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光明日报】深入企业一线 提升职业素养 ——大连理工大学开展精准化就业实习实践
2025年暑假,大连理工大学再度启动“报国企业行”“强国菁英行”和“政务实习”暑期实习实践活动,近500名师生组成28支实践队、10余支政务实习队伍,奔赴各地知名企业和政务基层一线。为引领学生坚定青春报国理想,大连理工大学自2003年起开展“报国企业行”暑期实践活动。今年,学校紧密对接国防军工、航空航天、能源化工等九大重点领域,带领学生探访“硬核科技+超级工程”。在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深圳总部,该校机械学院的实践队员了解新能源汽车的全流程生产线模型与产品研发机制。在实习实践中,学生不仅能够了解行业用人需求、发展前景,更明晰了如何利用在校时间提升岗位胜任力。调研行业、实践探真,大连理工大学为在校生创造了深入企业一线和政府基层探索职业生涯的多重机会。今年7月,大连理工大学提前选拔2026届优秀毕业生,依据企业岗位需求与学生专业方向,组建了面向国防军工单位的4支“强国菁英行”实践团队,“带着学生”去求职。实践中,企...
2025.08.19 来源:光明日报 -
【科技日报】第三届全国大学生“力学+X”创新实践研讨会举办
8月15日至17日,第三届全国大学生“力学+X”创新实践研讨会上,哈尔滨工业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19所高校百余名师生代表汇聚一堂,助力基础学科拔尖人才培养,共同探索力学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新模式。本届研讨会以“大师引领、创新思维、交叉融合”为主题,通过邀请报告、成果展示、分组汇报、擂台赛等丰富形式,为全国力学学子搭建了高水平交流与展示平台。大会特别邀请浙江大学、大连理工大学等高校知名专家学者作主题报告,深入分享人工智能时代力学教育的新范式,系统探讨课程思政在力学教学中的实践路径。会议设置基础研究、产业应用两大创新作品展示赛道,参赛项目历经集中展示、专家质询、分组汇报、擂台比拼等多个环节现场角逐,最终评选出冠军作品1项、亚军作品1项、最佳作品6项、创新作品10项、优秀作品21项,展现了当代力学学子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中国力学学会教育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大连理工大学力学与航空航天学院院长阎军教授表示,会议不...
2025.08.19 来源:科技日报客户端 -
【辽宁日报】刷新赛会纪录,大连理工再获全国总冠军!
记者8月18日获悉,第二十七届中国机器人及人工智能大赛全国总决赛日前在苏州落幕。大连理工大学控制科学与工程学院“DUT-AE”团队凭借卓越的技术实力和稳定的临场发挥,以绝对优势斩获微型无人机赛道全国总冠军,这是该校继2024年在该赛道摘得冠军后连续第二次夺冠,实现“两连冠”。本届大赛自3月启动以来,吸引了全国900余所高校、超3万支队伍、9万余名学生参赛,是国内机器人领域规模最大、专业水平最高的顶尖赛事之一。大连理工大学“DUT-AE”团队由控制科学与工程学院张雪涛老师与李华龙老师联合指导,张晨琳、侯亚轩、彭家麟三位同学组成。团队始终坚持自主创新,在备赛过程中攻克了多项关键技术难题。他们自主研发了高实时性与高精度的定位建图(SLAM)算法,并设计了兼顾安全、速度与稳定性的无人机规划算法。此外,团队还成功训练了高可靠性的视觉识别模型,并辅以精密的鲁棒控制算法,为赛场上的出色表现奠定了坚实的技术基础。决赛现场,面对强手...
2025.08.18 来源:辽宁日报客户端 -
【中国青年网】大连理工大学把AI实验室“开到”云南边疆
日前,大连理工大学研支团带领该校暑期支教队前往云南省龙陵县开展人工智能主题科普活动,有效提升了边疆地区青少年的数字素养和数字技能,逐渐构建起校地协作智力帮扶的长效路径。大连理工大学研支团带领该校暑期支教队前往云南省龙陵县开展人工智能主题科普活动。图为活动现场。大连理工大学研支团供图暑期支教队依托校团委“连理”乡村振兴服务站,与龙陵县科技馆签署社会实践基地共建协议,通过PPT讲解、AI互动环节和机器狗体验等形式在龙陵县科技馆举办了多场人工智能科普讲座,帮助学生们直观了解人工智能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场景和科学原理,激发了学生对人工智能技术的兴趣。志愿者为孩子们科普人工智能知识。大连理工大学研支团供图在大垭口村完全小学,研支团与暑期支教队通过科普大篷车、智能机器狗、AI交互创作等形式,向乡村儿童普及人工智能基本知识,引导学生正确使用人工智能技术,促进学习、发展特长,助力边疆地区青少年数字素养提升。一年...
2025.08.12 来源:中国青年网 -
【光明日报】中国大学生工程实践与创新能力大赛在大连举行
8月5日至9日,由大连理工大学、大连工业大学、大连交通大学联合承办的2025年中国大学生工程实践与创新能力大赛(简称“工创赛”)在大连举行。本届工创赛聚焦“交叉融合工程创新育新质,立德树人强国建设勇担当”主题,吸引了全国3268所高校、26324支队伍、86746名学生参与其中。本届工创赛共设立新能源车、智能+、虚拟仿真三大赛道,采用校级初赛、省级选拔赛、全国决赛三级赛制。在前期校赛、省赛选拔的基础上,共有来自33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香港特别行政区)的417所高校、1135支代表队、6000余名师生入围全国决赛。经过激烈角逐,最终产生三个赛道、七个赛项的特等奖227项、一等奖340项、二等奖568项。比赛期间,43家行业企业参加产教融合项目展示,并首次面向所有参赛学生开展现场就业对接活动,实质性助力参赛学生就业创业,对全国各类大学生竞赛以赛促教、以赛促产、以赛促就业的多维产教融合模式起到良好示范作用。 工创...
2025.08.09 来源:光明日报 -
【中国网】大工研制,首飞成功!
在低空经济产业蓬勃发展的浪潮中,大连理工大学控制科学与工程学院结合大连市海域空域资源丰富的区位优势,积极探索未来海域空域交通新方式。大工复杂系统与控制研究所青年教师方旭教授和学生研发的“星海一号”水空两栖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eVTOL)近日首飞测试成功,迈出了在低空经济领域中坚实的一步。传统的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着重于地面起降以及空中飞行中的特性进行研发,并不具备水面降落及水面航行能力。而“星海一号”水空两栖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的研发受大连广阔的海洋资源启发,为垂直起降飞行器增加水面起降及航行的功能,为海上作业、海上搜索救援、海上运输等多场景提供解决方案。“星海一号”水空两栖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采用四轴八旋翼的动力布局,在冗余动力保障载人及运输飞行安全的同时,能够输出充足的动力以满足各类应用的需求。同时,共轴旋翼的结构也大大减小了飞行器的体积,增加了飞行器在各项任务作业过程中的灵活性。“星海一号”...
2025.08.08 来源:中国网 -
【辽宁日报·头版】水空两栖飞行器“星海一号”成功首飞
图为正在进行测试的水空两栖飞行器“星海一号”。图片由大连理工大学提供本报讯记者曲琦报道载重50公斤的飞行器从远处平稳飞来,精准降落在水面上,随后向前航行,紧接着又成功垂直起飞……日前,大连理工大学教授方旭和学生研发的“星海一号”水空两栖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在大连首飞测试成功。与传统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相比,“星海一号”最大的亮点在于打破了只能在地面起降及空中飞行的局限,实现了水空两栖的跨越。其采用四轴八旋翼的动力布局,冗余动力设计为载人及运输飞行的安全提供了坚实保障,同时能输出充足动力满足各类应用需求。共轴旋翼结构大大减小了飞行器体积,增强了任务作业过程中的灵活性。8个旋翼可输出320千克以上的升力,除去自身质量,载重可达185千克以上,能轻松应对多种应用场景,且完全能满足大载重条件下水面航行的需求。“星海一号”成功首飞,为沿海城市的海上作业等场景提供了全新方案。未来,研发团队将继续优化其续航能力、...
2025.08.08 来源:辽宁日报 -
【人民日报·头版】大连向海图强发展海洋制造业
两组数据,见证一个厂区的快速蝶变,透视一座城市的产业跃迁:耗时100多天,恒力重工集团有限公司收购的闲置造船厂重新运营投产,已开工造船70余艘,订单排到2029年;产值增长64.1%,上半年辽宁大连规模以上船舶工业发展势头强劲,一艘艘船舶下水交付。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顺应建设海洋强国的需要,加快培育海洋工程制造业这一战略性新兴产业,不断提高海洋开发能力,使海洋经济成为新的增长点”“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推动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向海图强之路”。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大连发挥优势、乘势而上,打造船舶与海工装备产业集群,高端产品接连涌现,产业体系逐渐完备,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持续深度融合,集群效应加速显现。头部企业发挥优势,向“高”攀登。吊机林立,船舶穿梭,大连中远海运重工有限公司各码头一派繁忙景象。“我们去年修船244艘,制造交付船舶12艘,产值增长约23%。”公司常务副总经...
2025.08.06 来源:人民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