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国高校思想工作政治网】大连理工大学坚持“四维发力”持续推动党纪学习教育走深走实
大连理工大学党委坚决落实党中央和教育部党组织的决策部署,聚焦党纪学习教育目标任务,锚定快动细化落实,三级联动扎实学习,结合实际开展警示,做实培训提升质效,持续推进党纪学习教育走深走实。一、聚焦目标任务,三级联动认真学习。聚焦《条例》学习这个重点,领导班子带头学。4月17日、5月29日,学校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组织召开两期读书班暨中心组集体学习会议,通过领学、导学、研学、自学多种方式,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党的纪律建设、推进党纪学习教育的重要论述,原原本本学习《条例》。党委书记项昌乐以《推动党的纪律建设最新成果入脑入心,为学校高质量发展提供铁的纪律保障》为题作领学发言。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吴松全传达领学李希同志在南京大学调研座谈会上的讲话,并对新修订的《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分专题作了两次辅导报告。学校领导班子成员围绕《条例》《习近平关于全面加强党的纪律建设论述摘...
2024.06.26 来源:全国高校思想工作政治网 -
【央广网】大连6个项目荣获2023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
6月24日,2023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在北京揭晓,共评选出250个项目。大连共有6个项目荣获2023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其中,在连高校作为牵头单位完成的项目2项,在连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作为主要完成单位的项目4项。大连理工大学机械工程学院教授刘巍领衔完成的项目“模拟空天环境下多维动态力精密测量技术与应用”,荣获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大连理工大学建设工程学院教授张弛领衔完成的项目“东北地区跨流域水资源高效调控技术与应用”,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中车大连机车研究所有限公司为主要完成单位的“复兴号高速列车”项目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大连理工大学化学学院教授石川、张晓为主要完成人的“碳化钼催化剂上水的低温活化和制氢过程”项目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为主要完成单位的“中药质量检测技术集成创新与支撑体系创建及应用”项目、大连工业大学为主要完成单位的“优良乳酸菌种质资源挖掘与产...
2024.06.25 来源:央广网 -
【中国教育报·头版】大连理工大学以科技成果转化深度服务东北产业振兴—— 让科研成果落地生“金”
■科技创新教育力量·高校科技创新成果巡礼一分钟能发生什么?一分钟生产芳烃9.9吨,年产能520万吨,提高国内芳烃总产能的30%;一分钟生产PTA33吨,年产能1700万吨,规模全球最大;一分钟生产乙烯3吨,年产能150万吨,规模全球最大;一分钟生产乙二醇3.5吨,年产能180万吨,降低高端化工原料进口依赖度……在我国最大的民营石化企业恒力集团,随着技术的改进、效能的提升,上述数字仍在变大。近日,在位于辽宁大连长兴岛的恒力产业园,园区化工板块总经理许锦向记者介绍:“这个园区总投资2800亿元,重点建设石化、炼化、化工等项目,现已全部建成投产,新建的新材料项目一期已全面投产。”这么大的园区,却看不到化工企业常见的大型冷却塔。许锦透露,秘密就藏在利用全厂低温废热进行海水淡化之中,这项技术得益于大连理工大学的科研支撑,园区每天可产淡水10万多吨,每吨成本仅1元左右。从园区建设之初的规划设计到海水淡化及高效利用,从减污治理到降解材...
2024.06.24 来源:中国教育报 -
【辽宁日报】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努力培养更多栋梁之才
建设教育强省,龙头是高等教育。当前,全省高校正在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紧扣实施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深入实施科教兴省、人才强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让公平优质的教育之光,照亮每一个学子的成长成才路。
2024.06.24 来源:辽宁日报 -
【中国青年报】青年眼中的毕业季
大连理工大学大四毕业生张杨在拨穗后掏出香槟与校领导举杯庆祝。大连理工大学供图编者按:又到了一年一度的毕业季,又一批对未来满怀憧憬的毕业生将踏上崭新的人生之旅。与校长、导师合个影,和至亲、同学定个格……不管是校园打卡还是高歌一曲,满满的仪式感过后,又一批学成的毕业生将带着理想和情怀,投入到时代的奋进浪潮中。近日,中国青年报·中青校媒面向全国高校毕业生发起“青年眼中的毕业季”摄影作品征集。通过镜头记录毕业季上的精彩瞬间,记录青春里令人难忘的师生情、同学情,记录青春里最鲜活的模样。原文链接:http://zqb.cyol.com/html/2024-06/24/nw.D110000zgqnb_20240624_1-03.ht
2024.06.24 来源:中国青年报 -
【中国教育电视台】大连理工大学:做“顶天立地”科研 服务东北全面振兴
当前,东北振兴进入新阶段。近年来,大连理工大学始终坚持以高水平科研和科技成果转化,为服务强国战略和区域振兴持续提供科技支撑。原文链接:http://m.cetv.cn/p/513345.htm
2024.06.23 来源:中国教育电视台 -
【微言教育】加快科技成果转化,服务东北全面振兴,大连理工在行动!
构建“2+10+7”科技成果转化全链条政策体系,从人、财、物各方面全面探索制度创新,打造“四个一”服务体系,探索“发展共同体”新模式……今天的“科技创新教育力量·高校科技创新成果巡礼”专栏,让我们一起来了解大连理工大学的科技创新举措和成果——成果转化大工做法立足新时代,东北振兴进入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的新阶段,大连理工大学始终坚持以高水平科研和成果转化兴辽、兴连,有组织整合学校人才、技术、平台等创新资源,系统集成多元科技创新合力,培育支撑省市产业振兴的战略科技力量,实现学校优势学科与省市重点产业共生共融,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提升和产业优化升级赋能。聚焦顶层设计探索制度创新大工强化成果转化顶层设计,成立科技创新工作委员会和知识产权管理委员会,形成集知识产权管理、国有资产管理、科技成果转化于一体的管理模式和运行机制。学校构建由2个顶层方案、10个管理办法和7个实施细则组成的“2+10+7”科技成果转化全链条政...
2024.06.22 来源:微言教育 -
【光明日报】人工智能写作将带来一场大浪淘沙式的“洗牌”
网络文学创作“非人化”导致人的精神主体性与实践主体性的双重失落,将会使本就原创性不足的网络文学面临创新危机,不断徘徊于故事的类型化与情感的有限性当中。伴随着人工智能(AI)技术的高速发展,人工智能写作日益成为文艺创作领域的热点话题。网络文学作为现代科技与文学结合的产物,与人工智能写作的交叉融合尤为深入。网络文学中的人工智能写作主要表现为一种人工智能取代人类而独立创作的“智媒生产”,即人工智能通过在海量的文本数据中训练,总结写作规律,继而创作出具有连贯性的故事结构和风格化表达的网络文学作品。人工智能写作目前已初具标准文本的逻辑规范,并在某些类型写作与应用文体上已超过一般的人类水平。为此,学界普遍认为人工智能因缺乏必要的生存体验和情感共鸣无法写出真正具备生命温度和思想深度的文学作品,这种文学写作的“非人化”现象引发了“网络文学创作是否将要被人工智能替代”“人工智能是否会终结网络文学”等现实社...
2024.06.22 来源:光明日报