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科技日报】世界首座风浪流联合深水实验室主体结构全部完工
9日,记者从大连理工大学获悉,该校深海工程创新实验基地所有主体结构全部完工,部分办公楼和综合实验水池已完成主体建设,水池外主体结构施工至±0。该项目建成后,将成为世界首座风浪流联合深水实验室。大连理工大学深海工程创新实验基地效果图。大连理工大学供图据了解,今年以来,大连理工大学加快推进深海工程创新实验基地项目建设,打造世界首座风、浪、流联合深水实验室,将使我国拥有当代世界一流的全面模拟海洋环境的新型海洋与船舶深水试验水池。大连理工大学深海工程创新实验基地项目负责人陈广介绍,深海工程创新实验基地项目总用地面积16000平方米、建筑面积8100平方米,由大连理工大学和中国长江三峡集团共同投资建设。项目将建成世界首座风浪联合深水实验室,具备世界上独一无二的风浪联合实验功能,可以实现对复杂海洋动力环境的有效模拟,以及极端海洋动力环境与工程结构作用的精准实验。中建安装集团有限公司项目执行经理孙博文介绍,深海...
2024.10.09 来源:科技日报客户端 -
【光明日报】校地合作共赴振兴的故事
日前,记者一行驾车沿着蜿蜒曲折的盘山道前行,最终抵达了一座被群山包裹的云南边陲小城——大连理工大学定点帮扶的云南省龙陵县。在大连理工大学定点帮扶建设的石斛花种植基地,一株株石斛花在智慧喷淋系统沐浴下伸枝展叶,花团锦簇。“智慧喷淋系统是大连理工大学结合石斛生长特点,将水肥药进行雾化定时喷淋,为石斛花卉智慧供水供养定制引入的特种设备。投入使用后可节约人工成本50%以上,提升效能20%以上。”大连理工大学挂职干部李晓丹介绍。为助力龙陵县打造“中国紫皮石斛之乡”,大连理工大学滇西产业发展研究院发挥云南省成长型新型研发机构优势,在龙陵县设立专家工作站,对石斛种植、防病、加工、物流、营销等进行全方位帮扶,助力龙陵石斛向百亿产业目标有序迈进。自2013年大连理工大学定点帮扶龙陵县以来,该校积极对接龙陵发展需求,努力打好人才培养、成果转化、产业振兴和定点帮扶工作“组合拳”。11年来,大连理工大学累计投入无偿帮扶资...
2024.10.25 来源:光明日报 -
【新华网】现场超燃!大连理工新生太飒了!
近日,大连理工大学2024级新生6350名本科新生结束为期21天的军训。在军训成果汇报演出现场,新同学们斗志昂扬、英姿飒爽,彰显了青春奋进的风采。原文链接:https://app.xinhuanet.com/news/article.html?articleId=a51b7cdd28d49f9410c485fc2353c721&timestamp=1144
2024.10.02 来源:新华网客户端 -
【光明日报】大连理工大学打造国史学习实景课堂
“我们一路‘追光’,一路学习新中国史,感受伟大祖国建设发展的筚路蓝缕、波澜壮阔,更加坚定了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9月30日,在大连理工大学“新中国史学习教育主题光影实景课堂”上,大煜书院2024级本科生凃子研分享着学习后的感受。为引领和激励青年学生学史爱国、知史爱党、明史励志,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之际,大连理工大学创新构建爱国主义教育育人场域,打造“追光”——新中国史学习教育主题光影实景课堂。课堂综合运用光影技术,浸润式呈现新中国史75件大事记的时间、内容和重要影响,同时搭建重要节点和成就深入学习区域,并通过“我与国旗合张影”“我在大工,告白祖国”等互动场域设计,丰富学习体验、深化教育实效。师生依托主题党日、班团会、课题组会等形式走进实景课堂开展学习。机械工程学院2023级硕士研究生韩磊结合实景课堂“两弹一星”内容的学习,向机创2301班的本科生同学们详细讲述了所在课题组贡献国家重点型号航...
2024.09.30 来源:光明日报 -
【中国科学报】480万元阀门背后的“技术服务”模式
▲刘新(左三)和大连船阀研发人员一起讨论技术问题。▲校企共同设计开发出的重要水面舰艇用大尺寸蝶阀。■本报记者陈彬刘新曾做过一个比喻,如果发动机是一艘船的心脏,阀门就是它的动脉。“不管是小型船舶还是大型航母,这个比喻都适用。”以航母为例。一艘航母内部的阀门数量达2万多个,而且多数是特种阀门,正是这些阀门控制着航母内部通道的通与不通。而控制和守护这些阀门的工作人员,可能占航母总工作人员的1/3。如此重要的阀门,意味着其高价值和高价格。“造价超百万元的特种阀门并不鲜见,我们做过最贵的一个阀门,售价达到480万元。”刘新说。说起阀门,刘新总是头头是道。但事实上,阀门并非他的主业。在大连理工大学的官网上,刘新的身份是该校创新创业学院院长、机械工程学院教授。让他与阀门真正结缘的,正是他口中那个售价480万元的特种阀门。更好的合作模式故事还要从多年前刘新与当地一家企业的合作开始。这家企业是大连船用阀门有限公司...
2024.09.30 来源:中国科学报 -
【经济日报】大连提升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效能
近日,在大连民族大学开发区校区和金石滩校区分别举办2025届毕业生秋季双选会暨2024年青年学子来连留连“高校行”专项行动软件和信息服务业专场双选会。中国水利水电第一工程局有限公司等160家企业参会,共有2000余名学生参会。这只是辽宁省大连市促进高校毕业生高质量充分就业的一个缩影。大连始终将高校毕业生等青年群体作为城市发展的宝贵人才资源,大连民族大学、大连理工大学、大连外国语大学、辽宁师范大学、大连海洋大学等高校多措并举强政策、拓岗位、优服务,千方百计促进高校毕业生充分就业。大连民族大学隶属于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是唯一设在东北和沿海开放地区、以工科为主多学科协调发展的民族高等学校。该校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突出服务国家发展和辽宁全面振兴,引导边疆地区学生留辽就业,鼓励更多毕业生扎根边疆、服务基层。“强化供需对接尤为重要。”大连民族大学副校长冯林说,该校通过开展精准拓岗促就业行动,加快建...
2024.09.29 来源:经济日报 -
【中国纪检监察报】大连理工大学纪检监察机构深入开展“送纪法进基层” 关口前移拧紧纪律弦
本报讯(记者王卓)记者近日从大连理工大学了解到,该校纪检监察机构以查办的违纪违法典型案件为抓手,强化类案分析,组织学校纪检监察干部面向二级学院领导班子、理论学习中心组、知名专家学者、党员干部、关键岗位人员等开展“送纪法进基层”活动。今年以来,累计开展“送纪法进基层”活动97场,受教育人数达到4800余人。据了解,该校纪检监察机构按照“对领导干部、关键岗位干部、年轻干部、专家学者等分类开展纪律教育”的思路,主动走进重点科研团队开展“送学上门”,持续强化知名专家学者的纪法规矩意识;走进新教工培训班、党员发展对象培训班等开展纪法教育讲座,帮助年轻干部扣好廉洁从政的第一粒扣子;走进师生党支部,通过“1+1”共建等多种方式,结合典型案例开展纪法解读,引导党员干部把遵规守纪刻印在心。“送纪法进基层”是大连理工大学构建早教育、早发现、早提醒、早纠治“四早”监督体系的实践之一。“我们将‘四早’监督作为健全全面从...
2024.09.28 来源:中国纪检监察报 -
【科技日报】院士专家为我国太空与海洋创新发展献计献策
9月25日,第四届太空与海洋创新发展高峰论坛在辽宁省大连市开幕。论坛以“航天赋能经略海洋,蹈海问天筑梦未来”为主题,10位两院院士以及来自国内知名高校、科研机构百余位代表参会交流,共同探讨太空与海洋科技的发展路径,推动太空与海洋领域的创新与进步。论坛现场。王增强摄论坛上,中国科学院院士包为民指出,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进入新阶段,太空与海洋是一个多学科、多专业交叉融合的领域,不仅关系到国家战略利益,也承载着人类对未知世界的向往和探索。航天科技集团作为航天强国建设的主导力量,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方面,不断发挥产学研带动、牵引作用,努力开辟发展创新的新领域新赛道,做好航天科技与海洋应用的融合创新。太空与海洋领域的探索与创新是当今世界科技发展的重要方向,也是大连理工大学学科布局的重要领域。大连理工大学党委书记、中国工程院院士项昌乐在论坛上介绍,近年来,大连理工大学推动有组织的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服...
2024.09.26 来源:科技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