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连日报】这个大工学生团队灵感从何而来?
近日,在第十四届“挑战杯”秦创原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全国决赛上,大连理工大学代表团斩获主体赛金奖4项,以全国高校第5名的总成绩首次捧起“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优胜杯,创该校历史最好成绩。其中,大工建设工程学院团队《吉光避险——全球首创“水火相容”防护服》项目荣获金奖。“水火相容”是怎么做到的?灵感从何而来?记者日前采访了大工获奖团队。近日,大连理工大学学生团队历经3年时间,研发制造出全球首款海上多功能应急防护服。该产品可以实现多场景下的功能整合,浮水、抗火、防冲击的各项指标均已通过相关检测证明,综合性能超过市面上同类产品,提升了复杂场景下人员的生还率,使得水火问题“一步解决”。让“水火相容”得以实现的大工学生团队平均年龄只有22岁,据说,他们的创意灵感来自于中国古代神话传说。2021年,丁悦进入大连理工大学攻读博士学位,偶然间阅读了汉末魏晋间的志怪小说集《海内十洲记》,被书中描述的神奇...
2024.11.18 来源:大连日报 -
【中国科技网】科技援滇让“宝藏特产”出圈出彩
“大连理工大学的帮扶是雪中送炭,胡祥培教授团队方案不仅解决了企业现有困难,还让我们对未来充满了信心。”11月16日,云南龙陵楠迪咖啡有限公司创始人储明孝向记者谈起企业的变化时有感而发。云南省龙陵县是大连理工大学定点帮扶县,为助力龙陵提升资源开发利用效益,近年来,大连理工大学胡祥培教授团队充分发挥学科和科技优势,走出了一条打造特色品牌、推进乡村振兴的科技援滇之路。龙陵蕴藏着众多的“宝藏特产”,如咖啡、牛油果和黄龙玉等。但因产量少,生产销售分散,物流场站建设相对滞后,农民收益率较低。以胡祥培教授为代表的大连理工大学新兴电子商务与智慧物流科研创新团队多次深入龙陵开展产业帮扶,大力推进数字化营销,帮助当地特色产品走出销售困境。龙陵县勐糯镇高品质牛油果。大连理工大学供图针对创建不久的楠迪咖啡品牌,胡祥培教授团队策划开展东南大学、大连理工大学、浙江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四校学生“特色产业电商发展策划大...
2024.11.17 来源:中国科技网 -
【中国日报网】中国创新创业大赛颠覆性技术创新大赛在大连开赛
11月13日,第十三届中国创新创业大赛颠覆性技术创新大赛(未来材料领域赛)在大连高新区启动。本届大赛共收到来自20多个省市的优质项目120余项,其中大连本地项目20余项,参赛项目涉及先进半导体材料、有机新材料、绿色节能材料、医用材料等重点领域,技术产业化前景广阔。本次大赛采用“12+8”模式封闭式陈述和答辩,参赛选手陈述时间12分钟,评议组问答时间8分钟。每个参赛项目选派1-2名代表作为选手参加比赛。评议流程按初次评议和交叉评议两个环节依次进行。评议结果分为优秀项目和优胜项目,优胜项目择优进入决赛。作为本地参赛项目,大连理工大学副教授宗立率带来的是曲面射频天线的增材制造技术。“希望通过这个平台将最新科研成果推广到更高的层次,并实现成果转化和产业化。”宗立率说,项目已完成材料性能方面的突破,并在3D打印、增材技术等方面实现新突破,攻克了天线绳间互联和绳间导通的技术难题,目前聚焦于曲面天线射频电路制造,未来将广泛...
2024.11.16 来源:中国日报网 -
【中青在线】大连理工一个学院出现6个“全寝保研”
大连理工一个学院出现6个“全寝保研”
2024.11.16 来源:中青在线 -
【中国科学报】从神话中汲取灵感—— 他们研发的防护服“沉不了”“烧不焦”
水、火作为古老的对立元素,一直以来被认为难以相容。遵循此规律,传统意义上的防护服大多只具备单一功能,导致“救生衣不隔热,消防服不防爆,防爆服无浮力”。近日,大连理工大学一个平均年龄只有22岁的学生团队,历经3年时间,研制出一款海上多功能应急防护服。据了解,该产品可以实现多场景下的功能整合,浮水、抗火、防冲击的各项指标均已通过相关检测证明,综合性能超过市面上同类产品,提升了复杂场景下人员的生还率,使得水火问题“一步解决”。“我们特别激动,让‘吉光神马’的灵感从书上走进现实生活。”团队成员、大连理工大学博士研究生丁悦说。灵感来自“吉光神马”的皮毛汉末魏晋间有一本志怪小说集,名为《海内十洲记》。其讲述了汉武帝听闻八方巨海中有十洲,遂向东方朔询问,东方朔详细描述了十洲所在、物产和神仙的故事。其中,神秘、奇幻的不死之草,九头、人脸的开明兽让人连声惊叹。2021年,丁悦进入大连理工大学攻读博士学位,偶然间...
2024.11.14 来源:中国科学报 -
【光明网】飞行汽车:开启未来空中交通“新纪元”
编者按: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科学普及是实现创新发展的重要基础性工作。为助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中国科协科普部联合光明网推出“锚定2035·院士谈科学报国”系列文章,邀请各领域院士就我国当下热点科技问题给予权威解答,服务引导更多科技工作者提升科研科普能力,促进全民科学素质提升,为科技强国建设贡献科普力量。#千万IP创科普飞行汽车,这个曾经只存在于科幻小说中的概念,如今正逐渐变为现实。作为一名长期从事飞行汽车研究的科研工作者,我有幸见证了这一领域从萌芽到蓬勃发展的全过程。飞行汽车并不是一个全新的概念,它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17年,当时世界上第一辆飞行汽车诞生。然而,真正让飞行汽车焕发生机的是近15年来新能源汽车技术的发展。特别是电动化、智能化技术的突破,赋予了飞行汽车新的形态和功能。分布式电驱动和垂直起降技术的出现,使得飞行汽车从概念走向现实成为可能。飞行汽车的应用场景非常广泛,主要集中在以下四个方面。一...
2024.11.14 来源:光明网 -
【科技日报】专家学者为走好中国式现代化之路汇聚智慧
记者11月11日从大连理工大学获悉,由该校主办的“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理论与实践——庆祝新中国成立75周年学术研讨会”上,来自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南开大学、吉林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等高校的专家学者和青年师生代表共聚一堂,为走好中国式现代化之路汇聚智慧。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原院长、清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特聘教授郭建宁,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原副教育长、博士生导师柳建辉教授,吉林省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史守林研究员,吉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吴宏政教授,华东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生导师丁晓强教授等5名专家学者结合论坛主题作主旨报告。大会发言环节,学者们分别从“中国共产党文明观的体系构成”“围绕中国式现代化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理论逻辑”等方面开展系统阐释。分论坛研讨中,与会人员根据主旨报告、大会发言和论坛相关内容,围绕“中国式现代化”“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新质生产力”...
2024.11.11 来源:科技日报 -
【中国科技网】我科研人员设计出用于多感官替代的触觉皮肤电子器件
快速可编程的触觉激励器在社交媒体、游戏、娱乐及生物医学康复治疗中应用广泛,能有效替代或增强人体感知能力。记者8日从大连理工大学获悉,该校解兆谦教授(共同通讯作者)与美国西北大学JohnA.Rogers教授课题组、黄永刚教授课题组及西湖大学姜汉卿教授课题组合作,发明了一种基于生物弹性状态恢复的无线、低功耗、多刺激模式触觉皮肤电子器件。相关成果发表在国际学术期刊《自然》上。用于多感官替代的无线、低功耗、多刺激模式触觉皮肤电子器件。大连理工大学供图该研究通过力-电-磁控制的双稳态及压扭耦合结构力学设计,可实现对皮肤不同深度触觉机械感受器的动态和静态、法向力和剪切力的多模式激励。该可编程多模式触觉激励的皮肤电子器件在视觉、平衡感和触觉感官替代中存在广阔的应用前景。解兆谦介绍,人体皮肤中多样的机械触觉感受器能感知并传递丰富的触觉信息。然而现有触觉激励器功耗高、模式单一,仅能激活皮肤中单一类型的机械触觉感受器,且...
2024.11.11 来源:中国科技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