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在大工】奥运冠军李晓霞做客“百川讲堂”分享体育经历 传递国球奥运精神
4月18日,乒乓球全满贯得主、奥运冠军、中国乒乓球队女队原队长、霞旅公益发起人李晓霞做客“百川讲堂”第271期,带来《国球之光耀辽沈,霞旅大连理工大学站》主题讲座。副校长康旭东,校团委、体育与健康学院、霞旅团队的教师代表,各学院、各书院的青年学生以及百川会员共计300余人到场聆听讲座。“没有天生的冠军,只有把伤疤磨成茧的坚持。”讲座中,李晓霞微笑回忆起自己的训练生涯:从7岁被教练“拖”着进训练场,到14岁斩获全国冠军;从10岁孤身赴山东训练,到2012年伦敦奥运会惊天逆转夺冠。她坦言:“人生没有白走的路,每个挫折都是成长的勋章。”李晓霞同时分享了她对国球精神、体育精神的理解,她用自己的人生经验,鼓励青年大学生应心怀梦想、敢于拼搏、不言放弃、努力奋斗。教育离不开体育,它强健体魄,更强大内心。从竞技场转战高校讲台的李晓霞,如今更关注体育的普惠价值。她发起“霞旅公益计划”在贵州山区搭建移动球台,为山区儿童提供...
2025.04.20 来源:校团委 -
【创新在大工】力航学院团队突破连续型机器人末端位置—姿态协同精准跟踪控制技术瓶颈
近日,力学与航空航天学院力学系、工业装备结构分析优化与CAE软件全国重点实验室彭海军教授团队,在机器人动力学与控制基础研究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成果“绳驱张拉连续型机器人的位姿跟踪控制”(Positionandorientationtrackingcontrolofacable-driventensegritycontinuumrobot)在机器人专业顶级期刊《IEEE机器人汇刊》(IEEETransactionsonRobotics,TRO)上发表论文。这是以我校为第一单位在该期刊上发表的首篇学术论文。该研究通过建立绳驱张拉连续型机器人的多体系统动力学模型,提出末端轨迹跟踪瞬时最优控制方法,率先突破了连续型机器人末端位置-姿态协同精准跟踪控制技术瓶颈。彭海军为论文的唯一通讯作者,团队的助理研究员李飞为第一作者。上海交通大学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谷国迎教授,我校机械工程学院王永青教授、力学与航空航天学院博士生杨浩为共同作者。连续型机器人因自身细长结构特点和连续大变形能力,具有出色的狭小环境适应性和人机交...
2025.04.17 来源:力学与航空航天学院 -
【师者如光】卢玉峰:深耕数学沃土四十载 基础学科是科技创新的“根”
四月风暖,大连理工大学校园春意渐浓。在数学科学学院五楼的一间办公室内,卢玉峰教授轻拿起一本1982年版的英文数学教材翻看着。书页泛黄卷边,扉页上的签名已模糊难辨,唯有页间密密麻麻的公式推导与彩色批注,记录着主人40载春秋的耕耘。它的主人卢玉峰轻抚书脊笑道:“当年用5毛钱淘来的宝贝,可没想到它会陪我从青丝到白头。”在大数据与人工智能浪潮席卷全球的今天,数学作为“科学之母”的价值愈发凸显。这位坚守数学讲台40载的学者,用毕生实践诠释着基础学科的深层意义。从“三活教学法”的创新到“华罗庚班”的开拓,从课堂板书到学科建设,他以数学教育为支点,撬动着人才培养与科技创新的深层命题。在三尺讲台重构知识生命力“数学教学的核心不是传授知识,而是锻造思维方式。”面对人工智能发展对传统教育的冲击,卢玉峰展现出数学教育者的清醒。4月17日,见到记者到来,卢玉峰打开了数学教学的话匣子,向记者娓娓道来。他认为,在算法替代计算...
2025.04.17 来源:中国科技网 -
【强能力·促发展】31个单位近90名骨干教师集训数字素养能力
近日,我校为期4天的教师数字素养能力提升集训营举行。本次以“大模型在高校场景的应用探索与实践”为主题的集训营,吸引了来自全校31个单位的近90名骨干教师报名参加。集训营通过“理论教学+实战实训+成果转化”三位一体培养模式,使参训教师在人工智能大模型应用、智能体部署、RISC-V架构技术、数据安全防护四大核心领域的能力得到了显著提升,为学校教育数字化转型注入强劲动力。落实工作要点 锚定数智教育新方向开学伊始,教师发展中心积极谋划,认真落实关于提升教师数字素养和能力提升的工作要求。此次集训营依托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的顶尖科研力量,针对我校教师在AI工具应用、智能技术融合等方面的能力短板,定制了包含DeepSeek、KIMI、豆包等主流大模型工具操作、智能体本地化部署全流程、RISC-V芯片架构与AI融合场景分析、NAS存储系统安全防护等12门核心课程。培训团队以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结合案例讲授了技术原理、操作步骤、实...
2025.04.17 来源:教师发展中心 -
【锻造新优势】我校代表团赴欧洲访问 达成多项国际合作
4月7日至11日,党委常务副书记宋丹出访奥地利和德国,重点推进医学与商学领域的国际科研合作、人才联合培养,与国际知名机构、当地高校深入交流并达成多项共识,为学校一流大学建设拓展全球合作网络。国际合作与交流处相关负责人陪同出访,医学部、经济管理学院负责人及教师参加部分访问活动。在维也纳举办的国际商学院协会(AACSB)2025全球成员大会上,宋丹会见了国际商学院协会总裁兼首席执行官LilyBi,执行副总裁、首席成员官、亚太区执行董事GeoffPerry,介绍了我校发展概况,重点推介了经济管理学院国际化发展历史及发展理念,并就全球化案例推广及资源共享、对接国际商科教育标准、强化与全球顶尖商学院及企业合作网络等工作计划开展深入研讨。LilyBi与GeoffPerry高度肯定了我校经济管理学院的发展,表示国际商学院协会愿意为全球商学院提供交流合作机会,希望大工能持续支持经济管理学院在国际平台上发展,并邀请经济管理学院参与AACSB后续会议,...
2025.04.17 来源:国际合作与交流处(港澳台事务办公室) -
【学在大工】秋叶品牌创始人张志做客“百川讲堂” 解读AI时代的职场突围战
近日,全网4000万+粉丝的秋叶品牌创始人张志(秋叶大叔)做客“百川讲堂”第269期,带来主题讲座《拥抱AI红利——智能时代的职场突围战》。校团委教师代表,各学院、书院的青年学生,百川会员等500余人到现场聆听讲座。“未来文盲不是不识字,而是不会向AI提问题的人”。张志现场演示了如何用精准提问5分钟生成专业级商业计划书。他指出,新一代职场人需掌握“DS提问法”——不需要复杂技巧,只需清晰表达需求,如“用费曼学习法给小学生讲清AI智能体与工作流的区别”,就可以清楚告诉AI需要什么答案。“AI不是‘思考替代品’,而是‘思维加速器’。”张志以畅销书《秒懂AI写作》为例,揭秘“人机协同”秘诀:人工负责创意构思与质量把控,AI承担素材搜集、文案润色等重复劳动。“就像用AI润色10万字书稿,风格统一只需1小时,这是传统编辑难以企及的速度。”他强调,真正的竞争力在于将个人专长与AI算力有机融合,就像摄影师不会只带一个镜头,AI时代要学会...
2025.04.17 来源:校团委 -
爱心汇聚 热血传递 2025年无偿献血工作有序开展
“献出可再生的血液,也许就能拯救一条宝贵生命,这种感觉真的很美好。”求实书院2024级本科生李晨溪献血后分享道。为积极响应大连市2025年血液保障工作,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学校于4月10日正式启动无偿献血工作,吸引了师生踊跃参与。4月15日,校党委书记项昌乐、副校长康旭东到现场慰问献血师生,称赞广大师生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大爱情怀和社会担当,同时要求各部门、学院切实做好各项服务保障工作,确保献血工作安全有序进行。“这已经是我第5次参与献血了,每一次的经历,都让我愈加感受到生命的珍贵和给予的快乐。”化工学院2023级硕士研究生付世豪自入学以来便积极投身无偿献血,以自己的行动为身边同学树立榜样。活动现场气氛热烈而温馨,前来献血的师生们在志愿者与大连市血液中心工作人员的引导下,有条不紊地进行登记、体检、化验、采血。献血活动将持续至4月22日。今年,校团委联合相关职能部门、各学院(医学部)以及大工...
2025.04.16 来源:校团委 -
【锻造新优势】凌水河中水利用工程竣工通水
4月15日上午,凌水河中水利用工程竣工仪式在我校凌水湖畔举行。校长贾振元出席仪式,并宣布“凌水河中水利用工程正式通水”。大连高新区党工委书记骆东升,辽宁省生态环境厅党组成员、副厅长金起龙,大连市人民政府副秘书长王帅章,大连海事大学党委书记许民强,高级经理学院常务副院长、党委副书记薛徽,国家海洋环境监测中心副主任赵建华出席仪式。学校副校长姚山在仪式上致辞。学校党委常委韩轶以及学校相关职能部门、高新区管委会相关内设部门、工程建设单位代表参加活动。出席仪式领导共同启动通水装置姚山在致辞中表示,凌水河中水利用工程解决了凌水湖的持续、稳定水源供应问题,实现了大工师生和校友们多年来治理凌水河的心愿,对维护河湖生态、涵养两岸生机意义重大,惠及大连理工大学以及周边单位、周边居民。这是市委、市政府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生动实践、支持教育发展的具体行动,也是市校协同发展的标志性成果。期待学校与大连市以及高新区在更...
2025.04.16 来源:党委宣传部 新闻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