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青年报】大连理工大学“连理·青春”主题快闪
近日,大连理工大学迎来第75个建校日。在全新落成的凌水湖畔,随着清澈的校歌歌声拂过湖面,“连理·青春”主题快闪精彩上演。大工学子载歌载舞、各显身手,共贺母校华诞!
2024.04.19 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 -
【中国社会科学报】不断深化对新质生产力的理解
恩格斯指出:“随着自然科学领域中每一个划时代的发现,唯物主义也必然要改变自己的形式。”当今世界,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将对人类生产模式、生活方式、价值理念产生深刻影响,必然引起马克思主义相关理论的变革。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新质生产力”这一创新性概念及其相关理论,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质生产力的一系列论述,为我们进一步深化对新质生产力的理解提供了根本遵循。“新质生产力”概念分析。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认为,生产力是人类在生产实践中形成的改造和影响自然以使其适合社会需要的物质力量。生产力具有客观现实性和社会历史性。深入理解生产力范畴,需要把握生产力的水平、性质、状况和发展要求等重要方面。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与生产力上述三方面的规定性紧密联系在一起,是指现实的生产力不断获得解放和发展的基本要求。新质生产力是先进生产力的具体体现...
2024.04.17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 -
【央视新闻】“强基计划”启动报名 这些关键领域基础学科要关注
这两天,“强基计划”试点高校陆续发布2024年“强基计划”招生简章。教育部2020年出台意见,在部分高校开展基础学科招生改革试点,称为“强基计划”,力求探索更科学、多维度的考核评价模式,为国家重大战略领域培养后备人才。强化对基础学科兴趣浓厚的考生进行选拔那么“强基计划”,适合哪些学生报考,今年又有哪些录取标准,我们一起来看一下。两类学生可以报考“强基计划”,一是综合素质优秀的考生,第二类是基础学科拔尖的学生,例如,在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学、信息学全国中学生学科奥林匹克竞赛中获得全国决赛一等奖或二等奖的考生。两类考生,都需要参加2024年高考。录取中,高考成绩占85%,校考成绩占15%。今年“强基计划”的选考科目要求增加化学,部分高校还在入围校考的考核办法中,加大了数学、物理等基础学科的权重。大连理工大学本科生招生办公室主任李琳:对于高考单科成绩优秀,在相关学科领域有突出表现的学生,我们给予破格入围机会...
2024.04.16 来源:央视新闻 -
【大连日报】打卡大连高校图书馆
一校、两地、三校区、五馆舍,大连理工大学图书馆总建筑面积达8.3万平方米。截至2023年底,图书馆拥有实体馆藏累计387万余册(件),订购98个平台254个数据库。其中,令希图书馆是为纪念力学家、教育家钱令希院士而命名的一座现代化图书馆,集教学与科研服务为一体,馆内环境舒适、自动化程度高,内外装潢华丽,被师生誉为“令希大酒店”。伯川图书馆,其名是为纪念著名教育家、大连理工大学主要创始人之一屈伯川先生,外观设计典雅而又具现代风范。在伯川图书馆的一楼,设有视听阅览室,以丰富的影音资源为依托,配备多项智能学习体验设备,是集影音鉴赏空间、休闲阅读空间、咖啡吧等于一体的美育培育空间。孟子曰“: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大连海事大学图书馆新馆充分利用方圆之美,方中带圆,圆中见方,线条流畅优美,在不失庄重的同时展现时代发展的气息。图书馆大厅中堂直接利用顶棚获得最大化自然采光,开阔明亮,可概览图书馆内部全貌。图书馆现有...
2024.04.15 来源:大连日报 -
【光明日报】大连理工大学创新开展国家安全教育
随着一名大学生轻轻点开虚拟环境中的“安”字标识,东北抗日义勇军纪念馆的场景随即在眼前展现。学生辅导员化身讲解员,在历史、现实、网络的空间中以深入浅出的话语在新中国国歌素材地讲述守护国家文化安全的重要意义,开展了一场跨越时空的情景教学。4月14日晚,在第9个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来临之际,大连理工大学精心策划、推出“成长奇妙夜”学生国家安全教育主题成长公开课。以数字化、智能化、网络化为媒介,云端链接新中国国歌素材地、抗日战争起始地、共和国工业奠基地,组织引领学生学习、见证、领会维护国家安全的意义,激发爱党爱国、矢志卓越的情怀,践行守护国家安全的责任。公开课以辽宁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为教材,开展学生国家安全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在东北抗日义勇军纪念馆讲述《义勇军进行曲》的创作背景和历程,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国歌素材背后的民族血脉;在“九·一八”历史博物馆,通过大量史实再现、跨时空现场教学等方式,引领学生不...
2024.04.15 来源:光明日报客户端 -
【中国教育报】探寻数字时代虚拟世界的育人规律
随着数字技术的迅猛发展,虚拟世界已然成为当代青年学生常态化的生活学习空间。这就必然要求教育工作者全景式把握虚拟世界这一新的育人场域,分析青年学生在其中的身份特征,探究育人规律,化解虚拟世界学生成长发展风险,筑牢教育阵地。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蓬勃发展,人类社会已经从工业时代进入数字时代。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加快建设数字中国。数字时代改变了人类社会生活生产方式,也深刻影响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数字化生存”成为学生的常态,虚拟世界成为他们生活学习的重要空间场域。全景式把握数字时代虚拟世界学生的身份特征,化解虚拟世界学生成长发展风险,探究虚拟世界育人规律,对推进现代化建设、培育时代新人具有重要意义。刻画数字时代虚拟世界学生的身份特征青年学生是社会发展的未来和可能。“数字化生存”已成为当代学生的重要存在方式,洞察和刻画数字时代虚拟世界学生的身份特征,是分析虚拟世界潜在风险、探究虚拟世界育人规律的...
2024.04.11 来源:中国教育报 -
【科学网】研究实现高能效电催化产氢
近日,大连理工大学杨明辉教授团队构建了高度晶格匹配结构的双相金属氮化物材料,并通过耦合肼降解来高效生产氢气,这有利于促进金属氮化物基电催化剂的发展,在低能耗制氢和环境保护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相关成果发表在《德国应用化学》。通过电解水开发高纯度、高能量密度的绿氢具有巨大的前景,但严重依赖昂贵且寿命有限的贵金属以及阳极析氧反应的缓慢热力学过程,导致电解水产氢成本高,阻碍了其商业化进程。本工作中,针对异质界面能量传输效率低的问题,团队提出了新的调控策略,设置富电子的氮化镍(Ni3N)和缺电子的氮化钴(Co3N)之间形成增强的局域电场,然后引入元素锰作为电场引擎,以此进一步激活电子在双相界面的重新分布。团队发现Ni3N和Co3N属于同一六方晶系,具有相似的单胞形状和晶格参数,晶面间距非常相似,将这两种晶格匹配的氮化物人为构筑在一起可以构建高质量的异质结构。优异的电子传输效率对材料的电催化性能至关重要。为了...
2024.04.02 来源:科学网 -
【教育部官网】大连理工大学着力加强高水平拔尖创新人才培养
大连理工大学认真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以国家战略发展对人才的新需求和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新要求为着力点,突出思政引领、专业驱动、数字赋能、协同育人,着力培养更多高水平拔尖创新人才。传承红色基因,加强思政育人。以入选教育部“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高校为契机,传承“由党创办、为党服务”红色基因,完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体系。依托全国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开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课程,建设“6+1+4”大思政课程体系(即,以6门思政公共必修课为骨干,以思政课社会实践为依托,以“四史”课为支撑),开启百人百讲“U型教室O型课堂”形势与政策课全新教学模式。主持完成教育部哲学社科重大课题攻关项目“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研究”。依托国家级课程思政教学研究示范中心,构建“学科、专业、课程、教师、教材+思政”五位一体的课程思政建设体系,实...
2024.03.27 来源:教育部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