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科技日报】大连理工大学: “AI评委”重塑学生素质评价体系
“在峰岚杯文艺大赛中,我作为主演,用话剧展现科研人员探索真理的过程……”近日,在大连理工大学计算机教室,未来技术学院2024级学生苑景琪对着屏幕中的数字人评委,讲述自己一年来的成长经历。她所使用的是学院学生创业团队自主研发的AI人机问答评价系统,用于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答辩环节。在答辩过程中,系统先对学生上传材料的内容逻辑与表达结构进行分析,再通过语音识别技术迅速捕捉陈述信息,随后基于学院育人理念和教师形象训练而成的高度仿真数字人评委,针对陈述的关键点发起追问。支撑该系统底层运行逻辑的,是学院研制的学生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该体系以学生成长为中心,将培养目标细化为“八大核心维度”,涵盖政治素养、科技创新、文体素养、领军能力等400余项指标。学院党委副书记孙智妍表示:“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改革的核心在于‘以评促长’,聚焦学生创新思维、领导力、社会责任感等关键能力,引导学生在学习和实践中不断突破。”该体系采用“...
2025.08.06 来源:科技日报 -
【人民网】大连理工大学党委书记项昌乐:弘扬践行教育家精神 建设新时代高水平教师队伍
编者按:教育强国建设新征程上,为进一步助力教育家精神融入教师生涯全过程,并转化为广大教师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教育部教师工作司联合人民网教育频道、“学习强国”学习平台共同策划,推出“教育家精神万里行”访谈栏目,邀请教育领域专家学者和一线教师深入研讨、分享感悟,共同书写好新时代的“强师答卷”。“教育家精神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育人之道与新时代教育精神的高度凝结,蕴含内涵丰富的育人智慧、躬耕态度、弘道追求。弘扬教育家精神,关键要把握好‘铸魂’与‘强师’的内在逻辑。”近日,大连理工大学党委书记、中国工程院院士项昌乐在接受人民网专访时表示。将践行教育家精神融入办学治校全过程“铸魂是根本,强师是目标。”项昌乐认为,高校教师要继承传统、担负使命,始终把立德作为立业的前提和根本,心有大我、至诚报国;要顺应新时代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所需,提升综合素质、专业水平和创新能力,夯实教育强国建设基础。项昌乐介绍,大连...
2025.07.26 来源:人民网 -
【新华网】大连理工大学举办“中华文明传播论文工作坊”
新华网沈阳7月21日电在全球化不断推进的时代背景下,文明互鉴已成为全球治理的重要文化支点。近日,由大连理工大学与《新媒体与社会》杂志社联合主办的“中华文明传播论文工作坊”,汇聚了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上海交通大学、中国传媒大学、华东师范大学等全国多所高校与研究机构的专家学者,围绕中华文明传播领域的前沿议题展开了深入探讨。会议主论坛上,与会的专家学者从中华文明特性的跨文化误读、中华文明的国际传播研究现状,以及传统文化讲好中国故事的当代表达等多重维度切入,系统探讨了中华文明创新性的阐释方法与国际化的传播策略。此外,部分专家还将视野聚焦于学科建构,反思了传播学的范式转换、学术共同体的意识重构、期刊与学科协同发展的路径,以及人工智能与学术规范之间的新型张力等议题。会议分设五个平行论坛,将学术报告与现场评议相结合。数十位学者聚焦中华文明传播领域的多维议题展开了深入对话——从“小红书”评论区中的文化景观...
2025.07.21 来源:新华网 -
【中国新闻网】首届中华文明传播论文工作坊在大连举行
中新网辽宁新闻7月20日电在全球化不断推进的时代背景下,文明互鉴已成为全球治理的重要文化支点。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将中华文明传播上升为国家文化战略。为回应时代关切,7月19日,大连理工大学与《新媒体与社会》(CSSCI来源集刊)联合主办首届“中华文明传播论文工作坊”,汇聚了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上海交通大学、中国传媒大学、华东师范大学等全国数十所高校与研究机构的专家学者,围绕中华文明传播领域的前沿议题展开了深入探讨。在会议主论坛上,与会的专家学者从中华文明特性的跨文化误读、中华文明的国际传播研究现状,以及传统文化在讲好中国故事的当代表达等多重维度切入,系统探讨了中华文明创新性的阐释方法与国际化的传播策略。此外,部分专家还将视野聚焦于学科建构,反思了传播学的范式转换、学术共同体的意识重构、期刊与学科协同发展的路径,以及人工智能与学术规范之间的新型张力等重要议题。会议分设...
2025.07.20 来源:中国新闻网客户端 -
【光明日报】“小巨人”企业护航海工装备安全
【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我国自主设计建造的亚洲第一深水导管架平台“海基二号”正矗立在324.5米深的海水中,昼夜历经风浪的冲击。而在240公里外的陆地监测中心,管理人员只需轻点鼠标便能实现对“海基二号”的远程实时监控。作为我国首个“智能化”导管架平台,“海基二号”实现了大国重器与“小巨人”的连接,为深水导管架防腐和健康管理问题的解决提供行之有效的中国方案。据了解,“海基二号”搭载由大连科迈尔海洋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科迈尔”)自主研发的张紧式外加电流阴极保护及监测系统(ICCP)和基于数字孪生的结构健康管理系统(HMS),这两套系统通过数智化手段保障深水海洋平台安全运行。这背后是作为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的科迈尔在细分市场埋头深耕,练就“独门秘籍”所迸发出的创新活力。从2013年公司创建,到2025年累计获得101项知识产权授权,科迈尔的成长轨迹是对“中小企业能办大事”“中国的民营企业、中小微企业,有活...
2025.07.18 来源:光明日报 -
【光明日报】大连理工大学:人工智能赋能学生评价
“在峰岚杯文艺大赛中,我作为主演,用话剧展现科研人员探索理论真相的历程……”近日,在大连理工大学计算机教室,未来技术学院2024级学生苑景琪向屏幕中的数字人评委讲述一年来的成长经历。她正在使用学院学生创业团队自主研发的AI人机问答评价系统进行年度成长答辩。答辩过程中,系统先解析她上传材料中的内容逻辑与表达结构,再通过语音识别技术迅速捕捉陈述信息。随后基于学院育人理念和教师形象训练而成的高度仿真数字人评委,针对陈述的关键点发起追问。“问答环节中,数字人评委针对‘在挑战和突破中丈量成长’这个信息,要求我结合事迹进行诠释。”2023级学生董可木测评后表示,“它的提问很考验测评人对陈述内容的逻辑掌握,也很考验应变能力,让我感到有些意外。”支撑系统底层运行逻辑的是该学院研制的学生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该体系以学生成长为中心,将培养目标具化为“八大核心维度”,涵盖政治素养、科技创新、文体素养、领军能力等400余项指...
2025.07.17 来源:光明日报客户端 -
【光明日报】“我们这场跨越千里的奔赴”
连日来,大连理工大学“关爱留守筑梦追光”支教团在湖北省广水市十里街道办事处同兴中心小学开启了“暑期学堂”。队员杨昕捷、石晟华、张雨萌、胡甜、翁子晗等大学生,一道用知识与陪伴,以青年担当为荆楚大地乡村振兴注入青春力量。杨昕捷说,“去年志愿支教结束时,承诺‘一定会再来’,今天我们如约而至。我是在武汉长大的,一直记得初次走进湖北乡村、大山里时的震撼——孩子们眼中对知识、触摸世界的渴望!支教不是一时兴起,是言出必行的责任。”7月14日,“暑期学堂”开设了特色课程。多元课程如细雨般浸润着童心,也让荆楚山间的夏天更添亮色。张雨萌带来“纸韵生花”手工课,她握着孩子们的小手,一同将彩纸卷成螺旋、捏出弧度……许多湖北乡村的孩子是第一次接触衍纸,当平平无奇的纸条变成灵动的图案,他们眼睛里跃动的惊喜,让张雨萌读懂了“平凡事物里藏着的无限可能”,这正是她想通过一门艺术给荆楚孩童埋下的信念种子。绘画课上,胡甜从不设...
2025.07.17 来源:光明日报客户端 -
【科技日报】滴状冷凝传热实验首次“上天”开展
科技日报讯(记者张蕴通讯员于舒雯)7月15日凌晨5时34分,搭载天舟九号货运飞船的长征七号遥十运载火箭点火发射。天舟九号货运飞船入轨后,成功对接于空间站天和核心舱后向端口。由大连理工大学化工学院马学虎教授、温荣福教授团队,依托载人空间站工程科学与应用项目“微重力环境下耐久疏水表面凝液特性与传热强化技术”自主研制的“空间滴状冷凝传热实验模块”顺利进入我国空间站,上天“做实验”。据介绍,“空间滴状冷凝传热实验模块”将在梦天舱两相系统,开展微重力环境下耐久性热界面材料、滴状冷凝动态特性、强化传热技术等一系列长周期在轨实验。本次开展的空间微重力环境下蒸汽滴状冷凝实验研究为国际上首次。研究成果将有助于揭示空间环境下界面结构调控相变过程的微观机制和物理本质,形成具有应用价值的原始数据库和设计准则,支撑我国空间领域换热装备高效化和紧凑化发展需求。热控系统是载人航天器环境控制和生命保障系统核心模块之一。为实...
2025.07.17 来源:科技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