射的一侧接触角变大,引起非对称变形,进而产生拉普拉斯力驱动气泡远离光源。同时,近红外光照射表面引...
2023.10.07 来源:机械工程学院 -
【师者如光】辽宁省先进集体: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金属凝固与电磁调控团队
大连理工大学金属凝固与电磁调控团队由李廷举教授和王同敏教授领衔,现有教师15人,其中教授11人,副教授1人,工程师3人;其中国家级高端人才2人,国家级四青人才4人,培养博新计划人才1人,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首席科学家1人,国务院学科评议组成员1人,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2人。自2006年成立以来,团队紧密围绕国家重大工程的“卡脖子”问题,深耕金属凝固控制、连续铸造和电磁场在材料制备中的应用等领域,攻坚克难,自主创新,多项科研成果打破国外封锁,为我国制造强国重点领域带来产业升级和行业革新。潜心攻关结硕果服务国家重大需求团队立足国家重大需求,潜心攻关,开拓创新,多项成果实现突破:发明了非真空下大盘重CuCrZr合金连铸过程元素及凝固组织电磁调控技术,与企业合作建立了世界首条高强高导铜铬锆合金水平电磁连铸生产线,生产的接触线性能在国内外报道中最高,助力京沪高铁实现冲高段时速达486.1km/h,刷新了世界铁路运营试验最高速度;研制...
2023.10.07 来源: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党委宣传部 新闻中心 -
【创新在大工】我校教师参与中国第13次北极科考凯旋归来
9月27日,中国第13次北冰洋科学考察队搭乘“雪龙2”号极地科考破冰船顺利抵达上海,圆满完成本次科考任务。我校运载工程与力学学部陈晓东老师随船归来。科考期间,考察队搭乘“雪龙2”号抵达北纬90°暨北极点区域,这是我国科考船首次抵达北极点区域开展综合调查,陈晓东也成为我国首位抵达北极点并开展现场采样的海冰力学研究人员。他主要参与走航海冰观测及海冰力学性质测试方面的工作,在47个大洋站位、6个短期冰站和1个长期冰站作业期间,完成了包括海冰力学性质现场测试及采集、走航海冰参数自动化观测、无人机观测等任务,共采集海冰冰坯试样0.52立方米、冰芯柱试样181柱,其中在北极点采集冰芯试样15柱,填补了我国海冰物理力学性质研究在该区域的数据空白。陈晓东进行的两项工作——首次针对北极海冰开展冲击载荷作用下海冰力学性质的现场试验工作与基于双目成像的海冰厚度无人化智能观测工作——均被纳入第13次北冰洋科学考察的研究亮点。工作之余,...
2023.10.07 来源:大连理工大学官微 -
贾振元校长与师生共度中秋佳节
中秋佳节,丹桂飘香。9月29日,在中华民族传统佳节中秋节来临之际,校长贾振元来到学生文化中心青年之家、西山生活区,开展“文化中秋,幸福大工”主题座谈,与师生共度佳节。校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吴松全出席,师生代表参加座谈。座谈由校团委书记刘精晶主持。贾振元代表学校向全校师生表达节日问候,向参会师生征求对学校发展的意见建议,并积极给出了回应。他表示,学生的美好期待是我们一直努力的目标,当前,学校正着力推动“卓越大工”“魅力大工”“幸福大工”三大工程建设,希望广大同学立志高远、加速卓越,与学校一道共同把我们的大工建设的更加美好。学生代表杨翕焱、徐晨、王新奥、王子骜分别就大学生活体验、成长期待等作交流发言,教师代表陈国清、郑皓、张若天先后就思政教育、人才培养等作交流发言。与会师生在喜庆祥和的氛围中热烈交流。座谈会后,贾振元来到西山生活区,参加学校及各学部(学院)为留校学生组织的民俗文化活动,与同学们...
2023.09.30 来源:党委宣传部 新闻中心 -
“校园苏州日”走进我校 贾振元校长会见苏州市委领导一行
9月27日,“校园苏州日”——走进大连理工大学系列活动、苏州创新创业环境推介会举办。活动前,校长贾振元在主楼312室会见了苏州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祁松一行。副校长朱方伟,国内合作与联络处、校团委、学生就业指导中心等单位负责人参加会见。贾振元对祁松一行来校推进合作表示欢迎,相信“校园苏州日”活动的举办,能够为大工青年学子提供优质的平台,营造舒心的环境。未来,希望与苏州在人才共育、平台共建等方面强化合作,努力实现互惠互利、共赢发展。祁松表示,苏州正努力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着力吸纳国内名校人才,大连理工大学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方面优势突出,希望更多大工学子来到苏州创新创业、实现梦想,与大工探索深化校地合作新模式,打造校地合作新典范。活动上,朱方伟、祁松分别致辞,苏州团市委负责人向大工学子作城市推介,校友代表交流发言,举行苏州相城—大连理工大学青年人才驿站揭牌仪式、苏州相城—大连理工大学博士后协同...
2023.09.29 来源:党委宣传部 新闻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