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科学报】研发转基因作物现场即时检测系统
本报讯(见习记者孙丹宁)近日,大连理工大学研究员刘军山团队与大连民族大学教授曹际娟团队合作,共同开发了一款基于微流控技术的转基因作物现场即时检测系统。相关研究成果发表于《芯片实验室》并被选为封面文章。近年来,全球转基因技术产业化发展迅速,转基因作物鉴定对于进出口检测、食品安全管理和监督等具有重要意义。目前,转基因作物的主要鉴定方法为核酸检测,但现有核酸检测技术主要依赖于大型仪器设备和专业技术人员,且耗时较长,难以满足海关等场合的现场快速鉴定需求。微流控技术是一种新兴的生化检测技术,具有微型化、集成化、通量高、样品和试剂消耗量少等优点。针对上述需求,合作团队共同开发了一款基于微流控技术的转基因作物现场即时检测系统。该系统主要由微流控芯片、加热模块、一次性注射器和磁棒等组成,总重量仅为0.78千克。该系统采用石蜡密封和滑片分割等方法,实现引物的片上包埋与释放以及扩增反应池间的物理隔离。通过在扩...
2024.05.27 来源:中国科学报 -
【中国青年报官微】大连理工官宣:校庆日→校庆季!请全校吃3.6吨大蛋糕......
今年,大连理工大学明确将每年4月15日建校日至5月最后一个周末,确定为校庆季,学校举办了系列活动欢迎校友返校。
2024.05.26 来源:中国青年报 -
【人民网】中国—白俄罗斯大学联盟集群机制成立
人民网大连5月22日电(记者李依环)今天,2024年中国-白俄罗斯大学联盟(以下简称“中白大学联盟”)全体大会暨联盟集群机制成立大会在辽宁大连举行。40余所中方高校和近20所白俄罗斯高校代表参加会议。中国教育部党组成员、副部长陈杰表示,中白大学联盟是两国教育领域为一流高校的教育交流合作共同打造的坚实平台,必将进一步助力双边合作重心下沉、提质增效、加速发展,期望联盟在开创中白高校合作新局面、完善合作新机制、以数字化合作塑造新未来方面发挥好平台的重要作用。白俄罗斯教育部部长安德烈·伊万涅茨表示,在中白两国领导人的努力下,教育领域发展双边互利合作的巨大潜力已经形成,“一带一路”教育共建的积极落实将为两国人民带来重大利好,期望两国高校在培养创新专业人才、建立联合教育和科研机构、推动青少年交流方面取得新成效。辽宁省人民政府党组成员、副省长王利波指出,两国高校要通过联盟提供的平台在交流合作上加大“频度”、在人才...
2024.05.23 来源:人民网 -
【光明网】“氢”动未来 “税”助争先
春赏花夏纳凉。在中国(辽宁)自由贸易试验区大连片区(下称“大连自贸片区”),一条由氢燃料电池客车承揽的特殊公交线,成为市民“氢”装上路踏青出行的热门选择。区内税务青年服务队向“新”而行的脚步也被这辆客车吸引到它的产地——大连自贸片区氢能产业园。2023年,氢能产业园内企业营业收入达到89.5亿元,实现税收1.4亿元,连续三年创新高。受益于国家税收优惠政策,产业园内企业2023年合计减免各项税款1.7亿元。“氢”装上路有何秘籍?跑得快需得耕得深因“噪音小,无异味,体验感超好”而被市民热议的氢燃料电池客车正是氢能产业园内企业某科技有限公司的最新研发成果,目前承载着区内两条公交线路的运营任务。据大连理工大学化工学院教授王安杰介绍,氢能在释放能量的过程中唯一的副产品就是水,所以氢燃料客车实现了零排放目标。与传统燃油车相比,它还具备耗能更低,效率更高,续航更长的特点,是真正的绿色出行工具,是新质生产力在交通运输领...
2024.05.23 来源:光明网 -
【科学网】昆虫表皮蛋白自组装机制取得新突破
昆虫表皮作为自然界中最复杂的自组装系统之一,含有数以百计的表皮蛋白,这为筛选具有自组装潜能的昆虫表皮蛋白肽(ICP)提供了无限可能。近日,大连理工大学刘田教授与中国农业科学院杨青教授、清华大学高华健教授以及南洋理工大学俞璟副教授合作,在昆虫表皮蛋白自组装机制及相关应用方面取得突破,相关成果发表在《自然—纳米技术》上。玉米螟是我国一类农作物病虫害,其钻蛀特性是导致其防治困难的主要原因之一,而坚硬的头壳正是发挥其钻蛀功能的主要器官。作者从亚洲玉米螟头壳表皮转录组中发现了233种表皮蛋白,并从中筛选了9种具有重复序列的ICP。非常罕见的是,其中三种ICP(WA30、VV30和NS36)能够在水和丙酮的混合溶剂中自发组装成纳米胶囊,而不需要添加任何的模版。研究表明,上述肽基纳米胶囊的形成得益于溶剂浓度梯度自组装技术。当ICP水溶液与丙酮混合时,会发生液液相分离。ICP纳米胶囊可以通过简单的溶剂置换工艺制备,并在药物递送方面具...
2024.05.23 来源:科学网 -
【新华网】中国与白俄罗斯高校成立数字技术等六个合作集群
新华社沈阳5月22日电(记者王莹)由中国教育部、辽宁省人民政府指导,大连理工大学、白俄罗斯国立信息与无线电电子大学主办的2024年中国—白俄罗斯大学联盟全体大会暨联盟集群机制成立大会22日在大连举办。北京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等44所中方高校,白俄罗斯国立大学、白俄罗斯国立信息与无线电电子大学等17所白俄罗斯高校代表参加会议。会上,中国高校和白俄罗斯高校聚焦数字技术、先进制造、生命科学、政策与管理、文明对话、中白语言发展与区域合作六大领域,成立六个中白高校合作集群。据介绍,中国—白俄罗斯大学联盟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与白俄罗斯共和国教育部共同指导,大连理工大学与白俄罗斯国立信息与无线电电子大学担任中白牵头单位,于2023年11月21日在白俄罗斯明斯克正式成立。联盟由45所中方高校及41所白方高校组成,旨在促进两国之间高等教育交流与学术科研合作。22日下午,六个集群同期举办平行论坛,来自中国、白俄罗斯的专家学者围绕...
2024.05.22 来源:新华网 -
【新华网】科研、开发、应用“三级跳”——东北高校科技成果助推高质量发展上台阶
科技立则民族立,科技强则国家强。东北三省共有258所高校,其中“双一流”高校达11所。从参与我国第一艘核潜艇、第一颗返回式卫星研究,到助力研制长征系列运载火箭、C919大飞机……哈尔滨工业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吉林大学、大连理工大学、东北大学等一批高校,为服务强国战略和区域振兴持续提供科技支撑。东北振兴战略实施以来,东北各地各高校扭住自主创新“牛鼻子”,搭建中试平台、开展校企对接、加快科研成果转化落地,完成了从科学研究、实验开发、推广应用的“三级跳”,助推东北高质量发展迈上新台阶。“唤醒”科研成果搭建中试平台车轮一转,装载着智能底盘的汽车像螃蟹一样横向行驶、原地转向。在麦迪克智行汽车科技有限公司的车间内,科研人员展示着最新研制的样车模型。吉林大学汽车工程学院教授靳立强介绍,这项技术2017年就已成熟,但缺少机会走向市场。实验室到产业一线,只差“一步之遥”。2024年3月13日,长春市麦迪克智行汽车科技有限...
2024.05.22 来源:新华网 -
【光明日报】丰厚文化滋养,让思政课更有吸引力
江西省积极组织高校党政一把手带头上思政课。资料图片近年来,北京市人大附中分校发挥学段联动效应,教师针对不同学段学生的一体化认知特点进行引导,初步形成大学带动中学、中学带动小学的思政教育格局。新华社发“朋友,我相信,到那时,到处都是活跃的创造,到处都是日新月异的进步,欢歌将代替了悲叹,笑脸将代替了哭脸……”初夏时节,林草吐翠,江西省南昌市东湖小学传出朗朗诵读声。人手一本《红色文化》教材,老师深入浅出地讲解,学生充满感情地品学,一双双清澈的眼睛被光芒映亮。“江西是一片‘红土地’。为把红色基因传承下去,省里编写出版大中小幼各学段《红色文化》系列教材,省财政每年投入3000万元购买教材免费发放给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使用。”江西省委教育工委宣传部主要负责人告诉记者,这是江西将红色文化深度融入“大思政课”建设的实践探索。只有植根本国、本民族历史文化沃土,马克思主义真理之树才能根深叶茂。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
2024.05.21 来源:光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