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经济日报】大连提升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效能
近日,在大连民族大学开发区校区和金石滩校区分别举办2025届毕业生秋季双选会暨2024年青年学子来连留连“高校行”专项行动软件和信息服务业专场双选会。中国水利水电第一工程局有限公司等160家企业参会,共有2000余名学生参会。这只是辽宁省大连市促进高校毕业生高质量充分就业的一个缩影。大连始终将高校毕业生等青年群体作为城市发展的宝贵人才资源,大连民族大学、大连理工大学、大连外国语大学、辽宁师范大学、大连海洋大学等高校多措并举强政策、拓岗位、优服务,千方百计促进高校毕业生充分就业。大连民族大学隶属于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是唯一设在东北和沿海开放地区、以工科为主多学科协调发展的民族高等学校。该校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突出服务国家发展和辽宁全面振兴,引导边疆地区学生留辽就业,鼓励更多毕业生扎根边疆、服务基层。“强化供需对接尤为重要。”大连民族大学副校长冯林说,该校通过开展精准拓岗促就业行动,加快建...
2024.09.29 来源:经济日报 -
【中国纪检监察报】大连理工大学纪检监察机构深入开展“送纪法进基层” 关口前移拧紧纪律弦
本报讯(记者王卓)记者近日从大连理工大学了解到,该校纪检监察机构以查办的违纪违法典型案件为抓手,强化类案分析,组织学校纪检监察干部面向二级学院领导班子、理论学习中心组、知名专家学者、党员干部、关键岗位人员等开展“送纪法进基层”活动。今年以来,累计开展“送纪法进基层”活动97场,受教育人数达到4800余人。据了解,该校纪检监察机构按照“对领导干部、关键岗位干部、年轻干部、专家学者等分类开展纪律教育”的思路,主动走进重点科研团队开展“送学上门”,持续强化知名专家学者的纪法规矩意识;走进新教工培训班、党员发展对象培训班等开展纪法教育讲座,帮助年轻干部扣好廉洁从政的第一粒扣子;走进师生党支部,通过“1+1”共建等多种方式,结合典型案例开展纪法解读,引导党员干部把遵规守纪刻印在心。“送纪法进基层”是大连理工大学构建早教育、早发现、早提醒、早纠治“四早”监督体系的实践之一。“我们将‘四早’监督作为健全全面从...
2024.09.28 来源:中国纪检监察报 -
【科技日报】院士专家为我国太空与海洋创新发展献计献策
9月25日,第四届太空与海洋创新发展高峰论坛在辽宁省大连市开幕。论坛以“航天赋能经略海洋,蹈海问天筑梦未来”为主题,10位两院院士以及来自国内知名高校、科研机构百余位代表参会交流,共同探讨太空与海洋科技的发展路径,推动太空与海洋领域的创新与进步。论坛现场。王增强摄论坛上,中国科学院院士包为民指出,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进入新阶段,太空与海洋是一个多学科、多专业交叉融合的领域,不仅关系到国家战略利益,也承载着人类对未知世界的向往和探索。航天科技集团作为航天强国建设的主导力量,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方面,不断发挥产学研带动、牵引作用,努力开辟发展创新的新领域新赛道,做好航天科技与海洋应用的融合创新。太空与海洋领域的探索与创新是当今世界科技发展的重要方向,也是大连理工大学学科布局的重要领域。大连理工大学党委书记、中国工程院院士项昌乐在论坛上介绍,近年来,大连理工大学推动有组织的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服...
2024.09.26 来源:科技日报 -
【教育部官网】大连理工大学以“四个坚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大连理工大学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思想政治引领、丰富育人载体、深化互嵌共融,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学校教育全过程,努力培养更多让党放心、爱国奉献、担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强化根本保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牢牢把握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主线,持续深入推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构建由校领导挂帅,学工、统战、团委等多部门联动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协同共育机制,形成学校党委统筹推进、多部门协作、多层次联动的育人格局,凝聚育人合力。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写入学校章程,纳入学校干部教育培训规划,列入各学院思政工作考核评价体系。设立民族学生工作办公室,配备专职工作人员,设置少数民族辅导员编制,统筹负责全校学生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工作。选聘全国道德模范、全...
2024.09.25 来源:教育部官网 -
【央广网】2024人工智能与水下机器人高峰论坛举行
9月22日,2024人工智能与水下机器人高峰论坛在大连理工大学举行。中国工程院院士高文、何友、樊邦奎,加拿大皇家科学院院士崔曙光,大连市人大常委会主任王启尧、副市长李大民出席开幕式,国内人工智能及水下机器人领域近百位专家学者以及产业界代表参会。论坛与第八届全国水下机器人大赛(大连)实践有机结合,围绕人工智能和水下机器人领域的前沿课题开展探讨,为水下机器人科技发展、创新合作提供交流平台。李大民在致辞中表示,全国水下机器人大赛(大连)暨人工智能与水下机器人高峰论坛至今已连续举办八届,成为全国海洋智能装备领域的高端赛事和科技盛会。相信大赛及论坛的成功举办,必将有力促进水下机器人技术进步和产业化进程,推动大连人工智能产业发展和科技创新水平提升。论坛期间,中国工程院院士何友、樊邦奎,航天科工集团科技委员会副主任郑辛分别围绕“人工智能发展前沿”“浅谈低空经济”“光学惯导技术对水下装备发展的影响”主题作主旨...
2024.09.23 来源:央广网 -
【科学网】一份“约束甲方”的合同是怎样达成的
刘新曾做过一个比喻——如果发动机是一艘船的心脏的话,阀门就是它的动脉。“不管是小型船舶还是大型航母,这个比喻都适用。”以航母为例,一艘航母内部的阀门数量多达2万多个,而且多数都是特种阀门,正是这些阀门控制着航母内部通道的通与不通,而控制和守护这些阀门的工作人员,可能占到航母总工作人员的1/3。如此重要的阀门,意味着其本身的高价值和高价格。“造价超百万的特种阀门并不鲜见,我们做过最贵的一个阀门,售价达到480万。”他说。说起阀门,刘新总是头头是道。但事实上,阀门并非他的“主业”。在大连理工大学的官网上,刘新的身份是该校创新创业学院院长、机械工程学院教授。让他与阀门这样一个“小物件”真正结缘的,正是他口中那个售价480万的特种阀门。更好的合作模式故事还要从多年前,刘新与当地一家企业的合作开始。这家企业叫做大连船用阀门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大连船阀),主营业务为民用船舶阀门的设计和制作。与刘新所在的团队合...
2024.09.19 来源:科学网 -
【辽宁日报】赓续优良传统 创新育人模式加快推进一流大学建设
2023年教师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深刻阐释了教育家精神,强调“以教育家为榜样,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不仅为一流大学建设高质量教师队伍、造就大国良师指明了坐标方向,更为一流大学立足自身使命、服务强国建设提供了精神引领。大连理工大学聚焦一流大学建设目标任务,在赓续优良传统中弘扬教育家精神教育家精神为一流大学服务教育强国建设提供强大的精神力量。以“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的理想信念”为统领的六大要义,蕴含着兴教强国、为国育贤的深厚情怀和价值追求。一流大学必须牢牢把握为党育人、为国育才这一根本目标,始终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和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立足教育家精神的丰富内涵,着力回答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根本问题。大连理工大学是我国面向新中国工业体系建设创办的第一所新型正规大学。建校75年来,学校始终坚持把党的领导贯穿育人全过程,筑牢思想政治教育根基。秉承老一辈教育家屈伯川老院长的办学理念,坚持...
2024.09.10 来源:辽宁日报 -
【人民网】大连理工大学党委书记项昌乐:深度融入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进程
编者按:教育兴则国家兴,教育强则国家强。连日来,各地高校师生持续深入学习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践行改革新要求,聚力推动教育强国建设。近日,人民网推出《践行改革新使命谱写建设教育强国新篇章》系列专访报道,围绕高等教育如何进一步深化教育综合改革、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等,邀请大学书记、校长畅谈学习体会。“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对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作出了系统性部署,明确提出要深化教育综合改革、科技体制改革、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充分体现了我们党对教育科技人才与创新内在逻辑的深刻把握,为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提供了根本遵循。”日前,大连理工大学党委书记项昌乐接受人民网记者专访时表示。教育、科技、人才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立足当前,如何看待一体推进教育科技人才改革发展的战略意义?高校应抓住哪些关键要素?结合大连理工大学近年来的实践探索,项昌乐进行了系统分享。通过...
2024.09.09 来源:人民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