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央广网】2024人工智能与水下机器人高峰论坛举行
9月22日,2024人工智能与水下机器人高峰论坛在大连理工大学举行。中国工程院院士高文、何友、樊邦奎,加拿大皇家科学院院士崔曙光,大连市人大常委会主任王启尧、副市长李大民出席开幕式,国内人工智能及水下机器人领域近百位专家学者以及产业界代表参会。论坛与第八届全国水下机器人大赛(大连)实践有机结合,围绕人工智能和水下机器人领域的前沿课题开展探讨,为水下机器人科技发展、创新合作提供交流平台。李大民在致辞中表示,全国水下机器人大赛(大连)暨人工智能与水下机器人高峰论坛至今已连续举办八届,成为全国海洋智能装备领域的高端赛事和科技盛会。相信大赛及论坛的成功举办,必将有力促进水下机器人技术进步和产业化进程,推动大连人工智能产业发展和科技创新水平提升。论坛期间,中国工程院院士何友、樊邦奎,航天科工集团科技委员会副主任郑辛分别围绕“人工智能发展前沿”“浅谈低空经济”“光学惯导技术对水下装备发展的影响”主题作主旨...
2024.09.23 来源:央广网 -
【科学网】一份“约束甲方”的合同是怎样达成的
刘新曾做过一个比喻——如果发动机是一艘船的心脏的话,阀门就是它的动脉。“不管是小型船舶还是大型航母,这个比喻都适用。”以航母为例,一艘航母内部的阀门数量多达2万多个,而且多数都是特种阀门,正是这些阀门控制着航母内部通道的通与不通,而控制和守护这些阀门的工作人员,可能占到航母总工作人员的1/3。如此重要的阀门,意味着其本身的高价值和高价格。“造价超百万的特种阀门并不鲜见,我们做过最贵的一个阀门,售价达到480万。”他说。说起阀门,刘新总是头头是道。但事实上,阀门并非他的“主业”。在大连理工大学的官网上,刘新的身份是该校创新创业学院院长、机械工程学院教授。让他与阀门这样一个“小物件”真正结缘的,正是他口中那个售价480万的特种阀门。更好的合作模式故事还要从多年前,刘新与当地一家企业的合作开始。这家企业叫做大连船用阀门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大连船阀),主营业务为民用船舶阀门的设计和制作。与刘新所在的团队合...
2024.09.19 来源:科学网 -
【辽宁日报】赓续优良传统 创新育人模式加快推进一流大学建设
2023年教师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深刻阐释了教育家精神,强调“以教育家为榜样,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不仅为一流大学建设高质量教师队伍、造就大国良师指明了坐标方向,更为一流大学立足自身使命、服务强国建设提供了精神引领。大连理工大学聚焦一流大学建设目标任务,在赓续优良传统中弘扬教育家精神教育家精神为一流大学服务教育强国建设提供强大的精神力量。以“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的理想信念”为统领的六大要义,蕴含着兴教强国、为国育贤的深厚情怀和价值追求。一流大学必须牢牢把握为党育人、为国育才这一根本目标,始终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和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立足教育家精神的丰富内涵,着力回答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根本问题。大连理工大学是我国面向新中国工业体系建设创办的第一所新型正规大学。建校75年来,学校始终坚持把党的领导贯穿育人全过程,筑牢思想政治教育根基。秉承老一辈教育家屈伯川老院长的办学理念,坚持...
2024.09.10 来源:辽宁日报 -
【人民网】大连理工大学党委书记项昌乐:深度融入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进程
编者按:教育兴则国家兴,教育强则国家强。连日来,各地高校师生持续深入学习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践行改革新要求,聚力推动教育强国建设。近日,人民网推出《践行改革新使命谱写建设教育强国新篇章》系列专访报道,围绕高等教育如何进一步深化教育综合改革、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等,邀请大学书记、校长畅谈学习体会。“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对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作出了系统性部署,明确提出要深化教育综合改革、科技体制改革、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充分体现了我们党对教育科技人才与创新内在逻辑的深刻把握,为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提供了根本遵循。”日前,大连理工大学党委书记项昌乐接受人民网记者专访时表示。教育、科技、人才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立足当前,如何看待一体推进教育科技人才改革发展的战略意义?高校应抓住哪些关键要素?结合大连理工大学近年来的实践探索,项昌乐进行了系统分享。通过...
2024.09.09 来源:人民网 -
【人民网】大连理工大学校长贾振元:成长为引领变革时代的复兴栋梁
人民网北京9月2日电(记者李依环)今天上午,大连理工大学举行2024级新生开学典礼。中国科学院院士、大连理工大学校长贾振元寄语全体新生,要明确发展目标,把准成才方向;强化能力塑造,夯实成才根基;磨炼意志品质,筑牢成才保障。贾振元表示:“大工为了你们的卓越成长,已经做好了准备!希望你们也要做好为自己、为家人、为社会、为国家而奋斗的准备。希望你们锤炼引领变革、探索未知、创造未来的本领,在矢志奋斗中谱写新时代的青春之歌,成为在变革时代领军领航的复兴栋梁。”中国科学院院士、大连理工大学校长贾振元在2024级新生开学典礼上致辞。校方供图以下为贾振元校长在2024级新生开学典礼上的讲话原文——亲爱的2024级新同学们、家长们、老师们:大家上午好!今天,我们隆重举行2024级新生开学典礼,共同见证来自全国各地的6350名本科生、6349名硕士生、1389名博士生,以及来自67个国家的525名留学生圆梦大连理工大学。在此,我代表学校党委书记...
2024.09.03 来源:人民网 -
【光明日报】大连理工大学:以青春之力服务西部发展
“我亲眼见到在茫茫沙漠中顽强生长的树木后,才深刻地理解了‘困难面前不低头、敢把沙漠变绿洲’的奋斗精神。”大连理工大学“抱材归乡”实践团队长邓占魁在调研报告中这样写道。8月初,该实践团成员在甘肃省古浪县横梁乡学习沙障设置、节水灌溉等治沙技术,与村民同吃同住,共同挥锹铲土种下一棵棵树苗,还结合材料学科特长,探索了将工业废弃物用于治沙的新方法。今年暑假,大连理工大学57支实践团队、539名师生奔赴新疆、西藏、青海等西部地区,聚焦区域协调发展、生态环保、教育帮扶和科技兴农等领域,开展了一系列社会实践活动。“青行先锋”实践团来到陕西省榆林市,深入乡村、民生和科技企业一线进行实地调研,详细了解榆能集团能源化工研究院的零碳能源项目,结合专业所学,提出优化建议,协助企业制订技术升级方案,探索“双碳”目标实现路径。在青藏高原的湛蓝天空下,六年级学生旦增塔开握着“西行寻梦”支教团团长艾思雨的手,泪水在眼眶打转。...
2024.08.29 来源:光明日报 -
【科学网】大连理工大学学子探寻古丝绸之路
日前,记者从大连理工大学获悉,时值“一带一路”倡议步入第二个十年,今年暑期,该校经济管理学院首次组织“丝路连理”社会实践团,踏上了探寻古丝绸之路的征程。 此次实践旨在深入了解“一带一路”沿线建设成果,探寻文旅融合、乡村振兴新思路;书写青春篇章,展示大工学子的时代担当。实践团利用暑期,从辽宁到甘肃,用脚步丈量丝绸之路,汇聚新时代丝绸之路的发展机遇。 调研的首站,团队实地走访敦煌研究院、甘肃省博物馆与简牍博物馆,同时访谈甘肃文旅集团、甘肃新东方文旅集团专业人士,探索甘肃省文化传承与文旅融合新途径。团队深挖敦煌底蕴,探讨文创产品开发设计中的知识产权维护问题,完善数字化平台建设,在获取历史知识的同时将“一带一路”文化传播进民心深处。实践团在甘肃艺术馆前合影 受访者供图 实践第二站,实践团前往兰州新区路港物流公司,对中欧货运班...
2024.08.27 来源:中国科学报 -
【光明日报】辽宁大连:科技慧农
头顶烈日,提着样品袋、专用剪刀和记号笔,来自大连理工大学的一群青年穿梭在丹东市河西甸子村的田野中,寻找病虫害蓝莓样品。这是这个团队扎根乡村的第七年,他们利用大数据分析、无人机航拍等技术手段,对种植条件全面监测,为农户量身定制智慧农业解决方案。暑期实践团团长、环境学院22级本科生王靖茹说:“除了深入走访,我们还构建了蓝莓植物病害检测防治一体化平台,让种植户随时随地上传叶子图片进行智慧诊断,辅以视频教学,帮助农户在早期识别出蓟马、洋辣子等病虫害,及时采取覆膜、遮阳等防治措施,既能减少农药使用,又能防止蓝莓减产。”陆地蓝莓种植户黄大姐拿着手机笑呵呵地说:“以前蓝莓生了病,只能四处去请人,人找到了蓝莓也被虫子啃光了。这个网站好啊!有不认识的虫害就拿手机拍张照片,马上知道是什么病虫害,还有视频教你怎么治,真是太方便了!”大连理工大学今年组织一百余支“乡村振兴”暑期实践团,走到乡村一线、走进田间地头...
2024.08.24 来源:光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