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经济日报】老工业基地如何走稳转型路
大连作为我国重要的装备制造产业基地,工业基础雄厚、产业门类齐全,一直在工业经济发展中走在前列。面对数字经济发展浪潮,面对新赛道新需求的冲击,这个老牌装备制造产业基地该如何延续优势,百尺竿头更进一步?锻长板、补短板,在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之路上奋力前行成为大连的发展选择。4月23日,大连市统计局通报了一季度全市经济运行情况。一季度,大连市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2%,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3.1%,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9%。作为我国重要的装备制造产业基地之一,辽宁省大连市产业基础雄厚,具有一定的行业比较优势,保持了不错的发展势头。不过,面对装备制造业发展的新赛道、新要求,大连也面临着数字化转型步伐与智能化发展要求存在一定差距、高端装备制造产业集群效应不突出、入选国家级绿色工厂的企业数量偏少等新问题。大连该如何在装备制造业领域中继续保持“领先一步”的优势?经济日报记者日前深入大连相关行业...
2024.05.07 来源:经济日报 -
【大连日报】学习习近平文化思想 建设文化强国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坚持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深刻总结并充分运用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的历史经验,从新的实际出发,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习近平总书记在新时代文化建设方面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内涵十分丰富、论述极为深刻,是新时代党领导文化建设实践经验的理论总结,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构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文化篇,形成了习近平文化思想。学习习近平文化思想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习近平总书记围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发表的一系列重要论述,立意高远,内涵丰富,思想深刻,对于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坚定文化自信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具有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
2024.05.06 来源:大连日报 -
【科技日报】多尺度浸入式打印实现“大小通吃”
图为利用多尺度浸入式打印策略打印的异质人类眼球结构。受访者供图◎实习记者于紫月“嗡嗡嗡……”30厘米见方的操作台上,一根3D打印针头扎进透明“果冻”中,针口处不断挤出一根“红线”,在“果冻”中沿着电脑规划好的路线来回移动“作画”。当针头自下而上移动到“果冻”上端时,只要按下暂停键,再将一层新“果冻”叠加到旧“果冻”上面,针头又开始“画”起来。最终,一颗高约6.5厘米的红色心形3D模型被仅有1.27厘米长的小针头精准打印出来。近日,正在美国内华达大学交流学习的大连理工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博士生张诚在视频连线中,向记者展示了浸入式生物3D打印技术。“我们用的‘红线’,是可以模拟细胞外环境的水凝胶生物材料。它有一个很形象的名称,叫‘生物墨水’。”张诚解释,这种利用生物墨水打印生物器官或组织的浸入式打印技术,是生物3D打印的重要分支。大连理工大学机械工程学院教授赵丹阳告诉记者,以往浸入式生物3D打印技术,只能用小针头...
2024.04.30 来源:科技日报 -
【中国科学报】研发阻燃又抗冻的准固态电解质
本报讯(见习记者孙丹宁)近日,大连理工大学教授董旭峰与黄昊合作,在先进宽温域、高安全性复合准固态电解质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相关成果发表于《能源存储材料》。传统液体电解质面临诸多挑战,如易燃、泄漏以及有限的工作温度范围等,阻碍了电化学储能装置的发展。准固态电解质(QSE)有望克服这些局限性。水凝胶电解质具有优异的离子传导性、灵活性、功能性以及低成本和环境兼容性,是理想的QSE材料,但也存在较窄的电化学窗口、较低的机械强度以及易冻性等问题。研究人员展示了一种新型“叶脉叶肉”结构准固态凝胶电解质的创新设计与制备。灵感源于天然材料——树叶,静电纺丝纳米纤维网络充当“叶脉”,提供有力的支撑与抗穿刺性;利用紫外线固化技术,在纳米纤维的外层原位生成CG-PAM双组分凝胶涂层,形成“叶肉”结构。研究获得的QSE具备稳定的电化学性能以及独特的功能性,特别是阻燃性与抗冻性显著提高。这种QSE材料展示出优异的阻燃性、宽电化学...
2024.04.29 来源:中国科学报 -
【中国教育新闻网】大连理工大学:拥抱“书式”生活,以书为友
中国教育报-中国教育新闻网讯(记者刘玉通讯员王增强)“读书延伸了精神的快乐!”“读书让我更加坦然地面对生活!”……近日,大连理工大学“尚友”读书会的同学们聚在一起,分享读书感悟。“尚友”读书会,取名自孟子“尚友古人”的概念,2019年成立。“这是一个可以真诚交流、互相学习的平台,在讨论中看清自己也看见别人,在学习中进步。”“尚友”读书会成立5年多来,有300多名热爱阅读的学生先后加入其中,成为读书会的“常客”,拥抱“书式”生活。他们中有本科生、研究生,有教师和毕业校友,大家共同相聚图书馆“深阅读”,与《路遥传》作者厚夫教授一起读《平凡的世界》,与物理学教授共读《三体》,与中文系老师共读《围城》,甚至二论《红楼梦》、三议《人生》,以书为友、以书会友。甚至,毕业后的学生在工作之余,时常返校参加阅读活动。在大连理工大学,还有海边读书会。青年学子们围坐于沙滩,齐诵“一个人可以被毁灭,但不能被打败”,为那...
2024.04.24 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 -
【光明日报】大连理工大学:让书香浸润校园
“读书延伸了精神的快乐”“读书让我更加坦然地面对生活”……在世界读书日到来之际,大连理工大学“尚友”读书会的同学们像往常一样,再次相聚、分享读书感悟。“这是一个可以真诚交流、互相学习的平台,在讨论中看清自己也看见别人,在学习中进步。”已加入读书会5年的钱坤同学介绍自己喜欢这里的原因。“尚友”读书会,取名自孟子“尚友古人”的概念,2019年成立。在5年多的时间里,300多位像李春伟一样热爱阅读的学生先后加入其中,成为读书会的“常客”。他们中有本科生、研究生,有教师和毕业校友,每周相聚图书馆“深阅读”,与《路遥传》作者厚夫教授一起读《平凡的世界》、与物理学教授共读《三体》、与中文系老师共读《围城》,甚至二论《红楼梦》、三议《人生》,以书为友、以书会友。很多同学毕业后都不愿退出读书会微信群,还会在工作之余返校参加阅读活动。在大连理工大学,还有海边读书会,青年学子们围坐于沙滩;有春日读书会,同学们驻足花...
2024.04.23 来源:光明日报客户端 -
【大连日报·头版】越来越多大学毕业生选择留连
大连理工大学2024届毕业生春季双选会特设了东北振兴专区。受访单位供图本报讯(大连新闻传媒集团记者谢小芳)“在大连生活学习了7年,现在越来越离不开大连。”“3年的时光,让我深刻感受到了大连优美的自然环境,良好的产业基础和便利的生活条件。”“大连是我的家乡,当然要首选留在大连工作了。”“大学四年,大连见证了我的成长,我也坚定了立业大连、扎根大连的决心。”……城市振兴,人才先行。大连有高校31所,每年毕业生近10万人。这里的山海、这里的浪漫、这里的开放与创新,在他们的记忆中镌刻下深深的印记。青年学子们和这座城市一起成长,收获着各自的小幸福。你与我青春做伴,我为你安放梦想。大连是一座有梦想有希望的城市,大连也是一座让人才成就梦想的城市,正为更多人才留连提供便利、营造环境、搭建平台。毕业在即,越来越多毕业生选择继续留在大连,感受大连的呼吸、大连的心跳、大连的温度,也将在大连开创事业,实现自己的梦想。“7年...
2024.04.23 来源:大连日报 -
【中国青年报】大连理工大学“连理·青春”主题快闪
近日,大连理工大学迎来第75个建校日。在全新落成的凌水湖畔,随着清澈的校歌歌声拂过湖面,“连理·青春”主题快闪精彩上演。大工学子载歌载舞、各显身手,共贺母校华诞!
2024.04.19 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