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辽宁日报官微】全球首款!
日前,记者从大连理工大学获悉,该校青年学生科研团队历经3年,研发制造出全球首款海上多功能应急防护服。
2024.10.16 来源:辽宁日报 -
【科技日报】不用抗生素,水产养殖也能防治“细菌病”
团队成员在辽宁省庄河市海洋村同养殖户观察交流使用“海康宝”后的水产养殖情况10月10日,在辽宁省大连市甘井子区双台沟村的大连天正实业有限公司养殖场内,大连理工大学生物工程学院硕士生王楷翔团队正在查看“海康宝”系列产品试用情况。“与去年同期相比,使用‘海康宝’系列产品后,水产生物的患病率下降了30%,饲料使用成本减少了5%左右。”王楷翔说。目前,其所在团队已突破包括多联多价抗原技术、壳聚糖—海藻酸钠包被技术等在内的多项卵黄抗体领域技术,累计申请国家专利8项,发表相关SCI论文6篇,令水产养殖不用抗生素也可以防治“细菌病”。研发绿色、安全、高效的抗生素替代品团队指导老师、大连理工大学生物工程学院副教授李晓宇介绍,仅在大连,每年海洋生物因细菌性疾病感染带来的经济损失就达数十亿元,主要涉及大菱鲆、海参等高价值养殖物种。鳗弧菌病、迟缓爱德华菌病、溶藻弧菌病等由细菌引发的病症,常常导致养殖鱼类严重感染。感染后,...
2024.10.15 来源:科技日报 -
【中国科学报】棉纤维无盐染色技术完成百公斤级放大实验
专家们在参观设备现场。受访者供图大连理工大学教授张淑芬团队开发的棉纤维无盐绿色染色技术2023年获批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丝绸之路经济带创新驱动发展试验区、乌昌石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科技发展计划项目。近日,该项目召开了“百公斤级无盐染色放大实验”见证会,会上宣布项目实现了100和200公斤棉织物的无盐染色,染料固色率达到95%以上,颜色鲜艳且均匀,色牢度优异。我国是纺织印染大国,棉纤维印染行业主要采用活性染料染色,添加无机盐促染。但无机盐用量大、耗水量多,染料固色率低、色度高,治理难度大,资源能源浪费严重。新疆水资源匮乏,生态环境脆弱,大量无机盐不能排放,企业必须进行高成本脱盐处理,严重制约棉产业链高质量发展,新型无盐染色技术的研发迫在眉睫。专家一致认为,张淑芬团队的项目成功攻克了棉纤维无盐染色的技术难题与瓶颈,实现活性染料染色无机盐的零使用,对产品质量的提高、后续废水的处理有极大帮助,能够做到产业化应...
2024.10.14 来源:中国科学报 -
【科技日报】世界首座风浪流联合深水实验室主体结构全部完工
9日,记者从大连理工大学获悉,该校深海工程创新实验基地所有主体结构全部完工,部分办公楼和综合实验水池已完成主体建设,水池外主体结构施工至±0。该项目建成后,将成为世界首座风浪流联合深水实验室。大连理工大学深海工程创新实验基地效果图。大连理工大学供图据了解,今年以来,大连理工大学加快推进深海工程创新实验基地项目建设,打造世界首座风、浪、流联合深水实验室,将使我国拥有当代世界一流的全面模拟海洋环境的新型海洋与船舶深水试验水池。大连理工大学深海工程创新实验基地项目负责人陈广介绍,深海工程创新实验基地项目总用地面积16000平方米、建筑面积8100平方米,由大连理工大学和中国长江三峡集团共同投资建设。项目将建成世界首座风浪联合深水实验室,具备世界上独一无二的风浪联合实验功能,可以实现对复杂海洋动力环境的有效模拟,以及极端海洋动力环境与工程结构作用的精准实验。中建安装集团有限公司项目执行经理孙博文介绍,深海...
2024.10.09 来源:科技日报客户端 -
【光明日报】校地合作共赴振兴的故事
日前,记者一行驾车沿着蜿蜒曲折的盘山道前行,最终抵达了一座被群山包裹的云南边陲小城——大连理工大学定点帮扶的云南省龙陵县。在大连理工大学定点帮扶建设的石斛花种植基地,一株株石斛花在智慧喷淋系统沐浴下伸枝展叶,花团锦簇。“智慧喷淋系统是大连理工大学结合石斛生长特点,将水肥药进行雾化定时喷淋,为石斛花卉智慧供水供养定制引入的特种设备。投入使用后可节约人工成本50%以上,提升效能20%以上。”大连理工大学挂职干部李晓丹介绍。为助力龙陵县打造“中国紫皮石斛之乡”,大连理工大学滇西产业发展研究院发挥云南省成长型新型研发机构优势,在龙陵县设立专家工作站,对石斛种植、防病、加工、物流、营销等进行全方位帮扶,助力龙陵石斛向百亿产业目标有序迈进。自2013年大连理工大学定点帮扶龙陵县以来,该校积极对接龙陵发展需求,努力打好人才培养、成果转化、产业振兴和定点帮扶工作“组合拳”。11年来,大连理工大学累计投入无偿帮扶资...
2024.10.25 来源:光明日报 -
【新华网】现场超燃!大连理工新生太飒了!
近日,大连理工大学2024级新生6350名本科新生结束为期21天的军训。在军训成果汇报演出现场,新同学们斗志昂扬、英姿飒爽,彰显了青春奋进的风采。原文链接:https://app.xinhuanet.com/news/article.html?articleId=a51b7cdd28d49f9410c485fc2353c721&timestamp=1144
2024.10.02 来源:新华网客户端 -
【光明日报】大连理工大学打造国史学习实景课堂
“我们一路‘追光’,一路学习新中国史,感受伟大祖国建设发展的筚路蓝缕、波澜壮阔,更加坚定了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9月30日,在大连理工大学“新中国史学习教育主题光影实景课堂”上,大煜书院2024级本科生凃子研分享着学习后的感受。为引领和激励青年学生学史爱国、知史爱党、明史励志,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之际,大连理工大学创新构建爱国主义教育育人场域,打造“追光”——新中国史学习教育主题光影实景课堂。课堂综合运用光影技术,浸润式呈现新中国史75件大事记的时间、内容和重要影响,同时搭建重要节点和成就深入学习区域,并通过“我与国旗合张影”“我在大工,告白祖国”等互动场域设计,丰富学习体验、深化教育实效。师生依托主题党日、班团会、课题组会等形式走进实景课堂开展学习。机械工程学院2023级硕士研究生韩磊结合实景课堂“两弹一星”内容的学习,向机创2301班的本科生同学们详细讲述了所在课题组贡献国家重点型号航...
2024.09.30 来源:光明日报 -
【中国科学报】480万元阀门背后的“技术服务”模式
▲刘新(左三)和大连船阀研发人员一起讨论技术问题。▲校企共同设计开发出的重要水面舰艇用大尺寸蝶阀。■本报记者陈彬刘新曾做过一个比喻,如果发动机是一艘船的心脏,阀门就是它的动脉。“不管是小型船舶还是大型航母,这个比喻都适用。”以航母为例。一艘航母内部的阀门数量达2万多个,而且多数是特种阀门,正是这些阀门控制着航母内部通道的通与不通。而控制和守护这些阀门的工作人员,可能占航母总工作人员的1/3。如此重要的阀门,意味着其高价值和高价格。“造价超百万元的特种阀门并不鲜见,我们做过最贵的一个阀门,售价达到480万元。”刘新说。说起阀门,刘新总是头头是道。但事实上,阀门并非他的主业。在大连理工大学的官网上,刘新的身份是该校创新创业学院院长、机械工程学院教授。让他与阀门真正结缘的,正是他口中那个售价480万元的特种阀门。更好的合作模式故事还要从多年前刘新与当地一家企业的合作开始。这家企业是大连船用阀门有限公司...
2024.09.30 来源:中国科学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