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锻造新优势】市内校区东院教学楼、办公楼及培训学员公寓修葺一新
日前,由校园管理与修缮中心(以下简称“修缮中心”)、培训中心实施的市内校区东院教学楼、办公楼、培训学员公寓三个维修改造项目,顺利完成竣工验收,为2025年培训中心工作注入全新活力。培训中心教学楼建成于1918年,属于未定级登记不可移动文物,本次修缮对这座见证百年风雨的建筑进行内部系统性改造,推动安全升级、文脉延续、功能优化。全面改造水电暖系统,彻底消除安全隐患,提升使用舒适度;走廊、前厅采用石膏雕花吊顶,搭配仿古灯具,还原历史风貌;休闲展厅采用大理石地面、石材套口、软膜天花等方式实现古建肌理与现代功能的融合。多媒体教室保留了原有的结构钢梁,融入工业美学设计,可容纳180人,空间利用率大幅提升。门厅改造前后对比音乐教室改造前后对比多媒体教室改造前后对比培训中心学员公寓建成于1994年,本次改造则围绕高效、互动、舒适的主题展开,实现交通优化、功能提升、智能人居。新增了3部电梯,增加室外连廊,连通另外一座学...
2025.04.29 来源:校园管理与修缮中心 -
【师者如光】郭旭院士获评“全国先进工作者”
4月28日上午,庆祝中华全国总工会成立100周年暨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在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出席大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强调,新时代新征程,必须紧紧围绕党的中心任务,汇聚起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群众的磅礴力量,脚踏实地、奋发进取、拼搏奉献,一步一个脚印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变成现实。会上表彰了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中国科学院院士、我校力学与航空航天学院教授郭旭获评“全国先进工作者”。深耕基础研究,科技创新硕果累累多年来,郭旭院士从事计算力学、结构优化研究以及自主可控CAE软件研发,系统性创新硕果累累。他创立基于显式几何描述的结构拓扑优化新框架,引领拓扑优化前沿研究;破解长期存在的奇异最优解难题,为拓扑优化深入发展清除障碍;领导国家重大通用CAE求解器软件、重要装备专用结构分析与优化软件等核心自主可控CAE软件攻关,推动了我国CAE软件自主化进程...
2025.04.28 来源:校工会 -
【创新在大工】我校科研团队将参与嫦娥八号任务
4月24日,以“海上生明月九天揽星河”为主题的2025年“中国航天日”主场活动启动仪式在上海市举办。中国国家航天局发布多个航天领域重大信息,其中包括嫦娥八号月球探测任务的10项合作项目。我校力学与航空航天学院微纳卫星与深空探测团队参与的“月面多功能操作机器人暨移动充电站”项目入选。嫦娥八号任务合作项目遴选结果发布现场图(图源:国家航天局)嫦娥八号计划于2029年前后发射,作为我国国际月球科研站的先导任务,其将开展月球极区科学探测及月球科研站关键技术验证。“月面多功能操作机器人暨移动充电站”项目由香港科技大学主导,联同香港、内地以及国际单位,携手实现从概念、研制、生产、测试到系统的前沿航天技术创新。据项目负责人香港科技大学太空科学与技术研究院院长于宏宇教授早前介绍,该机器人配备双机械臂,用以布置和安装仪器、采集月面样品等。此外,机器人的另一特点是有太阳能电池,可提供无线充电的功能,以移动充电站的形式为...
2025.04.27 来源:力学与航空航天学院 -
学校举办“全民国家安全教育 走深走实十周年”主题系列活动
今年4月15日是第十个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为深入学习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学校于4月持续开展“4·15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系列活动,营造“天天都是4·15”的浓厚氛围。打造国安特色宣教品牌摄制“校园中的国家安全”系列宣传片,以师生在校园中的工作、学习、生活为基础,通过案例警示教育、师生切身经历、日常工作展现、科研成果展示等形式详解国家安全20个领域,深刻解析总体国家安全观的内涵。推出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纪念版周历,将国家安全成果融入校园文创产品,以新形式的宣传载体来传播国家安全文化。开展国安主题实践活动组织师生走进大连市应急安全教育体验馆,通过3D、VR、红外体感等数字媒体展示技术,开展交通、消防、防电诈等社会安全领域主题教育。开展国家安全主题党日、主题团日、主题班会等活动,组织师生代表开展总体国家安全观宣讲。举办线上国家安全知识竞赛,以赛促学,让学生深入学习总体国家安全观等内容。参加国安素养展示活动组建辽...
2025.04.27 来源:党委保卫部(保卫处) -
【锻造新优势】大工科技成果转化服务平台正式上线
4月26日,为迎接第25个“世界知识产权日”,加速科技成果转化,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我校科技成果转化服务平台正式上线,标志着我校在科技成果转化服务体系建设中迈入数字化、智能化新阶段。该平台具备双终端协同服务功能,已导入辽宁地区上万家企业信息。网页门户端为科研人员提供一站式服务,涵盖科技成果维护、专利信息管理等功能,可通过校园门户事务中心-科技成果转化及知识产权运营公共服务平台登录;企业和技术经理人则能在门户端搜索专利与成果信息、提交技术需求,并借助DeepSeek智能系统快速匹配技术专家。网页门户端网址https://tt.dlut.edu.cn/微信小程序端采用轻量化设计,方便移动端操作。企业用户可在线发布需求、浏览成果,科研人员能实时响应合作意向,实现从需求对接、方案沟通到转化服务的全流程线上化。科研人员还能通过小程序获取企业信息、技术需求、活动通知等资讯。微信小程序端平台搭载的DeepSeek智能系统,通过自然语言处理和大数...
2025.04.26 来源:科学技术研究院(科技合作与成果转化中心) -
【师者如光】夏广庆教授荣获2025年宇航领域“最美科技工作者”称号
4月24日,2025年宇航领域十大“最美科技工作者”获奖名单在中国航天大会“航天之夜·科学家嘉年华”活动上揭晓,我校力学与航空航天学院党委书记夏广庆教授名列其中。夏广庆,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大连理工大学力学与航空航天学院党委书记、工业装备结构分析优化与CAE软件全国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大连市微纳卫星与先进推进技术重点实验室主任。围绕国家在微纳卫星总体设计与应用、空间电推进系统平台等领域的重大战略需求,针对低轨和深空探测卫星的动力系统,研发了一系列性能优越的推进技术,为满足微纳卫星动力补偿和长周期姿轨控的任务需求发挥重要作用。带领团队开发了结合自研算法和开源库的高性能数值综合仿真平台,为降低先进空间推进设计成本、缩短研发周期提供了有力支撑。坚守“立德树人”的初心与使命,形成“一核三驱”工科人才培养新体系,在培养高层次拔尖创新型人才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宇航领域“最美科技工作者”评选宣传活动由中国宇航学...
2025.04.25 来源:大连理工大学官微 力学与航空航天学院 -
【辽宁日报·整版】为海参找“替抗”拿下全国金奖 一群00后从一个“蛋”开始的跨界挑战
从陆地到海洋、从牛羊到海参,通过蛋黄提取抗体,让海参健康又高产!在第十四届“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上,“海康宝——海水无抗养殖引领者”项目,从两千多个决赛项目中脱颖而出,夺得乡村振兴赛道金奖。他们都是00后!他们是大连理工大学生物工程学院的一群年轻人,胸怀梦想、活力四射。近日,记者走进这支年轻的队伍,去探访他们为海参养殖户送良方、解难题,把青春答卷写在广袤的“海洋牧场”上的故事。团队成员乘坐木筏前往参塘,监测使用“海康宝”后的海参生长情况。本版图片由受访者提供团队成员在庄河市海洋村进行产品使用效果的反馈收集。实验室中,“海康宝”团队成员认真观察工程菌发酵情况。天气渐暖,春花争相绽放,趁着清明假期,大连理工大学不少学生选择相约出游,踏青赏花。生物工程学院的大楼里,“海康宝”团队的成员们却选择“严守阵地”,为“海康宝”系列产品再“上新”紧锣密鼓地做着准备。“真香啊,闻起来有点儿像蛋糕...
2025.04.24 来源:辽宁日报 -
【锻造新优势】学校新增5个本科专业 获批全国首个智能分子工程专业
4月22日,教育部发布2025年普通高校本科专业目录,公布最新本科专业备案和审批结果,大连理工大学成功获批全国首个智能分子工程专业,以及临床医学、未来机器人、电子信息材料、智能无人系统技术共五个新专业。智能分子工程专业智能分子工程专业是物质创造领域走向高端化、绿色化、智能化发展的变革性新专业,涉及新材料、精准医疗、能源转型、电子信息等诸多领域。专业注重分子结构的创新和智能化设计,实现新物质的功能智能化、设计智能化和制造智能化,从而实现高性能原材料、高端化元器件、高精度传感器、高灵敏检测器等智能化制造和创造,推动相关高端产业链的转型和升级。智能分子工程专业设置以合成制造(Make)、精确测量(Measure)、模型计算(Model)为主线的“3M”基础课程体系,构建分子设计策略以及制造技术、分子开关、分子增感、分子染料、分子催化、分子生色等全新的专业课程体系,培养兼具数学和自然科学基础与AI技术的创新人才,服务智能...
2025.04.22 来源:大连理工大学官微、教务处(本科生招生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