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民日报官微】成绩逆袭至专业第一!她的秘诀是这些图
2022-2023学年,加权平均分93.31,专业排名第一,获国家奖学金等27项荣誉,成功保研......她就是大连理工大学未来技术学院人工智能专业2020级本科生邓菱儿。
2024.02.23 来源:人民日报 -
【中国青年报·头版】科研新生代与国产大飞机共成长
今年国产大飞机C919首次服务春运,4架投入使用的国产大飞机全部执行全国春运任务。这让参与C919项目的中航沈飞民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沈飞民机”)飞机设计师赵东阳觉得,又是一个“激动人心的时刻”。赵东阳上大学时,航空界的一位老前辈对他们说:老一辈航空人为祖国的航空事业拼搏了一辈子,现在航空事业的接力棒交到你们手中了。“我心里突然有了一种神圣感,有职业的责任、历史的重任,我想用自己的微薄力量去参与完成。”毕业后10余年工作生涯里,他见证了国产飞机事业的发展,也见证了自己的青春与成长。近日,中青报·中青网记者来到沈阳航空产业园。展厅中白蓝绿三色涂装的流线型大型客机C919、涂有彩色尾翼的国产支线客机ARJ21等飞机模型依次排列,墙上“航空报国”4个大字格外醒目。站在C919飞机模型前,赵东阳自豪地告诉记者,“在同类机型中,C919的设计技术水平处于前列。随着未来投入使用的数量越来越多,大家会有更多的机会乘坐我...
2024.02.23 来源:中国青年报 -
【中国高等教育】贾振元:高水平研究型大学服务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使命、根基与能力提升
日前《中国高等教育》以《高水平研究型大学服务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使命、根基与能力提升》为题刊登中国科学院院士、我校校长贾振元的署名文章,全文如下:[摘要]高水平研究型大学作为创新人才培养主阵地、基础研究的主力军和重大科技突破策源地,是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有机组成部分。高水平研究型大学要强化支撑,肩负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使命;抓好关键,夯实服务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根基;追求卓越,提高服务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能力,助力教育强国建设。[关键词]研究型大学;科技自立自强;学科交叉融合;有组织科研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科技创新成为关键变量。党的二十大报告作出“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重大部署,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强调,“要实现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有效联动,坚持教育发展、科技创新、人才培养一体推进,形成良性循环”。高水平研究型大学作为创新人才培养主阵地、基础研究的主力军和重...
2024.02.21 来源:中国高等教育 -
【光明日报】实地参观调研 助力地方发展
日前,大连理工大学实践团来到大连市金普新区,深入部分重点高新技术企业和工业企业参观调研,了解新区企业自主创新发展和生产经营情况,为推介新区资源优势与校企合作搭建平台,进一步推动校企融合发展。两天来,大连理工大学实践团先后走进大连科利德半导体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大连分公司、大连达利凯普科技股份公司、大连日佳电子有限公司、大连长之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大连光洋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听取企业相关负责人情况介绍,全面了解企业发展历程、技术创新、生产流程等,并深入生产车间,参观企业生产线和研发中心,亲身感受企业的创新氛围。在专业从事半导体材料研发、生产和销售的高新技术大连科利德半导体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学生们参观了公司的生产线,并与工程师们进行了深入交流,了解了半导体材料的生产工艺和市场应用。随后,调研团前往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大连分公司。在这里,学生们参观了汽车生产线,了解了汽车制造...
2024.02.19 来源:光明日报客户端 -
【光明日报】加强人才引育 服务东北振兴
2024年伊始,大连理工大学(以下简称“大工”)在服务东北振兴上便展现出新气象,校企联动,市校协同,加强人才引育,全力回答好“东北振兴,大工何为”时代答卷。1月10日,恒力大工研究院揭牌成立,双方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将在高端化工与新材料、新能源、安全环保、船舶、智能化等领域,建立全链条、全领域的“产业、学术和研究”的合作。大工与恒力已是合作了十四年的老朋友。恒力集团董事长陈建华说,仅在2023年,双方就围绕合成树脂改性研发等4个领域达成14个项目合作意向,这种高密度、高质量的合作为双方进一步开展全方位的合作提供了坚实基础。服务东北振兴,大工始终走在前列,不断探索和创新产学研合作模式,投身区域创新体系建设。2023年7月,大工在市内校区打造的大工西岗数字产业科技园正式开工,以新一代信息技术为核心,构建“1+N”的数字产业体系,有力推动校、企、地三方资源互通互融。截至2023年年底,科技园入驻企业86家,涵盖软件开发、...
2024.01.30 来源:光明日报 -
【央广网】星船分离!大连1号—连理卫星正式开启在轨科研任务
央广网大连1月19日消息(记者于芳菲王松)记者从大连理工大学获悉,1月18日14时许,由大连理工大学牵头研制的大连1号—连理卫星从天舟六号货运飞船成功释放入轨,圆满完成在轨释放任务。实施三轴稳定控制、太阳帆板展开后,卫星进入正常工作模式,按计划向地面传回拍摄目标图像等数据,正式开启在轨科研任务。大连1号—连理卫星在海南文昌发射场(央广网发受访单位供图)在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的大力支持下,大连1号—连理卫星通过天舟货运飞船公开征集渠道获得了公益性搭载机会。从2023年5月10日随天舟六号升空到释放,位于飞船外部的该卫星在轨存储了253天。大连1号—连理卫星在空间站组合体位置示意图(央广网发受访单位供图)与地面存储不同,高能辐射、高低温、真空、原子氧腐蚀等恶劣环境以及长期存储过程中的锂电池掉电等问题都可能影响卫星的正常工作。为了确保在轨高可靠长时间存储和最终的成功释放,针对天舟货运飞船特点,卫星研发团队专门设...
2024.01.20 来源:央广网 -
【人民网】大连1号—连理卫星正式开启在轨科研任务
人民网沈阳1月20日电1月18日14时许,由大连理工大学牵头研制的辽宁省第一颗卫星大连1号—连理卫星,从天舟六号货运飞船成功释放入轨。实施三轴稳定控制、太阳帆板展开后,卫星进入正常工作模式,按计划向地面传回拍摄目标图像等数据,正式开启在轨科研任务。在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的大力支持下,大连1号—连理卫星通过天舟货运飞船公开征集渠道获得公益性搭载机会。从2023年5月10日随天舟六号升空到释放,位于飞船外部的该卫星在轨存储了253天。与地面存储不同,高能辐射、高低温、真空、原子氧腐蚀等恶劣环境以及长期存储过程中的锂电池掉电等问题,都可能影响卫星的正常工作。为确保在轨高可靠长时间存储和最终的成功释放,针对天舟货运飞船特点,卫星研发团队专门设计了高可靠记忆合金解锁装置、高性能控温及采温电路、在轨电源保护与充电电路以及遥测数据采集电路等功能单元,成功解决了卫星在太空环境下长时间存储的难题。大连1号—连理卫星重约17公...
2024.01.20 来源:人民网 -
【中国教育报】大连理工大学成立国家卓越工程师学院
中国教育报客户端讯(通讯员于舒雯)1月16日,大连理工大学举行国家卓越工程师学院成立大会。中国科学院院士、大连理工大学校长贾振元,辽宁省教育厅一级巡视员任忠,与中国航空发动机集团等6家副理事长单位代表为国家卓越工程师学院揭牌。大连理工大学国家卓越工程师学院以培养卓越工程师战略人才为发展定位,聚焦航天、航空、航海、石化行业国家战略需求,面向东北全面振兴、辽宁全面振兴产业所需,为行业转型升级、企业创新能力提升提供拔尖创新人才支撑。学院围绕高端制造、精细化工、海洋科技和新兴学科领域群的“三优一新”人才培养领域,建立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特区。学院采用一校对多企的共建模式,精准对接产业需求,打通人才供需两端,培养关键领域紧缺人才,形成工程硕博士“全链条设计、全要素配置、全过程培养”的校企联合培养实体平台,实现有组织科研和有组织人才培养双模式统筹推进。据了解,大连理工大学始终把培养党和国家急需的人才作为重...
2024.01.19 来源:中国教育报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